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成長史
摘要: 從幫你“剁手”的支付寶,到改寫《清明上河圖》的“暖科技”。
文/劉磊
網際網路時代、AI時代正在到來,網際網路和AI正在深刻影響和重構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是一句已經近乎常識的表達。但這個時代到底在科技的影響下具體發生了一些什麼?螞蟻金服的成長史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用作觀察的很好的切片。
“一個非常大的吸引力”
“聽我的指示,剪斷網線!”
“現場同學聽我指揮,恢復!”
“整個交易量已經恢復了,26秒!”
9月20日雲棲大會ATEC主論壇上,螞蟻金服副總裁胡喜把螞蟻金服眾多“看家本領”拿了一個出來,現場給觀眾模擬演示。杭州兩個中心的伺服器網線被剪斷後,它們在大螢幕上迅速變成了報警的紅色。但是在執行恢復操作後,26秒時間裡,系統迅速恢復正常。
這個現場演示的“看家本領”就是三地五中心架構的容災能力。螞蟻金服的三地五中心架構可以實現99.99%的高可用城市級無損容災能力。所謂三地五中心架構,是指將伺服器分散放在三個城市五個機房裡,當其中某臺伺服器甚至某個城市發生故障,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其它正常執行的伺服器。
三地五中心架構容災能力現場演示
觀眾看起來極其簡單,是因為背後的技術極其複雜。在眨眼之間,機器完成了一系列迅速而複雜的切換操作。能實現這些,靠的是螞蟻金服多年的技術積累。人們對這家從支付寶起步的公司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付款時掃的二維碼,實際上它已經成為一家擁有眾多“暖科技”的科技公司。
光是在這次雲棲大會上,我們就見證了好幾個“重磅釋出”:兩個“指向未來”的產品解決方案——分散式金融核心套件、金融資料+智慧套件,兩項新的開放計劃——支付寶小程式生態發展計劃、螞蟻區塊鏈合作伙伴計劃,螞蟻金融雲升級為螞蟻金融科技……有媒體甚至戲稱雲棲大會成了螞蟻金服的“路演”。
經常有媒體問胡喜,螞蟻金服到底是一家金融公司還是一家科技公司?胡喜的回答斬釘截鐵:螞蟻是一家技術驅動的科技公司。他的這個回答從螞蟻金服的人才結構和技術表現中得到了確證。
現在,螞蟻金服近萬名員工裡有六成以上的工程師。而且,螞蟻金服的6位阿里巴巴合夥人中,有一半是技術出身;公司最核心的支付寶事業群和國際事業群,總裁和營運長也都是技術出身。近些年,這家公司也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海歸人才,CCTV曾經以螞蟻金服計算儲存首席架構師何昌華為代表報道過這家公司的“矽谷幫”。
何昌華此前曾在谷歌、Airbnb等世界著名公司工作,作為在矽谷紮根多年的頂級工程師,他的工作處於“基礎設施”部分,一家公司不是到了一定的階段、對技術“非常有追求”的時候,是不會需要的。此前他也曾有過懷疑,國內是否真的有需要他的公司。但在與螞蟻金服副總裁胡喜聊過幾次之後,他不再有任何懷疑了。
螞蟻金服副CTO&副總裁胡喜
胡喜提到的一點尤其觸動了他。胡喜和他說,螞蟻這個平臺可以觸達普通人每一天的生活。“能夠觸達到比如說幾億的使用者,能夠讓他們每天頻繁地使用,這個事實上是一個非常大的吸引力,因為我們知道這種場景下它的潛力是無限的。”何昌華在鏡頭前解釋說。
這其實也同樣是他的很多同事被螞蟻金服所吸引的原因。螞蟻金服的工程師們每天遇到的場景在世界範圍內也許都是獨一無二。正是這些場景給他們製造了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技術挑戰,“倒逼”出了螞蟻金服的技術優勢。
