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融媒體中心:哪種模式更合理更管用?
當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正在各地加快推進,按照中宣部提出2018年要先行啟動600個縣、2020年底基本實現在全國的全覆蓋目標要求,各省正緊鑼密鼓研製本省建設方案,有些省級黨報雲平臺和省臺雲平臺也紛紛搶灘參與。此項改革形成了全面啟動、爭先恐後的局面,有些縣廣播電視臺近年來在融媒體方面積極探索,已建成融媒體平臺,率先掛上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牌子;也有些縣儘管條件未具備,在多種因素驅動下,搶先成立縣級融媒體中心;大多數地方一邊等待出臺方案,一邊加緊籌備。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改革創新,有試點探索,無統一模式,縣級融媒體的技術標準還在研究制訂中。大多數縣級媒體有困惑有期待,在技術標準出臺之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哪個模式更符合發展趨勢、更合理更管用?
部分縣級臺的探索實踐提供了啟示和借鑑。浙江安吉臺、長興臺,河南項城臺、汝州臺,江蘇邳州臺等的實踐都說明,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既要遵循頂層設計,又要因地制宜開展基層創新,制訂更科學、更有效率、符合新興媒體和媒體融合發展規律的實施方案,這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
我們理解,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在幾個關鍵點上還要進一步深化認識,釐清思路,科學決策。
1、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縣級臺是主角,廣播電視臺更有優勢和拓展空間
縣級融媒體中心不僅僅是建微信微博和移動客戶端,它是傳統媒體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形成的融合媒體,應覆蓋電視、手機、PC機和包括應急廣播在內的其他各類終端,既讓縣域廣播電視節目更好進入百姓家庭,也要讓新聞宣傳和相關服務進入百姓的移動端。它的基本要求是整合縣域各類媒體資源,因此這項改革是整合縣域內各類新聞媒體,形成縣域唯一的、新型的新聞媒體機構,這個機構必然包括廣播電視業務。從縣域媒體存量來看,縣級臺現在是主要媒體,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主體角色,撇開縣級臺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不符合頂層設計精神,也不符合基層實際,更不可能抓好基層媒體改革。
2、縣級融媒體中心是縣域的專業媒體機構,應該合乎相關業務專業標準
專業性既體現在新聞採編傳播的專業性,體現在廣播電視節目製播技術系統的專業性和採攝編播存業務的專業性,體現在音視訊節目製作的專業性,還應充分考慮到音視訊和廣播電視系統上下對接聯通的規範性。在融媒體中心建設中,忽視這一專業性,僅由省報雲平臺來承建和支撐縣級融媒體中心,容易忽視音視訊特別是廣播電視節目採攝編播存的專業性,合理性便利性和效率性均可能出現問題。實踐說明,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應保留和設定同上級廣播電視機構技術系統對接的專業介面。
3、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應順應新興媒體發展趨勢,滿足百姓對當地媒體的新需求
資料表明,視聽節目已成為中國網民文化消費的主要方式,2017年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在網際網路各業務流量中的佔比已超過70%。到2018年6月,網路視訊使用者規模達到6.09億,移動視訊使用者規模達5.78億,短視訊應用的使用者規模達5.94億,網路直播使用者規模4.25億。美國思科公司預測,到2020年,線上視訊流量將佔到網路總流量的82%。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應定位為以視音訊資訊為主要傳播形態的融媒體,充分考慮這一趨勢,把視訊作為資訊供給和服務產品的主體形態。
因此,廣播電視系統應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基礎和主體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這一思想對現階段如何做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4、縣級融媒體中心如何巧用雲平臺?
專業雲平臺是融媒體建設的技術依託。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雲平臺資源如何建構,應因地制宜。在發展條件好的地方,有的縣級臺已經建有自己的雲平臺,應完善和利用好現有云平臺,並將自己的“小云”接駁省、地市等上級媒體的“大雲”。比如浙江安吉、江蘇邳州。在不具備自建“小云”條件的縣,可選擇租借進駐省級或地市臺的雲平臺,由省臺或地市臺的專業雲支撐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比如浙江青田、江蘇無錫的區縣,這可能成為最佳模式,這是最節約資金、最有效率、更有利於融媒體系統協同的模式。調研發現,大多數縣級融媒體建設將選擇這一模式。既如此,省級臺應主動對接中央關於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改革部署,改善和創新、豐富雲平臺服務,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供雲製作、雲匯聚、雲轉播和運營解決方案。以此為基礎,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將推動全國上下左右媒體系統的新連線、媒體體制的新改革,促進形成新一輪資訊科技革命背景下,全國融媒體建設的“云云相接”和各級媒體思想輿論陣地建設“網格化”結構,真正發揮和放大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層基礎作用,真正把網際網路這個最大的變數變成傳媒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不僅僅是縣域的事,事關國家傳媒體系變革。選擇什麼模式,務必慎重。各地負責決策拍板的有關部門應多聽聽縣級臺的意見和地市、省級媒體的建議,加以比較分析論證,切勿偏離媒體發展趨勢貿然行動,切莫為後續改革留下問題,形成新的“爛尾”。
(本文作者:楊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