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退押金潮來了,戴威能否熬過去
ofo和摩拜,可以說是作為近年來中國崛起最快、是最受資本追捧,融資速度最快的網際網路企業,不到3年就獲得了超過20億美元的融資,但都在今年迎來了各自的至暗時刻,最終摩拜以27億美金賣身美團,其團隊早早退出了這場戰爭,而ofo則一直在共享單車這條道路上咬牙堅持。
近日有使用者發現,在ofo申請退押金時,被系統提示稱,可將押金轉入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有使用者質疑,這是ofo又動了押金的主意。ofo的退押週期已經由最初的秒退,變為0-3個工作日,後延長為0-10個工作日,此後再次延長至0-15個工作日。ofo方面迴應稱,退押金一切正常。“由於近期更新辦公地址,ofo部分伺服器需要進行短時遷移,致使退押金週期被暫時性延長。”
與此同時,ofo又先後傳出在鄭州、杭州、南京的辦公室都已“人去樓空”。ofo方面表示,這些辦公室於兩三個月前就已搬空,目前員工在新的辦公地點辦公。
早在9月底,有報道稱ofo在北京中關村理想國際大廈內的辦公地點已經搬空。對此,ofo方面解釋稱,是因為10層和11層租期到了,搬到了其他樓層。此後,ofo又於11月將總部搬到了步行距離15分鐘的網際網路金融中心。
問題一:押金問題成無解之痛?
對於單車的押金監管,從單車出現伊始就一直是困擾使用者的一大痛點。平臺倒閉致使使用者押金無法退還,而使用者卻無法通過有效政策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造成使用者體驗的大幅度削減。可以說,押金問題成為共享單車領域重點關注話題。
據執行近十年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show.s.315.100ec.cn)受理的關於“ofo”使用者消費糾紛案例大資料得出,ofo位於生活服務電商消費評級榜“不建議使用”評級,反饋率及使用者滿意度均為0。自今年10月份以來平臺就收到數十起使用者投訴ofo押金退款難、維權難等問題。此外,摩拜單車等共享出行平臺也收到類似投訴,這也間接暴露了共享單車企業普遍在押金收取、存管及退還方面存在缺陷,造成眾多消費者經濟損失。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建議,對於押金問題,首先要明確共享單車押金退還流程和工作日時間限制,設立專用賬戶用於押金退還;其次,共享單車平臺、公共單車平臺與個人徵信系統接入,鼓勵對於信用係數高的市民免收押金;最關鍵的是,要規範押金使用,保障資金安全。在監管下允許共享單車平臺拿押金用於商業投資,但需要限制比例。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趙佔領律師曾表示,共享單車企業前期運營基本屬於虧損狀態,不僅面臨極速擴張的要求,而且行業也還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一旦資金週轉速度跟不上擴張速度,就會出現資金困難,導致挪用押金等情況出現。此外還有一些企業,即使資金鍊不緊張,也有可能挪用押金用於其他投資。
此外,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指出,根據《電商法》第二十一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按照約定向消費者收取押金的,應當明示押金退還的方式、程式,不得對押金退還設定不合理條件。消費者申請退還押金,符合押金退還條件的,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及時退還。違反上述規定者,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蒙慧欣表示,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模式,面對鉅額資金,在制度規範和監管跟不上的情況下,被一些不良企業利用作為融資圈錢的渠道,衍生出巨大的金融風險,容易造成眾多消費者經濟損失。此前,廣東省消委會對小鳴單車拖欠消費者押金問題提起了全國第一宗共享單車公益訴訟。該案的勝訴,其意義不僅僅在於對數十萬直接相關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更在於通過司法判決,明確界定押金的權屬關係,鼓勵免押金的服務方式,制止共享單車企業對消費者押金的任意支配使用,遏止任何利用網際網路業態進行圈錢融資的企圖,從而保護共享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使其更長遠地惠及社會和廣大消費者。
問題二:共享單車平臺如何盈利?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指出,共享單車市場正處於艱難的轉型期,到了真正洗牌的時候。殘酷的市場“廝殺”,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酷騎單車、小藍單車、騎唄單車、優拜單車、赳赳單車等近70家單車基本難逃死亡的宿命。共享單車從一開始的“百花齊放”到摩拜、哈囉出行、ofo的“三國爭霸”,現如今ofo命運難測,共享單車市場形勢微妙。
資本的加持並非長久之計,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資料顯示,2017年-2018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金額超320億元,其中僅摩拜單車以及ofo單車兩家融資金額超200億元人民幣。儘管如此,多數平臺依舊因為資金的斷裂無法維持運營,究其原因還是共享單車平臺缺乏足夠的“自我造血”能力。
事實上,共享單車平臺並未停止過對盈利模式的探索。以ofo為例,ofo推出車身商業化廣告與app廣告,但自從上線盈利的廣告業務後,經常被使用者吐槽。近期。ofo與ppmoney達成合作,ofo99元押金使用者一鍵升級成為PPmoney的新使用者後,即認可並同意將ofo的99元押金成功升級變為PPmoney的100元特定資產。可惜該合作還未開展就“胎死腹中”。除此之外,ofo推出多元化的盈利計劃,上線了看看新聞資訊流、小遊戲、開放廣告投放等商業化潛力的功能。
然而這一切盈利嘗試並不能挽救“死亡邊緣”的ofo,對此,陳禮騰認為,ofo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降本提效。ofo的收入對於高額的成本支出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單車的不合理投放以及高折舊高損毀導致使用者體驗不佳、硬性支出等不到降低,可使用的單車日益減少,最終將導致使用者不斷流失的“死迴圈”。
陳禮騰總結道,共享單車行業的資金問題以及市場策略的失誤導致一些單車企業失敗。隨著市場格局的資本熱潮褪去,共享單車的發展迎來了巨大的挑戰。大批的共享單車被閒置,同時大批的共享單車折舊損壞,導致市場的可使用單車日益縮減,市場不斷倒退。而對於共享單車平臺來說,更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問題三:共享單車行業該何去何從?
針對共享單車市場的未來發展,陳禮騰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城市政府在管理時要增強服務意識
共享單車要想發展,必須要解決信用體系、服務標準問題。應鼓勵共享經濟企業與政府監管部門共享資料,從而減少由於的資訊不對稱導致的不必要矛盾。此外借管理共享單車之機,重新編制自行車道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十分必要。
此外,由於地方差異的存在,即使建立全國性的統一規範也無法解決由於地區差異帶來的監管問題,治標不治本。要想更加有效的解決問題,還是要依靠相關部門對當地的共享單車市場進行有針對性的制度規範。監管部門需要創新監管手段,善於利用大資料、雲端計算等高新技術,構建數字化的監管體系。
2、單車企業自身需多加思考
發展初期,有些平臺急於佔領市場份額,而忽略管理規則的制定與執行。但長遠來看,成敗決定於規則的競爭而不是單車本身。共享單車的發展,既是對國民素質的考驗,也是對地方政府責任意識、響應能力的考驗,同時也是對相關企業反應能力、執行能力的考驗。單車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需要放棄前期的發展模式,重新審視是市場發展規律,進行必要的戰略調整。
3、使用者對於共享單車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