每一個產品都有故事
構建千億邊級複雜關係網路實時決策能力的GeaBase、金融級分散式架構SOFAStack、金融級分散式資料庫OceanBase、智慧風控引擎AlphaRisk、移動端技術平臺、新一代智慧客服、金融級生物識別、螞蟻風險大腦……這些非專業讀者半懂不懂的名詞都是螞蟻金服的工程師們在一場場技術攻堅中收穫的勝利果實。
2004年,支付寶只是為解決淘寶交易中的信用問題而出現的配套產品,後來從淘寶中獨立出來,2014年螞蟻金服集團在支付寶的基礎上成立。支付寶一“出生”就趕上了淘寶業務的高速增長期,幾年後開始出現的“雙11”更是引發全民狂歡,交易總額和交易峰值每年都以“誰也想不到的速度”飆升。阿里內部有一個幾乎人人皆知的說法:把“雙11”撐過去了,這一年的技術就算過關了。
螞蟻金服是中國企業自研技術興起的一個典型樣本。如果某個場景存在問題,作為服務於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的頭號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一定是最早碰到的那個。一位阿里工程師說起現在通過阿里雲向外輸出的產品時感慨:“這裡面的功能為什麼有這個要求、要這麼限制,是因為在那個場景下我們踩過巨大無比的坑。”
IOE架構是螞蟻金服首先遇上併成功解決的眾多問題之一。所謂IOE架構,指的是IBM的小型機、Oracle的資料庫、EMC的儲存裝置,這是國內企業普遍使用的IT架構。螞蟻金服原先也是如此。但這種由國外廠商提供的基於單機的集中式結構具有先天的侷限性,如無法做到自主可控、成本高,等等。更重要的是,用別人的軟體意味著它是一個黑盒子,發生故障時很難立刻搞清楚到底是什麼問題。
而且以螞蟻金服這樣的體量,它所遇到的很多場景都是這些商業軟體從來沒有考慮過的。螞蟻金服日常要處理的資料量太大了。螞蟻金服副總裁胡喜回憶,到了2007年,之前用的架構明顯力不從心了。他自己就經歷過好幾次深夜宕機事故,一個多小時遲遲無法恢復。
正是在這樣的“倒逼”之下,螞蟻開始了自研技術之路。2008年,阿里集團在業內率先提出“去IOE”的概念。螞蟻金服、阿里雲都開始逐步拋開既有架構,開發自己的系統。當時業內不少人覺得去IOE簡直是痴人說夢,但螞蟻金服和它的兄弟企業們經過數年努力,將“夢”照進了現實。
在螞蟻金服,沒有一個產品是未曾經歷烈火淬鍊的。比如OceanBase資料庫。螞蟻金服資深總監、OceanBase首席架構師馮柯回憶,他的團隊在幾次面臨危險的關鍵時刻都是靠“貴人相助”才“活”了下來。“如果沒有決策者的擔當,那麼螞蟻金服的自研資料庫團隊早就不復存在。”很容易想象,這背後是巨大的風險壓力。作為一家產品和服務同數億人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公司,任何一個細節上的失誤都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嚴重後果。
幸運的是,馮柯和他的同事們都一次次地扛過來了。他親眼看著OceanBase一點點地落地:2014年,OceanBase支援了螞蟻金服10%的交易流量;2015年,OceanBase支援了100%的交易流量和50%的支付流量;2016年,OceanBase開始支援全部的交易流量、支付流量,以及包括賬務、會員在內的更多的核心業務;2017年,螞蟻金服所有的核心業務全都換成了自研的OceanBase……
每一個產品都有故事,每一個螞蟻工程師都有故事。
奇蹟
這次的雲棲大會上,井賢棟和胡喜分別向社會“彙報”了螞蟻金服這三年在科技開放、助力客戶上取得的成績。目前,螞蟻金服已經通過自身的技術幫助兩百多家金融機構實施了數字轉型,其中銀行一百多家,保險公司60家,基金證券公司40家。
