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造為何總陷低利潤怪圈?機械企業如何擺脫財務痛點增強“吸金能力”?
近日,網際網路週刊評出2018最具創新與潛力的智慧製造企業TOP100,中間不乏有許多成功轉型的傳統制造企業。隨著製造業發展漸入瓶頸,傳統領域日漸式微,“智慧化”成了傳統制造企業趨之若鶩的炒作物件,直到“工業4.0”、“工業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等概念出現,智慧製造的清晰藍圖才算真正徐徐展開。
放眼國內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成為了許多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別人用更少的時間和人力,生產出質量更高、成本更低的產品來與你競爭,誰能活得更久,答案顯而易見。到目前為止,暢捷通已經幫助很多小微企業實現了智慧化轉型,百福機械便是其中成功轉型的典範。
百福機械是一家位於江蘇常熟的縫紉機機械製造企業,公司規模不算太大,年產值千萬級別。但自2006年正式成立至今,這十餘年間,其身上發生的變化,卻可以折射出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兩大重要方向——產品品牌化、公司智慧化。
產業升級如何轉型求變
近年來,在我國製造業企業的發展,遠沒有從前那麼順暢的背景下,百福機械卻依舊保持了業務與公司規模的穩步增長,究其原因,據公司副總經理陳曉棟介紹,在於對“高階化、品牌化”不斷追求,以及對基於成熟業務的有效延伸。
一方面,雖然因為產業鏈位置等原因,百福機械與國際知名品牌的直接合作有限,不過,公司的客戶,卻大都是香奈兒等公司的上游企業,如此一來,就可以儘可能地保證訂單的穩定性;
另一方面,在主營業務縫紉機制造的基礎上,百福機械還進入了汽車座椅、高階家居(真皮家居等)之類的行業,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由於生產原料、工藝、手法的接近性,得以以最高的效率,託管產品種類,為公司尋找到更多的商機。
小微企業的財務之痛
如果說,專注高階市場,積極進行相關多元化拓展,能夠從外部帶來品牌的溢價,增加收入,那麼,提升毛利率的另一個重要手段,自然是提升內部管理效率,減少不必要損耗,降低成本了。
而作為從事了十餘年財務工作的陳曉棟,更是對此感觸頗深,尤其是一個例子,令其印象深刻——“從手工賬向電子賬的轉變”。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無論多小的企業,財務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且其中最為核心的,自然是記賬了。
記賬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既是稅務上的要求,又是和客戶溝通、對接的重要環節,還能讓管理層更加清楚地瞭解企業的發展狀況。不過,過去普遍進行的人工記賬,卻存在著諸多“反人類的bug”。
例如,公司每天採購、排程、銷售、折舊大大小小几十、幾百筆資料,一度就靠著一臺電腦、一臺印表機和兩名財務人員盯著,工作量極其巨大;並且,畢竟都是血肉之軀,再細緻的人,都有可能打個盹、犯個迷糊,出現小的差距,記錯數字、丟失單據等等,而一旦出現錯誤,就等從頭到尾重新審查一遍,十分繁瑣;此外,如果管理者想要了解公司狀況,厚厚的賬冊就要翻上半天,著實是個體力活兒,各種型別的數字令人眼花繚亂,還不一定看得明白。
作為學財務出身的陳曉棟,也正是深知手工記賬的“痛苦”,早在2007年,他就給公司引入了暢捷通T3,完成了從手工記賬向電子記賬的升級。電子記賬的好處,在於將人們從繁瑣的財務資料中解脫出來,實現企業的“敏經營”。
一個最簡單的案例,百福機械生產的縫紉機臺板型號很多,但每個型號之間的差異其實很小,有時候僅僅是某個部件長度多了或者少了幾釐米。在配置這些紛繁複雜的產品零部件的時候,如果靠腦袋記或者小本本抄,對採購人員無疑都是很費勁的事情。
而實行了電子記賬之後,隨時隨地只要掏出手機,就能清楚地知道什麼型號的配件倉庫還剩多少,需要購買多少,甚至連之前什麼價格購買的,有沒有漲價或者降價都一清二楚。無疑可以有效降低因買錯、少買要多折騰幾趟的問題,顯著提高採購人員的工作效率。
做智慧生意,成就“智公司”
正如前文所述,以暢捷通相關財務軟體為載體,實現了公司採購、庫存、調配、銷售等各環節資料的線上化之後,可以大大降低企業運營中不必要的損耗,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而除此之外,企業管理曾還能夠通過這些軟體,以更加輕鬆、高效的方式,進行“智慧管理”。
陳曉棟介紹,先貨後款是商業領域十分常見的一種付款模式,並因此會產生應收賬款,然而,如果應收賬款過高,則會對企業的資金週轉效率、回款安全等方面產生影響。然而,在企業中,財務與銷售部門基本都是分割開的,也就是說,銷售員在簽訂協議時,特別是不同的銷售員與同一家客戶時,很少能夠考慮到該客戶的應收賬款情況。
但引入暢捷通T+ Cloud之後,每家客戶的貨物、資金往來情況一目瞭然,並且,財務人員還可以對應收賬款金額設定上限,極大增強了企業對資金流狀況的把控能力。同樣的,如果管理層想要對產品的價格、日常的費用進行調整限制,同樣可以在系統上進行操作,既方便快捷,又不會出現傳達不及時、不準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