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巨頭紛紛來取經,中國網際網路不再做跟隨者
5月6日,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李彥巨集在演講時表示:
在智慧音箱領域,百度下出先手棋。兩年前,百度就在亞馬遜和谷歌之前推出了帶屏的智慧音箱,搶佔了先機。商場如戰場,這就和下棋一樣,講究戰術先機。百度堅持技術創新,就能下出先手棋,而不是在做跟隨者。
此言一出,輿論大譁。

畢竟,在中國罵百度是政治正確的事情。去微博上看了一下,相關新聞下的評論,幾乎全都是罵百度的,很多人不能接受,亞馬遜和谷歌竟然要跟隨百度?
當然,有的新聞說百度比谷歌和亞馬遜要先做智慧音箱,本身就搞錯了,網友不認同可以理解。智慧音箱亞馬遜Echo是始祖,2014年11月推出,2015年7月全面開售,引爆一個產業,現在依然是智慧音箱一哥,後來Google Home和Apple HomePod紛至沓來。中國最先做智慧音箱的巨頭,不是BAT,而是京東,只不過沒做起來,後來天貓精靈、小米小愛、小度智慧音箱才紛紛面世,現在成為智慧音箱三強。
李彥巨集原話說的是,百度先做帶屏智慧音箱,這個沒錯。
2018年3月26日,百度釋出國內首款智慧視訊音箱“小度在家”,是小度系列智慧硬體誕生的開端。不過亞馬遜在2017年5月就釋出了Echo Show智慧音箱,也是一款帶螢幕的智慧音箱,這樣看百度不會比亞馬遜早。但是,2017年初,百度與後來被其收購的小魚在家合作釋出了全球第一款帶螢幕的智慧音箱小魚在家,並在拉斯維加斯的CES上展出。

從這個時間線上看,百度確實是先給智慧音箱裝上螢幕的。現在,主流智慧音箱玩家都推出了帶螢幕的產品了,有了螢幕,資訊更豐富,互動更便捷,功能更強大,有許多應用場景。
“帶屏智慧音箱”這個名字本身就有一些彆扭,既然是音箱幹嘛要帶屏?帶屏了幹嘛不叫個智慧電視啥的?實際上這是一種思維轉變:智慧音箱內建了跟人對話的語音助理,此“音箱”非彼“音箱”,智慧音箱不是智慧的音箱,而是一個全新品類,作為家庭入口,網際網路巨頭都很重視。
李彥巨集說的是事實,他說要有技術創新才能不做跟隨者也很在理,換成是馬雲或者任正非來說這話,網友應該會一片點贊。
百度跟聯想一樣,這些年一直面臨不太好的輿論環境,不管做什麼,不管說什麼,不管怎麼說,都要捱罵,這固然有業務本身的問題,也有某些負面事件的持續影響。但更多還是跟一些網友容易被誤導很有關係,說到底還是偏見,罵百度不用擔責任,百度成了出氣筒。百度中國的成功真的是因為谷歌退出嗎?恐怕未必,事實上谷歌退出時份額也很小,即便在李開復主導下在中國發力的幾年,份額也從未超過四分之一。
很多網友還是不理解“對事不對人”這句話的意思,而且,他們還是接受不了中國公司比矽谷公司還要創新這樣的事情,雖然越來越多。
從今天開始,Twitter使用者可以在轉發/引用的推文中新增影象、視訊和GIF動圖等,這個功能微博已經支援很多年了,在這個功能前,Twitter已經跟著微博加入了很多功能,比如對多媒體的支援。

前幾天,《經濟學人》釋出了一篇文章《Mark Zuckerberg wants to build WeChat for the West》,翻譯過來就是扎克伯格要將微信複製給西方世界。
這不是意淫,今年3月,扎克伯格就曾在Facebook間接表示,後悔沒早點學微信,他還發表一篇長文,闡述Facebook未來做社交將朝著更加私密和安全的方向發展,這是廣場式社交和客廳式社交的區別。基於安全的IM,在此之上建立更多讓人們能夠互動的方式,包括打電話、視訊聊天、群組、故事、商業、支付,最終成為提供更多私人服務的平臺,這跟微信路徑如出一轍。

一時間,《Facebook想要成為微信》《扎克伯格希望Facebook模擬中國的微信,能成功嗎?》《Facebook朝著中國超級應用微信的方向發展》諸多文章出街。曾經被視作是“拷貝大王”的騰訊旗下的WeChat,現在要被昔日社交標杆Facebook學習了,而且是大張旗鼓。

“西方學習東方”的事情可以說不勝列舉,而且會更多。
亞馬遜在學習阿里的新零售,做線上線下的整合;
谷歌在學習百度的資訊流,因為傳統搜尋天花板確實到了,再不學就晚了,一季度財報營收增速創最近三年最低,當日股價大跌8%,近年來罕見;
這幾天,蘋果CEO庫克在參加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時接受媒體表態,蘋果已把華為當成強大的競爭對手,“但不會刻意去關注”,不關注,又怎麼會將其列為對手呢?
星巴克跟餓了麼合作做外賣嚐到甜頭後,前段時間在美國總部西雅圖推出了外賣服務,這顯然是受到了瑞幸咖啡的影響;
……

中國科技產業特別是網際網路產業,最近幾年湧出不少創新是不爭事實,有商業模式的(共享充電寶、拼多多、新零售、瑞幸咖啡等等),有產品形態的(資訊流、抖音等等),有運營方法的(補貼大戰)。
今天中國網際網路生態跟美國已截然不同,但全世界的生意有共通處,互相借鑑在所難免。去年10月,社會化問答始祖人Quora 聯合創始人兼 CEO Adam D'Angelo 入駐知乎,他的第一個問題是:“對於美國網際網路企業來說,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有哪些值得學習之處?”而Quora,曾被視作是知乎抄襲的物件,現在知乎的規模、模式、功能、商業化程序,都比Quora做得更好。

Adam D’Angelo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關注中國網際網路並來取經的矽谷創業者/企業家。
最近亞馬遜正式將核心電商業務退出中國,成為眾多退出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又一案例,其原因顯然不能簡單地歸結到水土不服。中國本土網際網路公司的努力,不容忽視。
當然,整體而言,中國科技產業和網際網路公司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特別是晶片等底層技術以及機器人等前沿技術,現在還遠沒到可以沾沾自喜的時候。
但是,進步很明顯。 你可以討厭百度,但你不能否定百度先做帶屏智慧音箱的事實,也不能對中國網際網路的創新視若無睹。
矽谷的月亮,不會比中國更圓。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可以+我luochaozhuli進群(備註:進群)交流。
歡迎關注 BT商業科技(b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