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新政下的跨境電商——香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新政下的跨境電商——香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跨境電商運營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與澳門相比,香港這20年的發展道路顯得尤為坎坷。1997年香港回歸時,整個香港的GDP占中國大陸的18%,人均GDP高出新加坡一大截。如今,香港GDP不足大陸的3%,已經被北京上海廣州超越,和深圳基本持平,經濟總量與遼寧省相當。也許有人會把這個歸罪於“一國兩制”的政治體制,那麽我們把目光轉向晚回歸兩年的澳門;從1999年回歸祖國至2016年,澳門人均GDP由1.5萬美元增至7萬美元,17年來增幅達到4.6倍。眼下,澳門人均GDP排名為亞洲第二、世界第四。看到這些數據引起很多人的深思;回歸後的香港,民間對大陸一直持有排斥的情緒,之前發生的“占中”、“反水客”“限購奶粉”等活動就很能說明問題。近幾年大陸跨境電商市場,異常火爆,作為“購物天堂”的香港,在跨境電商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由於民間的保守主義,硬是讓香港活生生的錯過了大陸這列高速行駛的經濟列車,失去了發展的黃金機會。

  

技術分享


  近幾年來,大陸放緩了經濟發展速度,“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香港不幸躺槍,經濟進入了低迷期。尤其是受“占中”的影響,遊客數量銳減,經濟發展更是雪上加霜。“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去年頒布的進口電商“408新政”,給香港的跨境電商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過去這一年裏不得不說整個跨境電商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些平臺被淘汰出局,有些平臺急於轉型,而在一番較量之後,市場也呈現出不同階梯層的局面。

  據麥言了解,新政之後,被玩壞了的跨境電商開始盯上了海外倉,其中香港倉意外走紅,曾經短時間內租金暴漲30%-50%。業內人士分析,香港倉之所以如此受跨境電商行業青睞,一方面是由於其歷史及地理優勢。眾所周知,香港作為國際貿易港,早在國內改革開放剛開始,就承擔著中國將近80%的外貿進出口中轉的貿易額,無論在國際物流,港口、碼頭和專業人才、國際視野等方面都有著近水樓臺的優勢。香港倉走俏是政策產生的連帶效應,也是必然的。另外,不僅僅是倉儲,在供應鏈方面,香港也占據先天優勢,比如退貨便利;作為自由貿易港,許多貿易商和國際采購商在香港都有設點,交易可以在香港進行,電商平臺驗貨、收貨也十分便利;作為國際貿易,進口貿易,香港是自由貿易港,無論在金融、轉口都存在不少優勢。稅改新政後,保稅備貨模式發生了變化,許多跨境電商會選擇將貨物放置在香港,保稅備貨模式轉變為直郵模式。這給香港的跨境電商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技術分享


  據艾媒咨詢《2016-2017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預期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8.8萬億元,海淘用戶規模達到7400萬人次。對於跨境進口企業,香港倉備貨B2C進口的模式從交通和地理位置的便捷性、配套設施、成本等方面考慮,都受到業內青睞和肯定。

  剛才說過,作為“購物天堂”的香港在發展跨境電商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香港品牌受到內地消費者認可。同時,香港匯集了全球各地眾多免稅商品,多年來建立了商業信譽。多項調查顯示,內地消費者對香港制造和香港設計的產品,認知方面都較為正面,對香港產品的質量也相當信任。因此,以香港作為基地,經營內地跨境網購業務,擁有非常大的優勢。

  另一方面,香港經營跨境電商的綜合服務能力較強。與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內地常見跨境網購目的地比較,香港在語言和文化方面,與內地的相通與熟悉是明顯優勢。內地很多來香港購物的遊客,很喜歡使用香港的商品;甚至很多消費者並沒有來香港,也常常透過代購商來購買香港商品。這也是香港跨境電商的機遇。

  

技術分享


  目前已有一些港商,把握內地的開放政策,與內地保稅區簽訂了保稅倉儲合作協議,希望打造成“網上商城+移動微商城+線下保稅店”的模式,開拓內地消費市場。展望未來,香港可望藉助跨境電商的平臺扮演更重要角色,相信會有大展拳腳的發展空間。 

  以上文章由麥言出品:跨境電商賣家發言社區,最純粹的社區

  麥言網址:www.maiyanbbs.com


新政下的跨境電商——香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