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式+電商=無限可能性,一年100萬+小程式上線
從現如今的網際網路發展去上來看,小程式可以說是今年最大的投資風口。創業者、企業、商家紛紛入局小程式,大量的資金、研發人員、運營人員都進入小程式這個大環境裡,搶佔紅利。
據資料顯示,隨著小程式快速發展,B端市場猛增,投資人紛紛佈局,80%的基金已經投入小程式中,就上半年投資金額就高達30億人民幣。
在這些投資的小程式裡,電商類小程式可以說是最受投資人青睞的了。統計發現,上半年至少有5家小程式電商獲得融資。
電商配合小程式,徹底顛覆了淘寶、天貓、京東的搜尋玩法。在微信生態中利用關係鏈實現快速裂變,比如低成本獲取大量使用者的拼多多,就實現了爆炸式增長。
微信有目前有10億月活躍使用者,淘寶天貓只有5億,而小程式是依託於微信而存在的,所以這就是小程式的一個最大的優勢。
傳統電商在流量紅利消失後也正在探索新的出路,比如:社交電商、內容電商等等。這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就是個機會,在這些巨頭還未涉足的領域還隱藏這更多的機會,存在大量的購物場景。
為什麼電商類小程式發展這麼迅猛
小程式可以實現商品展示、下單、付款等功能,還能跟蹤快遞,用起來非常方便。
有時候在某時尚博主的公眾號看著文章,突然文章中提到了某個包包、口紅。
而且直接帶小程式連結(微信文章是能直接插入小程式的),然後點選連結一鍵下單,一氣呵成,錢從我的錢包跳到了電商公司的錢包。
我覺得內容電商和小程式融合,將是未來電商行業的一大趨勢之一。
如何開發一款轉化率高、能賺錢的小程式
一、做一款流暢、美觀、功能齊全的電商小程式
電商小程式設計千萬別照搬APP。小程式是簡便輕巧,模仿APP會顯得沉重累贅,浪費了天然優勢。所以小程式設計一定不要照搬APP,小程式要想獲得最佳效果,理所當然需要重新進行鍼對性設計。
二、一個商家一個小程式?
錯!商家做小程式,應該“多多益善”。
我們並不認為小程式是要來'取代'app的,相反小程式是要去豐富APP的很多場景。“場景”是小程式的初衷、要害。換句話講,小程式對應的其實並非商家,而是場景。因此,“一個商家一個小程式”的觀念此時就是完全錯誤的! 如果商家與消費者發生對接的場景有多個,那每個場景都可以分別做成一個小程式。
譬如京東,已經開始通過京東有禮(優惠券)、京東到家極速達(生鮮快送)等各種細分場景分別落地小程式平臺,每個小程式所對應的都是明確、聚焦的某個單獨場景。
商家們多做幾個小程式,相當於在微信生態世界裡多開幾個營業廳對接客流。只有打造儘可能多優質精緻的服務場景對接通道,才能充分利用微信生態下的流量優勢。
而消費者在每個場景下也才會獲得足夠清爽的體驗,才能真正瀟灑地“用完即走”,最後才容易做到“走了還再回來”。
三、利用朋友圈廣告、社群營銷、使用者分享轉發、微信公眾號推廣做好小程式流量。
流量來自公眾號
將公眾號關聯小程式。公眾號是為小程式引流的利器,公眾號內擁有接近10個小程式入口(包括付費推廣)。
在關聯時可以向所有的公眾號粉絲髮送一條關聯通知,粉絲可以從關聯通知直接進入小程式。同時,小程式將出現在公眾號資料頁,使用者點開公眾號的資料後,就能從這裡便捷的進入小程式。
流量來自附近小程式
設定附近的小程式,方圓5公里範圍(範圍內的小程式數量決定範圍大小)
進小程式後臺新增主體的經營地址,稽核通過後就能在附近的小程式中進行展示。
同時,還可關聯門店小程式,從門店小程式進入普通小程式。
附近的小程式是基於地理位置對附近進行的展示,依託的是實體門店,如果沒有實體門店,附近的小程式也有付費推廣(LBS),可以讓你的小程式出現在任意位置。
未來小程式給生活帶來的顛覆會很多,不要總是把它當成一個簡單的聊天工具,要把它當成一個“聯結器”,連線人與人、人與物、線上和線下,要用更深層次的眼光去看待它。
資本的入局最看重的是潛力,也是因為小程式有這種潛力,才會讓更多的資本瘋狂湧入。
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無論是小程式的開發者還是註冊者,都希望自己能夠趕上改革的列車,要知道,在以往的改革浪潮中,可是倒下了不少不思進取、保守殘缺的大企業,相信沒有人會願意重蹈覆轍,小程式以“小”見大,預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必要的歷史程序,即使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阻礙,但整個時代發展的大方向是不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