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經那麼苦,唐僧何不多帶幾個徒弟?
摘自:《團隊就是人心齊》
思考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西遊記裡,西天取經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關,關關難過,那麼苦,為什麼作者吳承恩只讓唐僧帶三個徒弟去西天取經?
為什麼如此困難重重,唐僧卻不多帶些士兵和護衛,而僅僅只帶三名徒弟前往呢?
要知道,當年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時,可是帶了艦船超過千艘,雖然《西遊記》是虛構的故事,但其實作者在其中埋藏了很深的管理道理,從團隊的結構上,一起看唐僧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將整個團隊的成員從兩個維度來劃分:
第一個維度是忠誠,證明團隊成員忠誠度;
第二個維度是個人的能力或者績效的水平。
通過這兩個不同的維度,就形成了四個不同的象限,這四個不同的象限就代表了四種不同型別的員工狀態。
第一類員工:能力好,忠誠度高。
這種人在《西遊記》的團隊當中,其實就是孫悟空的角色,雖然在早期孫悟空對取經這件事情比較抗拒,但後期他對這件事情是完全忠誠和認同的,他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既有很好的能力,同時又是一名非常忠誠的團隊成員,作為一名Leader,請思考下,你的團隊成員當中有這樣的角色麼?有多少?
第二類員工:能力好,但忠誠度有限。
在《西遊記》當中,這個角色無疑就是八戒了,八戒的能力還算OK,早期做到了天蓬元帥,但是對於西天取經這件事情的忠誠度是要大打折扣的,只要一有機會,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怎樣回到高老莊。
作為團隊管理者,對於這種員工,能力你是認可的,你需要通過他的能力來實現團隊的績效,但是他的忠誠度是你沒辦法依賴的。請你思考一下,你的團隊當中有沒有這樣型別的人物?有多少?
第三類員工,忠誠度可嘉,能力有限。
在《西遊記》當中,這個人就是沙僧,沙僧對師父和西天取經這件事情是絕對忠誠的,但是他的能力非常有限,基本上每次跟妖精PK 都敗下陣來,讓觀眾能記住他的,似乎只有兩句話:“大師兄,師父被抓走了”和“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被抓走了”。這樣的角色在團隊當中也一定存在。
還有另外一個象限,這個人能力一般,同時忠誠度也很有限,一般情況下,這樣的人在團隊當中生存的空間就非常小了。
正因為此,在《西遊記》這部著作當中,吳承恩只讓唐僧帶了三個徒弟,就是上述前面三種類型,而這三種類型其實已經代表了所有的團隊成員結構,三個徒弟的背後其實代表了無數同樣型別的員工,而作為團隊的領導者或者未來的團隊領導者,你的團隊中一定也會是這樣的成員組合。
那麼,問題來了 ↓
這三種不同型別的徒弟和員工,如何管理?
第一類:悟空型
對於悟空這型別高能力又高績效的徒弟或員工,因為他們對於事業的方向和團隊的方向有著清晰的認知,他們會更關注自身能力的體現和領導的信任。作為leader,對於這樣的員工,需要給到足夠的信任和充足的發揮空間。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孫悟空在三打白骨精的過程中,因為師傅對他缺乏信任,使得他一氣之下回到了花果山。
第二類:八戒型
八戒型員工忠誠度比較低,但是能力還不錯,其實這類員工在領導或管理者內心是非常抵觸的。如果領導或管理者缺乏一定的胸懷,這種人是很難在團隊當中生存的。但作為領導者,目標是整個團隊未來的方向,對於這樣的員工,也需要使用好或者利用好,需要的管理方式在於最大可能發揮他們的能力,而發揮他們能力的方式是通過制定短期績效目標,並在他們完成後給予相應的激勵或者獎勵。
對於這類人群的管理,還需要做的是,對他們的行為設定底線,一定要畫有一個不能越過的紅線。另外,也有一個提升方向,就是將這些員工加以培養,成為悟空類的人才。
其實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早期也是這種比較頑劣的角色,但唐僧通過緊箍咒這樣設定底線的方式,大大提升了他的忠誠度,慢慢將他轉變成了與自己一樣對西天取經存有信仰的人。
第三類:沙僧型
沙僧型團隊成員其實在很多公司或團隊都很常見,他們表現兢兢業業,但卻很遺憾無法產生很好的業績,所以曾經被稱為大白兔。大白兔對於公司的價值其實很弱,甚至如果大白兔過多,是會對公司或團隊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為他們輸出的低業績會讓整個團隊文化產生不公平性,很多表現積極的員工可能會因為這些大白兔的存在而感覺自身努力未受到重視或未得到更公正的待遇,團隊文化缺乏鼓勵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對於沙僧或大白兔型別的員工,領導或管理者需要做的是:首先,給他們更多的能力提升,更多的培訓甚至是換崗,讓他們能夠從目前所在的這個象限向悟空所在象限發展。
在整個的組織架構當中,不論團隊規模大小,團隊成員的型別都是這有限的三種,團隊需要也僅需要這三類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