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五大常見誤區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話題,已成當前媒體發展建設以及變革過程中的關鍵性熱點話題,而正因為是熱點,勢必存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認識誤區,本文對於這些典型的誤區進行了彙總、展現,並嘗試對此作出糾正性分析。
誤區一:縣級融媒體中心只是縣級媒體的事
這個認識誤區非常典型且普遍,有超過8成的地市級媒體在聽完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哦哦,我們是地市級媒體,對於縣級那個融媒體建設的培訓,你們去聯絡我們下面的縣電視臺吧!
這樣的想法不僅狹隘,而且極為危險。事實上,隨著新媒體格局的進一步明朗化以及網際網路傳播渠道的日益普及,傳媒產業的市場一體化趨勢已成必然。在過去,我們的四級辦廣電、四級辦報紙,不僅給我們圈起了一塊相對壟斷的行業保護圈,更是嚴格地侷限了自己的市場活動範圍。比如,省臺對於地市乃至縣區的業務滲透與覆蓋,仍然還是處於一個非常有限的尺度之內。這也造成了各級地方電視臺、地方報社長期處於一種劃地為牢、固步自封的狀態。
中央這些之所以反覆強調“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問題,其重點並非是實指“縣級”二字,而是強調它的“基層”屬性。而深化媒體改革,在從最基層抓起、在最基層落實之後,更應該逐步影響並擴充套件到所有級別的媒體機構。
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更是直接影響並改變省級與地市級媒體現有市場競爭格局的關鍵:不管是誰,如果能直接借力於自身的融媒體建設成果與能力,趁勢切入並參與所轄縣區的融媒體建設,也就相當於抓住了這些的發展機遇。而反過來,被本來就存在著競爭關係的對手滲入,自然也就處於一種被動的局面。
誤區二:縣級融媒體中心就改個名掛塊新牌子
或者更確切地說,採取簡單換牌子做法的媒體單位也談不上什麼誤區,更像是一種“盲區”。因為他們的確是沒能真正理解“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原因、動力與方向,而只是機械地把它理解為對於中央精神、領導指示的具體落實。
當然,改了名稱、換了牌子,這就表明了一種態度,至少會引發自己的思考,逼迫自己不能再按過去的思路繼續維持工作,而必須考慮如何適應現在新的機構名稱。
所以,比改名稱換牌子更重要的,就是全新規劃新部門機構的方向、目標與具體舉措:
- 首先,叫“融媒體中心”了,那麼過去抱定報紙、廣播與電視這幾個媒介不放的思路就得改了,新媒體、網際網路不再是可有可無的渠道了;
- 其次,既然叫“融媒體中心”,那麼探索實踐多種不同媒體在採集、表現和傳播模式方面的相互配合以至於融融合,就成了最重要的工作;
- 最後,正因為叫“融媒體中心”,那麼,不僅僅是資訊傳播介質的融合,更應該是涉及經營手法的融合、社會服務資源等全方位、多領域裡的融合。
誤區三:縣級融媒體中心就是把新媒體專案再炒遍冷飯
就社會大眾的一般理解來說,當下的融媒體中心建設,絕非傳統認知下的新媒體中心,它們的主要區別點在於以下幾方面:
- 首先就是在內部的地位而言,新媒體中心原則上都是原先的臺、報社內部的下一級部門,而融媒體中心則是臺與報社或新聞中心的同級機構;
- 其次是業務範圍,傳統意義上認為的新媒體往往只是網際網路媒體,甚至會集中在微博微信APP以及網站方面,而融媒體中心則毫無疑問地把所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都囊括其中;
- 第三是發展方向,新媒體中心這麼多年,一直承擔的只是傳統媒體的補充、嘗試甚至邊緣部分的功能,而融媒體中心則必須要扛起整個媒體面向未來的出路問題。
所以,就具體案例而言。如果傳統媒體機構原先的新媒體專案運營得比較成功,並且有一定的業績收穫的話,則非常容易由此衍化提升,並推廣到整體,促進該機構的融媒體中心專案的迅速實施;而如果原先的新媒體專案相對滯後、落伍甚至無所建樹,則更適合於大膽砍掉,另起爐灶!
誤區四:縣級融媒體中心就意味著政府出錢衣食無憂了
國家重點扶持融媒體中心,實際上也是在透露一個重要的態度:只有面對未來、面對市場,勇於革新自己,保持媒體自身的改革進步狀態,才能獲得更多的支援與提倡。正如前面所講到的,縣級融媒體中心,並非只是發生在縣級區域裡的傳媒改革舉措,它實際上是影響整個中國傳媒生態變化與進步的重大戰略。包括相應的地市媒體、省級媒體以及國家媒體,都有可能參與其中。整個地方媒體的設定、歸屬以及發展都存在著無窮想像空間的變化可能。所有試圖靠著一紙政策,就可以抱定政府大腿,混吃混喝一輩子想法的,都必然會遭遇實際發展的無情淘汰。
誤區五: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就是上大屏買裝置
這一誤區往往會發生在對於當下全國相對領先的模範試點機構的考察學習後的片面理解者中。因為,如果只簡單從表面上來看的話,這些模範試點機構融媒體中心的各種宣傳表現照片中,往往都是一大塊包容各種資訊、資料的大螢幕,然後背後往往就會是某家廠商所支援的軟體系統以及各類硬體裝置。所以,學習的最後結果,往往又會轉化為相互打聽“哪家的系統更好?哪家的裝置更便宜”這樣的具象化話題。
大屏好不好?當然好!
大屏要不要?當然要!
大屏在融媒體中心的具體作用表現在:首先它是傳統媒體開始借用網際網路化的思維與手段,來展示媒體工作的一種新型做法,體現出了自己與時俱進、銳意改變的決心;其次它是傳統媒體改變條塊分割的舊有管理模式,嘗試扁平化管理的一種最佳工具——如果總編輯真的能夠如方案設計那樣,堅持在大屏前進行集中指揮,則必然會促進改革的深入發展;再者它的佈局特點逼迫融媒體中心必須要把更多的目光從原先的新聞與節目生產拓展開來——否則沒法填滿這樣的大屏啊,這樣融媒體中心就必然轉向更廣泛、廣闊的社會領域!
但是並不只是有了大屏就可以了。尤其是那種“只有領導來了才打開大屏”的純演示版,更是表面工程、官樣文章。建了大屏的媒體機構要有心疼感,要有如何向大屏挖掘資料價值、挖掘產出價值的思路與舉動。中心主任以及總編輯要摸索學會在大屏前面觀察市場、指揮媒體的新工作方法,要從中找出一條可以更有效指揮媒體運作、發展的整體思路,從而最終完成融合媒體整個體系的構建,這才是最重要的做法。
最後總結一下,對於“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問題,
不要把它看成只是縣區一級媒體的事情!
不要把它看成是改後後掛一塊牌子的事情!
不要把它看成是把新媒體專案再炒一遍的事情!
不要把它看成是找到政府包養衣食無憂的事情!
不要把它看成只是安裝一套大屏系統的表面工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