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開會批評下屬,上午比下午效果更好
編者按:企業的發展與團隊管理有著緊密的聯絡,領導者需要及時與下屬員工交流反饋,以促進團隊的發展。然而作為領導,如何能更好地提建議,既能警醒下屬,又不會過分打擊其工作動力?本文編譯自 Leah Fessler題為“ There’s an optimal time to give negative feedback”的文章,相關研究表明,上午是提建議最好的時機,因為這時員工的自律性和情緒控制能力最高。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沒有什麼比得到差評更讓人扎心的了,尤其評價者還是那些你所尊敬的人。許多人,包括我的前老闆們,都不厭其煩地告訴我,要珍視別人對你的每一項意見和反饋——無論有多負面。他們也許是對的,但這些建議也會讓人糟心得想把頭撞到牆上。
其實我們都知道,要有批評才能進步。然而消極負面的評價往往會引起人們的牴觸心理,結果讓人喪失繼續學習的意願。即使只是指出一個小小的拼寫錯誤,如果說得不恰當,時間不合適,都會將對方惹惱。
員工的脆弱敏感,讓管理者在反饋環節無所適從。根據研究顯示,44%的經理層人士認為給出負面評價是一件困難而有壓力的事情,還有五分之一的管理者選擇跳過這一環節。更讓人驚訝的是,還有近40%的領導者連正面的評價也不會給。
不過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想給出負面意見的話,領導者可以選擇一個最佳的時間,它與人類隨疲憊感而下降的自我管理能力有關。
2016年,一項發表在期刊《組織行為與人類決策過程》,題為《面對現實的長處:自律戰勝防禦性資訊處理》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嘗試研究樂於接受負面意見的人,他們身上有什麼特點。 研究主持者Rachel Ruttan是組織行為學教授,她說:“我們認為高度自律者(比如能控制自己的衝動,無論控制時間長短),以及自我驅動強和具有提升意願者,為了取得長遠的成就,都更能忍受因接受負面反饋引起的短暫痛苦。”
經過一系列研究,Ruttan的研究團隊探索出了自律能力對人的防禦性資訊處理機制的影響。所謂防禦,即拒絕,歪曲及迴避對自己造成傷害的資訊。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排除了自尊和能力缺陷等因素可能產生的干擾。結果表示,那些自律水平低的人們,無論是性格使然,還是偶然導致,都更不願意承認負面評價的內容,也不願意基於反饋意見改變自己。反過來,高度自律者重視負面評價,並針對評價積極改正自身。
進一步研究表明, 人們自律與自控水平在一天中是逐步遞減的 。Ruttan認為這並不奇怪。一天中,人們的疲憊感逐漸累積,對待事情的耐性不斷流失,情緒逐漸暴躁,易怒。因此,許多心理學者與反饋專家建議,如果員工下屬出現對自己表現不滿等負面情緒,例如搞砸了一次彙報而難受,領導或主管應該過一段時間再進行談話。
“時機選擇不當,聽取建議反而會成為痛苦的經歷。”哈佛法學院講師,《感謝反饋》的作者Sheela Heen說道:
“在部分程度上,這是人類需求的複雜性導致的。一方面,我們的確希望通過工作學習與成長,這個過程會是愉快而滿足的。但我們也希望別人接受和尊重我們自己原本的模樣。所以當別人給予意見,希望我們做出一些改變時,那彷彿是在職責,原來的我們並不夠好。”
對大多數人而言,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還會與日俱增,因此Ruttan建議, 給出負面建議最好的時間應該是早上 。 “既然自律性不高的人對差評那麼難以接受,結合研究,我們認為,隨著一天中時間推移,人們對差評的接受程度也會在遞減。” 當然,不是一走進辦公室就劈頭蓋臉地幹一架——至少也讓他們進入工作狀態。但確保在正午之前完成反饋任務。
不過研究人員沒有指出,一週裡哪一天更適合做負面反饋。不過管理人員應該學著察言觀色,小心瞭解下屬的狀況。如果他們開會不順利,或者家裡有麻煩,這時他們自我調整和激勵的能力比較低下,提建議的事情能免則免。
除了時機的選擇,還有一個讓提建議變得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就是“胡蘿蔔加大棒”,好的壞的一起說。人們都喜歡獲得讚賞,積極的評價能對員工的心情和工作產生促進作用,同時在應對負面評價時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
原文連結: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https://qz.com/work/1388077/theres-an-optimal-time-to-give-negative-feedback/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