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芯片價格撐不住了!雲伺服器需求崩垮在即,市場迎來大逃殺
享受超過兩年繁花似錦好日子的 DRAM 儲存產業,今年下半年起明顯疲態百出,原本各界擔心國內砸大錢蓋廠、研發,大舉揮軍進入儲存領域的動作,恐埋下產業長期供過於求的隱憂,如今還不用等國記憶體儲晶片量產,各應用的 DRAM 價格已逐一崩跌,尤其這幾年由雲伺服器帶動的龐大 DRAM 需求轉弱,恐帶給該產業致命一擊。
DRAM 產業長達兩年的榮景,遠因是上游供應商的整合,讓產業秩序健康化,近因則是應用端結構的質變。

圖|DRAM讀取操作舉例(來源:wiki)
早期計算機應用佔了整個 DRAM 產業高達 90 % 份額,觀察 DRAM 價格的變化只要看計算機賣得好不好的,就幾乎能掌握全貌,然 PC 時代的結束,迎面而來是手機盛世到來,全球 DRAM 產業風貌也驟變。
智慧手機、雲伺服器崛起,DRAM 應用多元化讓產業發展更健康
智慧手機的崛起,逐漸取代 PC 成為 DRAM 產業的主流,加上消費性電子成為該產業的利基型應用領域,這時候要掌握 DRAM 供需,以及價格走勢的難度都明顯大增。
前幾年更有云伺服器需求崛起,大量消耗 DRAM 產出,可以觀察到,DRAM 的應用是十分多元化的。無論是供應商的整合,或是終端應用多元化,都讓 DRAM 產業結構更為健康。
這一波超過兩年的 DRAM 漲價潮,雲伺服器 DRAM 需求湧現的帶動是功不可沒的推手,包括 Facebook 、 Google 、亞馬遜 ( Amazon )、騰訊、阿里巴巴等不斷擴充網路儲存系統,對於雲端儲存、雲端計算的需求提升,都帶動伺服器 DRAM 需求起飛,更是吃掉多數的 DRAM 產能。
不過,今年下半年來自這些領域的需求動能開始明顯趨緩。
之前為了因應需求湧入,上游國際儲存大廠陸續增加伺服器 DRAM 的產出比重,然下半年起,需求端卻陸續有雜音出現,包括之前 DRAM 供給吃緊之際,部分客戶為了保障拿貨無慮,出現重複下單(Overbooking)的跡象,在這幾個因素加乘影響,伺服器 DRAM 價格後勢確實不容樂觀。
第四季各類 DRAM 需求明顯轉弱,現貨價低於合約價出現“死亡交叉”
根據市調機構 TrendForce 指出,韓系大廠在第四季紛紛調降伺服器 DRAM 的報價,估計第四季跌價達 5 %。這也是伺服器 DRAM 漲價多時以來,第一次有明顯的轉弱訊號出現,由於雲伺服器在這一波 DRAM 漲價潮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需求轉弱,預計整個 DRAM 產業將在此形成反轉向下的拐點。
綜合手機用 Mobile RAM、計算機 PC DRAM、消費型電子 Consumer DRAM,一直到雲伺服器應用的 Server DRAM 價格都逐一轉為疲弱。TrendForce 統計,第四季整體 DRAM 合約價擴大下跌至 5 %。
業內人士分析,現貨市場價格從年初開始下跌,今年 6 月底正式低於合約價,目前現貨價格已經低於合約價約 10 %,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死亡交叉”,對於產業供需走勢是不好的徵兆,顯示未來合約價會再被現貨價逼著往下調。
不過,若是回顧年初的 DRAM 產業氣氛,當時仍是一片晴空萬里。韓系儲存大廠三星、SK 海力士第一季仍是持續調漲標準型、伺服器、消費型和行動式等 DRAM 價格,當時整個市場供不應求的氣氛並未獲得紓解,當中,又以伺服器 DRAM 缺貨最嚴重。
因為來自全球各地的雲服務、雲端計算需求湧現,且伺服器 DRAM 的規格高階,價格也較好,估計伺服器 DRAM 報價相較於智慧手機用的行動式 DRAM 高出 20%,因此,有能力的儲存製造商在產能的調配上,會逐漸轉到伺服器 DRAM 產品上。
英特爾處理器缺貨,PC 和伺服器陸續受影響,將衝擊儲存價格加大跌幅
下半年儲存價格轉弱的另一個原因,是英特爾新平臺 Whiskey Lake 缺貨,影響計算機業者的出貨,更進一步影響到整個儲存產業的需求,衝擊儲存 DRAM 和 NAND Flash 的價格。
英特爾的處理器出現供貨不足,不僅是改良版的 14 nm++,包括已量產半年多的 14 nm+的 Coffee Lake 產品線也同樣是供給吃緊,因此對於整個計算機產業的出貨造成衝擊,預計明年才會紓解。