阿里巴巴是從馬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願景開始的,“開放助力”的基因也傳給了螞蟻金服。三年前,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公佈了“網際網路推進器計劃”,這是螞蟻金服科技開放的開始。
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
這三年裡,助力客戶的兩百多個故事中,值得一說的很多。篇幅有限,這裡重點講一下南京銀行。
南京銀行是螞蟻金服科技開放戰略啟動後合作的第一家銀行,這家國內排名前四的城市商業銀行系統引入了螞蟻金服的金融級分散式交易架構能力——從分散式架構SOFAStack、分散式資料庫OceanBase,從移動端開發框架到全棧式大資料平臺能力。用螞蟻金服副總裁劉偉光的話說,南京銀行這個專案“創造了中國IT史上很多奇蹟”。速度是其中的一個“奇蹟”:從2017年7月一張架構圖到2017年11月“鑫雲+”平臺上線,只用了短短五個月時間。
截至2018年6月,“鑫雲+”平臺幫助南京銀行獲得新客戶390萬,並且每個客戶的使用者體驗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平均放款時間不到1秒。經過八個月的時間,南京銀行每日貸款額從1000萬人民幣上升到10億人民幣,貸款餘額從1億人民幣增長至100億人民幣。與傳統的線下業務相比,線上業務新增的利潤“一年頂十年”。線下有櫃檯、客戶經理等諸多成本,但線上只要有技術,做好風控就可以廣泛輻射。
在2017年加入螞蟻金服之前,劉偉光先後在Oracle、EMC工作,並建立了Pivotal大中華區分公司。螞蟻金服做專案的方式讓這位企業軟體領域的老兵也感到新鮮。在他此前的工作經歷中,做南京銀行這樣的專案,都要選好多家合作伙伴,應用軟體開發商、平臺技術提供商,、諮詢公司、各類專業工具提供商、系統整合商等多種公司組合成一個作戰部隊,各有各的分工,然後合作完成整個專案。但到螞蟻這裡,一切只有自己。螞蟻金服既是核心軟體供應商,也負責專案實施交付和專案管理全生命週期,同時也提供架構諮詢。
螞蟻金服副總裁 劉偉光
螞蟻金服有一個代號為BASIC的面向未來的戰略,每一個字母代表一個螞蟻聚焦的方向。B:區塊鏈(Blockchain ),A:人工智慧(Aritificial intelligence),S:安全(Security),I:物聯網(IoT),C:金融計算(Computing)。這是螞蟻金服接下來技術發展的“總綱”。螞蟻金服的優勢正在這裡。
有記者問劉偉光,轉型固然是大勢所趨,但為什麼非得選擇螞蟻金服?畢竟市場上不只螞蟻金服一家。劉偉光的回答很簡單:因為螞蟻金服的技術源於金融場景的實踐以及技術棧的全面性。
“在技術世界抑或是金融行業,過去有這樣的規律:負責底層技術架構的公司是不做Core Banking這樣的應用系統,而Core Banking的供應商也不會去做人工智慧或者區塊鏈等新興金融科技, 做區塊鏈的公司也不會去風控的金融行業應用,提供風控應用的公司不做移動端的平臺,這樣的組合不勝列舉,所以這也是在金融行業供應商分門別類各司其職的一個現狀。螞蟻金服不但都提供這些技術,而且所有的技術都來自螞蟻自身業務的實踐,螞蟻業務的高併發以及海量資料等特點又是很多技術公司可能永遠都碰不到的場景。”
“我們是和金融機構進行普惠金融業務和技術的雙重性合作,這點是我們跟很多純粹的IT公司的最大區別。”劉偉光強調,“螞蟻金服技術開放的目的不是為了銷售軟體,我們是致力於用技術解決客戶業務發展當中遇到的最難的技術問題,用技術解決創新的問題,用技術創造新的業務形態,與金融機構產生更多層次的連線。”
螞蟻金服助力客戶的同時,客戶也成就了螞蟻金服。
