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攜一汽紅旗、東軟,首推可量產的虛擬化智慧駕艙
今天的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為舒適、更具現代感的駕乘體驗,配備智慧駕艙已成為汽車廠商的一大競爭優勢。近日,一汽紅旗、英特爾、東軟2018智慧駕艙技術交流研討會在長春舉行,現場展示了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首款可量產的虛擬化智慧駕艙。值得一提的是,搭載了這一智慧駕艙解決方案的紅旗EV款車型即將於本月底正式量產。
英特爾中國區汽車電子總監張淳發表主題演講
強強聯手,推動智慧駕艙應用落地
早在2016年,英特爾、東軟、一汽紅旗就聯合釋出了“智慧駕駛平臺”,為智慧駕艙的未來發展描繪了藍圖。這一智慧駕艙平臺基於英特爾®凌動™車載處理器Apollo Lake,能夠集合車載娛樂系統、數字儀表、後座娛樂及高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於一體,為智慧駕艙產品提供更多可能性。基於Apollo Lake處理器,東軟打造了全新一代的“C4-Alfus 2.0”平臺,該平臺的虛擬化技術採用了英特爾最新的開源虛擬化方案ACRN,並支撐了ACRN在GPIO、Audio、PWM以及OTA上的擴充套件,推動了ACRN在車載領域的落地。英特爾和東軟共同研發的智慧駕艙產品,將被一汽紅旗率先應用在量產車型上,最終實現該智慧駕艙產品的真正落地。東軟汽車電子解決方案事業部本部技術總監兼競爭力中心主任師立輝表示:“這款虛擬化智慧駕艙產品是東軟同英特爾、一汽紅旗三方歷時近1000天通力合作的智慧結晶。現在,搭載這款產品的紅旗EV即將面世,我相信它一定能為大眾提供更為優質的駕乘體驗,也一定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英特爾在晶片及算力上的優勢,能夠有效提升智慧駕艙的運算能力和效能,並幫助降低成本。東軟多年來在汽車電子行業積累的經驗和實踐,則為智慧駕艙提供了強有力的軟體支援。而深耕汽車行業的一汽紅旗,近年來大力推動智慧駕艙以及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更是為智慧駕艙的落地奠定了基礎。三方的強強聯手,讓智慧駕艙的發展藍圖變成了落地現實。2019年,一汽紅旗將有三款搭載該智慧駕艙產品的戰略級SUV量產車投向市場,這款產品也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首款投入量產的虛擬化智慧駕艙產品。
英特爾同合作伙伴一汽紅旗、東軟接受媒體採訪
立足根本,步入軟體定義汽車時代
近年來,軟體定義汽車(SDV)的呼聲愈發強烈。在SDV這一概念下,包括自動駕駛、智慧汽車、網聯汽車等在內的汽車已經由原來機電一體化為核心變為了以軟體為核心。而英特爾與一汽紅旗、東軟從三年前就率先開始了第一款SDV產品的探索,正如一汽智慧網聯開發院專案管理處處長高洪偉所說:“三年前,有這樣想法、有這樣勇氣和魄力的企業並不多,真正往下做的更少。但是三年以後再來看,我們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因為所有廠商都在走這條路線。
軟體的核心動力在於計算力,因此需要更強的計算力來推動使用者體驗的提升。軟體定義汽車首先定義的是整車的基礎架構,想要實現軟體定義駕艙(SDC),整車的電子化架構的調整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未來汽車中,只有使所有電子器件經由一個統一的中央控制器釋出指令,再由外部執行控制元件執行動作,才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SDC。而英特爾提供的集中式智慧駕艙解決方案能夠有效的節省車內寶貴的空間,壓縮成本,提升使用者體驗。
放眼未來,打造更智慧的駕乘環境
展望未來,SDV的一個應用場景是自動駕駛,談及自動駕駛的發展路徑,高洪偉認為:“現階段達到L5全天候自動駕駛仍存在很多技術瓶頸,但只是目前的技術現狀和能力還沒有發展到這樣的階段而已,在這一發展路徑中,L3、L4應當齊頭並進,而不能直接越過L3。”
英特爾認為,自動駕駛一定會經歷從L1到L5的過程,而ADAS所代表的L2及L3是實現L4乃至真正意義上的L5自動駕駛無法逾越的關鍵一步。此前,英特爾收購ADAS領域領先企業Mobileye就是為了通過發展ADAS推動下一階段的自動駕駛。與此同時,英特爾能夠為自動駕駛提供強勁的計算力支撐,這將為合作伙伴探索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了無限可能,從而進一步推動自動駕駛真正落地。
軟體定義汽車為下一代的道路交通提供了新的可能,而智慧駕艙的探索則為這種可能提供了支撐。英特爾攜一汽紅旗、東軟推動可量產的虛擬化智慧駕艙落地僅僅是開始,依靠三方在各自領域的技術優勢,這一組合將會進一步推動我國乃至全球軟體定義汽車這一先進理念的落地程序,正如英特爾中國區汽車電子總監張淳所說:“智慧駕艙是英特爾探索汽車領域的起點,軟體定義汽車是未來我們探索的方向。英特爾已經能夠提供從汽車、網路到雲的端到端SDV解決方案,與此同時,英特爾正在與汽車、科技行業以及其它領域的專家攜手,探索並應對在軟體定義汽車這一嶄新領域所面臨的挑戰。”
英特爾和Intel標識是英特爾公司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的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