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蔚來 ES8 的四十三天
·一直說想寫寫關於這輛車的一些東西,介於時間的原因一直拖到現在。當然也是一直覺得對於這輛車的瞭解還不夠,還沒有想好用怎麼樣的方式去跟你們分享,所以這篇東西不是評測,也不專業,當然也不夠客觀,想要了解使用者體驗的可以看看。
先來個自我介紹吧,封面是蔚來下一場鄭州活動的預告片兒的一小張,作為車主有幸參與拍攝,是本人,但不是本車。90後,金融從業人員,兩個孩子的父親,自認為資深的數碼愛好者,來尾巴社群時間不長,一年左右。最初也是同事隨口說起,加上本身對於新事物的好奇心,看了釋出會的視訊後思考了一上午,鼓動三個同事一起交了意向金。當時心態也很奇怪,想換車,但沒想好換哪款所以先定了看看。五月份參加了廣州試駕,作為一個“燒錢”公司該有的調性,帶著老婆孩子享受了一把免費的廣州兩日遊,行程就不說了,緊湊合理。試駕除了百公里四秒比較刺激也沒啥別的亮點,但是返程下了飛機以後,一個神祕的力量讓我在半夜兩點多起身交了四萬的大定。就這樣入坑了。
起初創始號8008一直不捨得換,後來眼看首批交車時間臨近,越來越沉不住氣,從8008換到三千多號,又換到一千多號。提車時間也從最初系統顯示的十月份提前到七月份,心情卻從最初的無所謂到著急到不耐煩到動搖。終於在試駕前的四月份賣了開了三年的帕薩特,換了輛凱迪拉克的xt5,後來又因為種種原因出手xt5,開著媳婦的小高混沌度日焦急等待,也對fellow發過火,也在得知交車時間比系統顯示時間晚一個月的時候在車主群裡嚷嚷過退大定,雖然蠻不講理,但是人之常情,蔚來也理解。終於在八月二十二日順利提車。
續航
這個是短板毫無疑問,工況綜合續航是355km,日常市區使用感覺也就是三百左右,三天充一次電,目前沒跑過往返200km以上的長途,不是不能跑,而是這一個多月還沒遇上需要跑長途的情況,也是之前一直不太想寫這個的原因,總覺得不完整。目前行駛里程2700多公里,跑的也不算少了。
充電
號稱續航不夠,服務來補。不怕大家笑話,快三十的人天真如我的不多,在目前住的房子沒有固定車位無法安裝電樁的情況下,我還是勇敢地去提車了,就是因為蔚來的能量無憂包,號稱有了此包再不糾結充電問題。
實際情況如何呢?說實話,真的不錯,現在用車已經養成習慣,基本三天充一次電,蔚來也細緻到直接把充電服務人員的打卡地點設定在我家附近,以至於經常下班遇見我的能量專員在交班,順手點一個一鍵加電,車停好我回家。服務人員開著奶車直接家門口充好,從三四十公里充滿大概也就一個半小時時間,對我來說完全無感,加油站也不用去了。十次一鍵加電,八次在家門口,一次在單位門口,提前算好時間,回到單位的時候奶車已經到了,開完會就已經充滿,剛好開上出門。市區使用完全放心,目前基本也心寬到可以開到續航剩20以下再呼叫一鍵加電了。
關於高速長途,目前沒有體驗,但是按照已知情況周邊的服務區充電樁充足,國網今年還在下大功夫鋪開高速服務區充電站,同時能量無憂團隊還可提供奶車保障,具體能做到什麼程度還需真正長途路上體驗。家裡還有油車,長途規劃也有其他選擇。
車機系統
另一個不滿意的地方,我糾結的點在於車機居然用的安卓系統,拓展性雖然可以,但是對於車來說我感覺最需要保障的是穩定性吧,雖然是深度定製,但是按照目前使用情況來說,使用者體驗是減分的,UI介面和邏輯仁者見仁,個人偏愛簡約風,目前風格比較接受,系統穩定性也在升級了新系統以後有所提高,但是我還是很介意拿安卓系統做車機系統。
此外目前系統開發比較拖後腿,比如360環視,高階駕駛輔助,腳踢開啟後備箱這些功能都還沒有開通,四維圖新的地圖導航無比難用,給的路線和建議還不如自己想來的靠譜。
