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造來了!阿里要造10萬個ZARA
摘要: 也許新制造更多是思想上的改造。
文/ 天下網商記者 蔣嬋娟
編輯/ 陳晨
中秋節晚上,王石存拉了幾個工人趕了個急活:製作200件衣服,次日交貨。
“我在中秋節下午接到這個訂單,說實話這情況沒幾個人能解決。”對於開了十幾年工廠的王存石來說,如果事情放在兩年前,也只能一口回絕,但是現在,他只花了半小時,就已經把人手安排妥當。
幫王存石接下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是一套不到5萬元的資料化裝置。
阿里巴巴淘工廠聯手阿里雲IOT團隊走進車間,通過部署IOT裝置數字化改造服裝廠。王存石的工廠點石服飾就是被改造的試點工廠之一,而本財年這樣的工廠要達到200家。
攝像頭通過視覺分析幫企業實現每個流程資料化
在點石的廠房內,各生產環節共放置了20餘個攝像頭以及提供支援的邊緣伺服器,這使工廠各個訂單的運轉變成資料都可以在手機裡檢視,哪些生產小組能被拉出產能應急也一目瞭然,甚至大小不同的訂單如何組合生產都可以被計算得出。
忙碌的旺季來了,王存石心裡卻有著前所未有的坦然。
點石服飾的車間
“透明”工廠
杭州四季青是全國有名的服裝批發市場,而喬司幾乎支撐起四季青貨源的半邊天。無論是街道兩邊不起眼的矮房內,還是規劃整齊的產業園裡,分佈著成千上萬的服飾加工廠。
點石服飾就隱藏其中。
兩年前,點石還沒有搬進現在2000平的產業園廠房,十幾個工人跟王存石一起擠在一間小民房內,訂單多的日子不睡覺都來不及完成,淡季半個月都接不到一個活,這種不穩定性,致使人員流動特別大。
如何“讓訂單更具確定性,做到淡季不淡”成為了王存石最大的困擾。過程中,王存石也曾走過彎路,花大價錢購買機器裝置,然而面對紛繁複雜的客戶需求,裝置效率再高也難以派上用場。他發現供需不匹配才是制約工廠發展的核心,這時他想到了阿里巴巴。2016年10月,果斷加入淘工廠,承接來自電商平臺的訂單,成為了點石重要的轉折。
淘工廠登陸介面
淘工廠參照了ZARA針對不同供應商進行評級的模式,對於不同的工廠也進行鑽、金、銀、銅及無牌五個等級劃分,等級越高的工廠越有機會接到優質客戶的優質訂單。交期與品質的確定性是它考量的核心。
作為退伍轉業的軍人,守時重質是王存石的長板,正因為如此,點石在業內慢慢開啟局面。如今,點石不僅承接了13C這類大網紅店鋪的訂單,成為其主力供應鏈,森馬這樣的品牌商也開始下單。
不過,迅速發展下新的麻煩也接踵而來。資訊溝通開始佔據王存石越來越多的時間。最誇張的時候,王存石有8部手機,甚至專門配備了文員接電話。他不是講究排場,而是為了及時回覆一些生產高峰,尤其像雙11前客戶的盯進度電話。“只能通過人工不斷往返於生產線之間,瞭解情況並進行反饋”。
轉眼今年又到了生產的高峰,但王存石的電話卻比往年的平峰期還安靜。這個改變源於幾個月前,點石成為了淘工廠聯手阿里雲IOT團隊的數字化改造試點工廠。這個改造看起來十分簡單——在驗廠後,根據工廠產線的流水佈局、層高、關鍵工序位置等要素,不到兩天時間,淘工廠就完成了對點石的攝像頭安裝,以及數字化除錯和驗收。
但是這些攝像頭卻給王存石帶來超出想象的作用。它們每天超過1億次掃描變成可量化資料上雲,在線上打造出一個數字孿生工廠。
通過IOT裝置工廠的情況在手機實時檢視
客戶們在網上向點石下單後,系統會自動將工廠和買家匹配成組,由訂單協同虛擬機器器人線上進行生產計劃管理,自動跟蹤生產計劃。客戶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檢視自己訂單的進展。如果訂單某個環節有延後,會立馬生成警報給淘工廠跟單專家,由跟單專家協調處理,糾正訂單,保證交期的正常。工廠的各個環節變得透明可視,這節約了王存石大量的時間。
複製ZARA
裁剪師老黃熟練地把印有笑臉的黑白格布料裁成一片片褲子形狀,然後把它們交給車工縫製,不一會兒一條褲子便成型了。這位車工正是老黃的妻子,他倆是點石中有名的一對夫妻檔組合。
“我們倆就能直接把產品做出來,不用像那些流水線,一個產品需要經過幾十個人的手。”老黃說像他們這樣的組合點石有不少。
與一般傳統大廠的流水組,每條生產線固定人數不同,為了能夠應對小單快返的訂單需求,點石把生產小組拆分成很多不同的組合模式,除了一條線是標準的20人流水線,還有6人、4人甚至更小一些的單元組合,它會根據不同大小的定單,靈活安排進不同規模的生產組。
類似造物節淘寶神店桃心商店,這種剛起步的設計師品牌,一次只有十幾或者幾十件的小批量訂單幾乎都是在“老黃們”的手裡完成的。
點石服飾總經理王存石介紹工廠資料化改造
