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將延期退休兩年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據新華社報道,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的研製團隊17日宣佈,鑑於衛星目前執行狀態依然良好、關鍵科學資料仍在累積,衛星科研團隊已與各保障部門商定,讓“悟空”延長兩年工作時間。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英文: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縮寫:DAMPE)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首批立項研製的4顆科學實驗衛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將中國的暗物質探測提升至新的水平。
“悟空”是一個空間望遠鏡,有效載荷質量1410公斤,它可以探測高能伽馬射線、電子和宇宙射線。它由一個塑料閃爍探測器、矽微條、鎢板、電磁量能器和中子探測器組成。“悟空”的主要科學目標是以更高的能量和更好的解析度來測量宇宙射線中正負電子之比,以找出可能的暗物質訊號。它也有很大潛力來加深人類對於高能宇宙射線的起源和傳播機制的理解,也有可能在高能γ射線天文方面有新發現。
2015年12月17日8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到今年12月17日,“悟空”發射已滿3年,達到預期使用壽命。截至這一日,“悟空”已在500公里外的太陽同步軌道上繞地球飛行16597圈,探測宇宙粒子55億個。
據有關部門通報,雖然“悟空”已執行3年,但電流、電壓等主要工程引數一直保持穩定,所有載荷都正常工作,效能指標與剛發射時相比變化甚微。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表示,按照現在的狀態,科研團隊對讓“悟空”多工作兩年有充分的信心。
據介紹,“悟空”的科學目標主要有三:一是通過觀測高能電子、伽馬射線來尋找暗物質粒子的可能蹤跡。二是研究宇宙線的起源、傳播和加速機制。三是研究伽馬射線天文,找到宇宙中伽馬射線的電磁對應體。
目前,三方面的粒子觀測資料都達到了預先設計標準,原定科學目標已經完成,部分成果超出預期。
2017年,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悟空”發射18個月積累的高能電子資料。其中,在1.4 TeV(萬億電子伏特)能段處發現的近100個明顯區別於正常能譜的“奇異”電子,有可能起源於暗物質,引起國內外科學界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