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光創投黃河:“熱錢”環伺,工業機器人產業的至暗時刻

圖片來源:pixabay
不缺錢反而危險?熱錢或成為工業機器人行業不能承受之重。
“坦率講,我很焦慮。”北極光創投合夥人黃河說:“我在工業機器人行業看了十來年,看著它從掙扎到現在有一定的起色。但我個人感覺,以現在的形勢下去,這個行業可能非常危險。”
緣起這種焦慮,前不久,北極光創投組織了一場關於“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焦慮與突圍 ” 話題的閉門會議。開始時,一位行業內的演講嘉賓笑笑說:“工業機器人黑暗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不過,黃河卻認為:“之前的時候還不夠黑暗,現在才是最黑暗的時候。”
2016年,《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1年)》檔案提出,五年內形成我國自己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一方面,政策催生了工業機器人春天的到來。另一方面,近年來。人口紅利減少,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上升,製造業等機器人換人力的需求激增。據新戰略機器人網預測,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2.3億美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2.73%,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50.6億美元。該行業的融資交易數量也在迅速增加。從資料上看,工業機器人多年發展的寂寞長跑,似乎撥開雲霧見月明瞭。
不過,這樣的“欣欣向榮”景象正是黃河的焦慮來源。“統計資料上好像都說它漲的很快,但是我覺得在今年和明年大家會看到這個行業的增長率會趨近於0。”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對於這個趨勢的悲觀。具體是什麼讓黃河對工業機器人的現有發展趨勢“潑冷水”呢?

北極光創投合夥人黃河
“ 錢太多 ” 也是一種傷害
關鍵原因是”錢太多”的困擾,這首先體現在資本方。“之前這個行業沒有那麼多熱錢。現在這個行業的情況,我反而覺得是更危險的。 ” 他認為以前的企業日子過的非常地苦,隨時有可能關門倒閉,但是隻要能夠活的下來的公司,一定是一個比較良性發展的公司。而自從2016年,中國製造2025被國家提到戰略層面上後,整個市場開始不理性了。“非常多的錢湧入了這個產業,而且把它當成了一個會下金蛋的母雞。以為像網際網路一樣,會有快速的成長、快速的回報。“他表示,工業機器人這個行業特點是踏實,它不是一個賺快錢的行業。
政策大旗一揮,資本開始迅速雲集,然而很多資本方對於工業和製造業是非常陌生的。這導致了資本、行業的亂象頻發。“工業和製造業在整個資本圈裡面是處於邊緣化的位置。而資本逐利,希望非常快速的獲取回報。但工業和製造業沒有那麼高大上,你還要回到用製造業的眼光看他。”他認為,從資本方的角度來講,資本所求和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的節奏並不合拍。
而且,不瞭解行業的資方會被一些創業者美好的故事所忽悠加入。此外,資方盲目的追捧網紅公司,追求創始團隊光鮮亮麗的學術背景。“這不是一個高精尖的行業,它是需要非常長時間的積累的,所以在這個領域裡面,不是說有很強大的學術背景或者故事邏輯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他解釋道。
從創業者方面來看,黃河認為“大量熱錢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這麼多的資金湧入到這個行業以後,在很多領域出現了“博傻”的發展方式——用燒錢的方式來獲取絕對的地位,消滅競爭對手。這個模式是不可行的。”他認為,資本過熱容易導致尚未成熟的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模式上走偏,一些企業開始希望以低價一統天下。然而,工業機器人行業是個巨大而且複雜的行業,跟其他的很多行業完全不一樣,不可能靠著低價一統天下。“這是我為什麼講現在遇到了發展危機。因為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正在整個行業上演。”黃河說。
此外,就像之前AI資本的泡沫導致了一些“假AI“公司的出現,工業機器人行業也是如此。有一些人會以投機為目的,用to VC的模式在做企業。然而,踏實做事,真正的好公司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去和資本打交道。“我們觀察,在這個行業裡面,做的比較好的領頭公司,他們不知道資本是什麼,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和資本交流。所以這是非常嚴重的錯配。”他認為這是對行業良性發展的傷害。
如何 “ 突圍 ” 這個惡性怪圈?
提出問題,就要解決問題,談完焦慮,黃河也非常細緻地表達了工業機器人行業該如何在這個發展怪圈突圍。首先,資本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尊重行業的規律。而工業機器人行業內的企業。包括本體商、零部件商、視覺供應商、整合商等利用好資本這把雙刃劍。“這個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你如果能把資本用好,後續不管是企業自己發展,還是未來的併購,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好處。”他說。
黃河認為,首先,企業要認識到,目前國內的工業機器人整體技術水平還很低。不過,中國有長尾市場,這和德國、日本,跟很多發達國家的下游客戶市場非常不一樣。中國有汽車、3C,也有這樣頭部很集中的行業。這個長尾市場的特點就是客戶極其分散,應用水平非常低,然後對價格還非常地敏感。
面對“長尾客戶”的特點,本體商應提供高性價比、易於部署、本體工藝整合優化、標準化爆款、易用性好的機器人。雖然低價策略對於早期切入有效,但低價並非萬能,一味低價廝殺不是本體商的理智選擇,本體商更應積極尋找藍海應用市場,完善產品效能,給予零部件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迭代產品。在目前的低價策略的壓迫下,本體商與零部件商競合態勢是必然,但現階段更應該各有分工,提高各自產品效能,等到時機成熟,再行產業整合。同時為了做好差異化藍海應用市場,機器人應該朝著更加智慧化、易用性更好的方向發展,而感測器賦能機器人是最有力的武器,機器視覺首當其衝,這才是中國工業機器人未來的康莊大道。
“大家拿了錢就希望估值漲的越高越好,大量燒錢,先把別人壓下去再說。這就是現在行業裡非常糟糕的狀態,這樣一味的追求低價是破壞這個行業,甚至會毀滅這個行業的。”黃河呼籲道:“資本的角色定位、企業的發展模式,是我們要反思的。”他覺得,這段“最黑暗的時光”是對行業的考驗,如何資本和企業可以攜手共同克服種種誘惑,把握真正的機會,那麼,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未來的趨勢將會迎來真正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