這種不論大單小單都能快速反應的生產方式,讓點石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工廠。儘管這家蝸居在產業園三樓的工廠,連個公司招牌都沒地方立,還是有不少周圍的服裝加工廠時不時跑到王存石這裡來取經,甚至有外地的工廠老闆飛過來跟他交流經驗。
遍佈全球的工廠及面料供應商,構成了ZARA強大的產業鏈以及產業的話語權。ZARA首創了快速反應概念,通過一種“射頻識別系統”(RFID),實現從工廠到銷售終端均可實行追蹤,並且能夠實時報告庫存情況,將供應鏈週期縮短在7天內。
在點石,數字化改造也為王存石提供了類RFID的輕量操作模式。“線上資料的預測讓我能夠對每個款式的訂單提前有所準備,工廠運轉變成資料在手機裡面反映出來。”
點石擁有大中小多樣化的客戶,在整體協同中,中大單起到穩定作用,中小單則保障不出現生產空隙。不論是“13C們”還是“桃心商店們”的訂單,在資料化的計算下的支撐下,都可以得出最合理生產組合。同時,結合面料、工藝到工時等等影響最終利潤的因素,形成最優解,來供王存石參考。點石也在初步嘗試把報價資料面向品牌方公開,讓雙方合作變得更透明。
點石服飾的車間情況
通過計算機視覺演算法,優化生產流程,點石的排產提升了6%,交付週期縮短10%,而這次的資料化改造,只花費了王存石不到5萬元,比起以前購買的昂貴機器裝置,根本算不上大數目:“很多情況下,錢不是問題,思想才是。”
去年,3萬家淘工廠每週有1700多個款從淘工廠的流水線走上電商原創品牌貨架。依託數字化改造,淘工廠將打造超越工廠圍牆的社會化柔性化生產平臺,開放式的數字基礎設施,將ZARA的供應鏈法寶開放給十萬原創淘品牌和30000多家服裝工廠。
這樣算下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10萬家原創淘品牌都能擁有像ZARA模式一樣的供應鏈。
新制造賦能新零售
13C是一家擁有近450萬粉絲的淘寶網紅店鋪,它僅僅試水一個月就做了決定,把點石列為供應鏈的主力工廠。
擁有十年開店經歷的13C掌櫃範峻傑,嘗試過各式各樣的方式來解決供應鏈。與大的小的工廠合作,甚至自己辦廠,但供應鏈這端卻始終處於被動狀態。“我的概念裡,一家工廠不能長時間合作超過3年,人際關係太熟悉了之後就會變。”
淘寶13C店鋪掌櫃範峻傑
造成範峻傑這種困擾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供應鏈環節存在不透明的灰色地帶。“現在即便我在自己辦公室,完全可以掌握每條生產線每單貨的情況。”範峻傑表示,在淘工廠資料化透明化的情況下,未來他也希望和一家工廠能夠真正長久地合作下去,“就像蘋果和富士康一樣”。
最重要的是,當資料化改造輻射更大範圍後,品牌商可以真正按照不同區域優勢來分配訂單,不用像過去為確保訂單的計劃性只能賣預售款,也不用即使成本高也得侷限在本地範疇找工廠,更不用顧大批跟單人員去工廠嚴防死守。
這也是淘工廠資料化改造最核心的價值:讓資訊流動更為高效,降低生產組織中成本。“一個工人一天可以做100件還是105件衣服,這不是我們要去做的事情。”淘工廠總經理袁煒認為淘工廠的方向不是提升生產效率,而是要通過資料、技術的驅動,超越品牌與廠一對一合作的邊際限制,實現製造的大規模高效協同。
淘工廠總經理袁煒介紹淘工廠升級
隨著消費需求多元化,現在服飾的生命週期愈發短暫,越來越多品牌的訂單爆發一般都集中在上新日。以點石的另一個客戶,香港設計師原創品牌A02來說,它的銷售曲線在一個月的兩個上新日會形成巨大的峰值,當這批訂單都由點石一家工廠消化時,會是一個很不健康的狀態,而如果有四五家類點石的工廠共同消化,生產節奏和效能就會提升十分明顯。如果把上新峰值的時間不同的“A02們”與“點石們”進行搭配,對於產銷雙方來說,都能找到自己最合適的狀態。
在袁煒看來,如果每一家零售品牌能夠利用淘工廠平臺節省供應鏈管理成本20%,無效庫存減少50%,平均交期縮短10%,品質退款率降低50%,大資料實現精益生產,這就是淘工廠希望去做的新制造賦能新零售。
剛剛結束的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全面闡述了新制造。他提出,新制造的核心是資料,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比起製造能力,阿里巴巴更懂應該製造什麼。阿里巴巴擁有買家、賣家、零售商的連線平臺,再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連線與打通供應鏈與產銷的資料流,生產資訊將被直接送達給製造企業,完成生產,從而真正實現柔性定製。”
而就像王存石所理解的那樣,新制造也許更多是思想上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