(來源:Intel官網)
根據 TrendForce 對於 PC DRAM 第四季價格跌價的預估,原本幅度約 2 %,但受到英特爾供貨不足影響,PC DRAM 的消耗量恐進一步縮減,PC DRAM 第四季價格跌幅將擴大。而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 NAND Flash 晶片的價格。
在伺服器產業也是一樣,籠罩在英特爾處理器缺貨的陰影下,若是 PC 和伺服器的處理器晶片雙雙缺貨,對儲存價格是雪上加霜。
英特爾下半年原本是伺服器新舊平臺轉換期,其 Xeon 可擴充系列處理器是基於 Skylake-SP 架構設計,以此推出的 Purley 伺服器平臺被業界視為是英特爾近十年來最重要的產品線,將取代 Grantley 平臺,專門為資料中心與網路基礎架構所量身設計。
業界原本預期,今年下半正值英特爾伺服器平臺從 Grantley 轉到新平臺 Purley,眼看新舊平臺換機潮就要啟動,卻傳出英特爾產能不足的訊息,未來這一波缺貨潮是否也會擴大蔓延到伺服器領域,影響到整個伺服器產業的出貨狀況,也令人擔心。
未來一年,是國內自制儲存晶片問世的重要期
DRAM 和 NAND Flash 晶片榮景已經超過兩年,去年下半 NAND Flash 晶片因為 3D NAND 良率提升,開始匯入大量生產,導致價格率先疲軟,累積至今已經下跌一年了,接棒是 DRAM 價格的走弱,都是反映半導體景氣週期的變動。
這一年來,不單是全球儲存價格的走弱,還有另一樁大事,就是國內自制儲存晶片要開始進入驗收期,明年有機會小幅量產。原本各界擔心,國記憶體儲晶片的量產,恐抑制全球 DRAM 價格,尤其 12 吋晶圓廠是遍地開花,潛在產能不是小數目。
全球儲存價格反轉向下之際,正值國內三大儲存陣營要開始試產,包括生產 DRAM 的福晉建華、合肥長鑫,以及生產 3D NAND 晶片的長江儲存,這不但考驗儲存產業中長期的供需平衡、價格走勢,更考驗這三大陣營未來的營運走勢。

(來源:長江儲存官網)
對比過往全球 DRAM 供應商還是 6 ~ 8 家時,供給十分混亂,各家都相爭擴產,加上應用又過於集中於 PC 單一產業,沒有其他應用可以分擔產業淡季的衝擊,導致 DRAM 價格密集的波動劇烈。
但現在的供應商已經整合為三家,大家都節制擴產,因此整個產業板塊已相對穩健,這種 2 ~ 3 年才出現一次的價格反轉週期,其實反映著產業健康的輪動,是自然現象。
不過,未來國內自制儲存晶片是蓄勢待發,無庸置疑是全球最不確定的一個大變數。在產業政策的大力扶植下,無論是產能規劃、技術研發上都是傾全力投入,沒有研發成不成功的問題,只有何時量產的期待值,未來,國記憶體儲大廠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上成為一股新勢力,韓系、美系大廠將如何接招,也牽動全球儲存版圖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