但對於車機反應速度,易用程度和操作樂趣來說還是值得肯定的,車機內建qq音樂,喜馬拉雅fm,愛奇藝,有一定的娛樂性。
駕駛感受
電動車優勢在於此了吧,我對發動機這玩意兒沒啥情懷,四缸六缸八缸對我來說只要聲音大我都不喜歡,電動車滿足了我對靜音的要求。作為es8來說,駕駛體驗是有驚喜的,駕駛操作簡單不拖沓,踩剎車掛前進檔走人。不用插鑰匙,掛n檔,點火,掛d檔,鬆剎車,再踩油門。轉向回饋可調,目前我調的是最輕一檔,轉向靈活,電門敏感基本都是指哪打哪,七座五米車長兩噸多重的車,開起來絲毫沒有開大車的感覺。
另外我想說的是,不要再拿油車和電動車比較,兩個不是一類產品,開了電車以後回到油車感覺很奇怪,作為對內燃機沒有特別情懷的人,電車真的是不二的選擇。
朋友的model x 也有開來對比,駕駛感受來說,特斯拉更偏向油車的駕駛風格和感受,容易上手很快適應,蔚來更電動車一些,開始很不適應,試駕的時候幾乎因為能量回收問題要放棄這臺車了。好在經過系統的升級迭代,目前靈活運用能量回收的情況下,能減輕一半踩剎車的工作量,還是很爽的。
關於nomi
就是車內的一個語音助手,挺討小孩子喜歡,點歌導航什麼的也比較方便,一些舒適性操作通過語音也比較酷炫,但是這個東西個人覺得不算一個賣點,網際網路汽車的標配,雖然易用程度和創意優於同業其他做法,也是對人車互動的一個好的嘗試。但對於一個不怎麼喜歡跟siri互動的人來說,不是剛需。
關於使用者企業
大概李斌是第一個提出這種概念的人?蔚來app的社交屬性,車主線下活動,nio house專屬根據地這些附加產品對於我來說是很受用的,車主的參與感,專屬感都有了。有問題想法app裡可以直接找到李斌本人溝通,當然也會得到他的反饋。他們的模式相較於以往的模式更多了包容性和發展性,fellow(類似銷售顧問)的個人素質經歷與不同層次的車主溝通起來沒有障礙,幾次活動下來也可以像朋友相處。使用者參與企業決策的這種參與感大概就是使用者企業的核心?挺有趣的模式。
一些想法
不推薦大家去買這臺車,不是因為車做的不好不到位。而是不根據個人需求盲目推薦都是耍流氓,目前看來整體是符合我的需要的,空間大,續航日常通勤足夠,可滿足家庭成員較多的情況,符合個人對於清潔出行的要求,日常維護方便快捷,車本身品質感舒適感足夠,同價位同級別中價效比最高(不單是車本身,包括服務,圈層等)。因此我可以向朋友介紹這款車,但絕不推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況和需要,把臆想拿出來按到別人身上,何嘗不是一種綁架?
關於此前大家討論的隱私問題,我也有些看法。我們身處網際網路社會,一個手機,一個攝像頭能窺探到的東西太多,不是一個三方公司或者一個協議的能解決的問題。像我之前說的,只要你還用手機,不管是蘋果還是三星,雲端儲存的伺服器都是第三方運營的,這樣說來都有隱私洩露的風險。不排除車作為承載生命的工具,對於雲資料的安全有更高的要求,作為使用者我也會要求蔚來為了每個使用者的生命財產安全不斷提高資料的安全等級。
最後,我買這臺車使用感覺就像第一次買htc的G1一樣,雖然同價位同級別能買到當時系統成熟的塞班的旗艦機,但作為安卓的第一代產品,我更願意去嘗試。電動車當然有空間和動力做得一代比一代更強,雖然目前並不是一臺完美的機器,但是作為方向和嘗試我願意支援他的進步和發展。這樣說顯得比較高尚,換句話說,這臺車的缺點和不足也是我在追求新事物享受新技術帶來的成果時候必須付出的代價,總體說來可以接受,也挺樂於接受的。能參與這樣的進步和變革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蔚來活動照片,已得到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