劉偉光說,在與客戶合作的過程中,螞蟻金服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螞蟻金服的視角是疊加的,既有自身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視角,在服務金融機構的同時又增加了金融機構的視角。這讓螞蟻金服進入了一個良性迴圈,這種雙重視角在接下來又會幫助螞蟻金服更好地與客戶合作。良性的發展也體現在了營收的數字上。技術服務在螞蟻金服營收中的佔比近幾年在迅速增長:2015年是14%,2017年是34%,有媒體預測,2021年這一數字將達到65%。
馬雲在支付寶創立之初就曾經說過:“信用等於財富。”現在這句話正越來越成為螞蟻金服的現實。
支付寶與《清明上河圖》
螞蟻金服從未停止拓展開放的邊界。“獨木不成林”,是螞蟻金服相信的。螞蟻金服已經從一家以toC業務為主的公司轉向同時有toC+toB業務,為合作伙伴提供生態圈的公司。我們日常生活的很多場景背後都有這家公司的身影。
比如乘地鐵。上海地鐵Metro大都會APP使用的是螞蟻金服提供的移動開發平臺mPaaS和螞蟻風險大腦。這兩個產品都是螞蟻金服多年技術和經驗的沉澱。風險大腦的基礎是螞蟻金服這些年積累的豐富的黑產攻防經驗,mPaaS囊括了源於支付寶的諸多“黑科技”,所有元件都經歷了支付寶高併發、大流量的檢驗。
比如租房。小豬短租今年7月開始對智慧門鎖迭代升級,門鎖成為智慧前臺,使用者通過手機就可以在預定的房源門前辦理入住,系統核實身份後自動下發電子鑰匙。這背後的核心技術同樣來自螞蟻金服。螞蟻金服擁有金融級的身份核實技術,給證明“你就是你”提供了高度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
螞蟻金服官方釋出的一系列“賦能”案例海報
比如吃肯德基。2017年9月,杭州出現了一家可以刷臉支付的KPRO餐廳(肯德基旗下品牌),餐廳所用的技術是由螞蟻金服去年推出的全球可信身份平臺ZOLOZ助力實現的。螞蟻金服的“刷臉支付”曾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它有極高的準確性,錯誤率在百萬分之一的水平。
自從2018年8月螞蟻金服宣佈“刷臉支付”商業化以來,它正被用到各種各樣的場景中。9月20日,江西省人民醫院門診部出現了四十多臺智慧自助服務機,患者靠刷臉就可以在機器上完成掛號和繳費。
還有螞蟻金服的區塊鏈技術。下面幾個不同的場景中都用到了它:
在天貓國際買奶粉,可以通過溯原始碼清楚地看到奶粉從生產、質檢到物流的整個過程。
在杭州、台州、金華三地看病,再也不用排隊開票據,掃一掃檢查單上的二維碼票據就出現了(如果用支付寶繳費,連掃一掃也省了,票據直接發到“發票管家”)。
今年6月,在港工作22年的菲律賓人格蕾絲完成了從港版支付寶向菲律賓錢包GCash的第一筆跨境匯款,耗時僅3秒,而此前這個時間少則10分鐘,多則數天。
……
如今,螞蟻金服對外開放的產品從三年前的5個增長到80多個,解決方案從3個增長到50多個。“我們的開放技術越來越完整,越來越核心,而且我們秉承成熟一個開放一個這樣的原則。”胡喜在雲棲大會的演講中說。
井賢棟在雲棲大會上的演講是從支付寶版的《清明上河圖》開始的。古典的市井生活中出現了一些我們熟悉的新元素:從汴京開往臨安的船上可以點外賣,官員用“風險大腦”輔助斷案,街道上的小攤放著支付寶二維碼,士紳們在開封菜刷臉吃飯,診所可以用手機掛號、繳費,掃碼即可坐船……
如果張擇端生活在21世紀,想必他的畫與這幅支付寶版的《清明上河圖》相差也不會太大,螞蟻金服的產品和服務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市井生活的“基礎技術”和無法迴避的炫目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