鴻策集團:一家貿易公司,如何用事業合夥機制整合上下游實現快速擴張?
十年前,石曉楠在西安開始做醫療耗材生意,成立了醫達公司,憑著石曉楠的努力打拼,醫達公司最終在競爭激烈的行業內站穩了腳跟。但隨著藥品行業的政策限制和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一邊是難纏客戶的百般壓價,一邊是競爭對手無底線的降價,石曉楠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苦苦掙扎。
在惆悵之際,石曉楠發現好多企業都通過股權激勵或股權設計後襬脫了經營困境,還實現了企業快速擴張,經朋友引薦,她趕緊聯絡到我們股權團隊尋求解決方案。
醫達公司開業十餘年,在業內也算老字號了,石曉楠本人形象精明幹練,做事雷厲風行,在醫療圈內小有名氣。醫達公司是貿易的角色,一手託兩家,一邊是廠商,給醫達供貨,一邊是醫院,醫達給人供貨,這樣的居中身份,使醫達公司既能瞭解客戶核心需求,又能掌握產品核心資訊。關鍵是,傳統的買進賣出的經營模式,存在諸多弊端。
“良禽擇木而棲”,醫院經常會選擇價格更低的供應商採購耗材,走了客戶,採購量不夠,廠商也不給降價,不降價就沒有競爭優勢,這樣進入了一個惡性迴圈。對醫達公司而言,怎樣能夠改變商業模式,加快公司擴張速度,讓更多醫院繫結醫達公司,使銷量提升,利潤增加呢?
►圍繞石曉楠的這個訴求,股權團隊在進行了數輪調研後,給石曉楠提出了擴張式股權設計的意見:
1、通過股權吸納若干家大型醫院作為醫達公司合夥人,使醫院既是客戶又是事業合夥人;2、通過對股權架構的設計,細化分紅機制,強化醫院的股東身份,讓醫院帶動銷售,增加醫達公司的利潤;3、吸納醫院為事業合夥人後,向廠商集中採購,讓廠商降低供貨價格,使產品利潤增加,進而提升醫達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之所以設計這樣的方案,我們認為股權的功能就是融資、融人、融資源、融上下游客戶,進行產業鏈升級,石曉楠缺少的就是,把下游客戶跟醫達公司長期繫結,讓醫院能夠降低成本,醫達公司能夠提高利潤,穩定發展,最終實現互惠互利。
►具體來說,這個方案的優勢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醫院作為事業合夥人進入醫達公司之後,通過購買醫達的股份成為醫達的股東,不僅能夠享受醫達公司的年度分紅,還能享受集中採購所帶來的耗材成本的直接降低,如:一家醫院一個月使用耗材50萬元,通過醫達公司集中採購後成本能減少五六萬元,這樣下來,每年採購的成本就能減少六七十萬元,對醫院來講,這錢就直接成為淨利潤,醫院當然樂意了。
其次,我們建議石曉楠在分紅時,把公司的股份拆分為資金股、經營股和貢獻股,各股東(醫院和管理團隊)按照每一部分相應的比例進行分紅,這樣分配,既讓投資人賺取了經營紅利,又兼顧了經營團隊的貢獻,同時也激發了醫院帶動採購,享受貢獻股分紅。
比如:根據醫達公司的現狀,我們在分紅時,把股權分為三部分:資金股佔總份額60%、經營股佔總份額30%、貢獻股佔總份額10%。在資金股部分,按各股東的出資比例進行分配;經營股分紅作為全職經營的股東的分紅份額,該部分也可以由全職股東拿出部分再次對經營團隊進行二次分配;而貢獻股部分,按照各股東年度採購量的佔比,按照比例分配,以此來激發各醫院帶動身邊中小醫院的採購。
最後,這個方案的落腳點在於醫達公司向廠商的集中採購。通過吸納這些大中型的醫院作為事業合夥人後,醫院耗材的採購量對醫達公司來說大大增加,此時,醫達公司對廠商的議價能力也大大提升,顯然,醫達公司能夠以較低的價格拿到產品,這就使醫達公司能夠在市場中具有較大的競爭力。
石曉楠結合行業的特點,認為這樣的擴張式股權激勵模型一定能夠改變經營現狀,於是立刻開始落實。如今,醫達公司已經在當地成為醫療耗材銷售領域的佼佼者,石曉楠也開始著手按此模式在外省開疆拓土了。
用擴張戰略的視野看股權設計,才是這個時代正確的姿勢。不同的企業需要不同的股權設計模型,這一定是真理。如何充分發揮股權的最大效能,讓股權不僅能融資融人,還能融資源融流量,才是企業家要深度思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