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庫克10億美元救不了美國制造

庫克10億美元救不了美國制造

美國政府 美國制造 iphone 蘋果ceo 全世界

國外媒體報道,蘋果CEO庫克在一次訪談節目中透露,公司正投入10億美元基金,用於鼓勵美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帶動美國本土的就業。庫克的本次談話,標誌著蘋果強硬的態度正開始改變,一方面,他們對市場的統治力開始下降,盈利越發困難;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連續向蘋果施壓,多次要求將iPhone生產線搬遷回美國,但從目前的產能和制造結構來看,iPhone絕難回到美國本土,為了避免同政府的沖突,庫克需要有所表示,事實上,他正希望這10億美元可以成為平靜湖水中的漣漪,通過投資本土制造業,創造就業崗位以及促進周邊服務業的發展,從而將其變成一汪活水:先創造就業,保證消費者有消費能力,而後拉動需求,再創造新的就業,如此的正向循環是任何新任國家領導人都“夢寐以求”的,而其他們最需要仰仗的就是企業大佬們,庫克和他的蘋果自然首當其沖。


技術分享

商人從來都是無利不起早,何況是庫克這種“每天要花25個小時看財報"的財迷,談話節目中,庫克坦言自己手頭沒有錢,這些錢還要去貸款,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第二季財報顯示,蘋果的現金儲備高達2568億美元,官方的解釋是:這是全世界的錢,因美國稅制問題,它們只能飄在海外,如果美國政府有足夠誠意,那就把稅率降下來,這樣能使得蘋果的資本回到美國本土,言外之意,這10億美元壓根救不了美國制造。

癡迷制造,美國就業市場需要漣漪

如前文所述,庫克在談到這10億美元投資時,說這是美國制造的漣漪,他希望借此來激活本土的就業市場,事實上,一旦政府想增加就業,大家最為關註的還是制造業。作為體量巨大的實體經濟,制造業具有“創造就業”的天然能力。

拿iPhone的制造為例,相關數據顯示,每生產一臺蘋果手機,需要500人直接參與生產,他們有的擰螺絲,有的貼標簽,有的只是把成品手機拉到碼頭上,供出貨使用,顯然,沒有什麽行業能創造出如此大量的工作崗位,這也是為什麽從奧巴馬到特朗普三番五次地詢問蘋果CEO能不能把蘋果產品的制造搬回美國,事實上,iPhone制造回歸美國不止於直接的工作崗位,更在於間接創造的服務崗位,畢竟,有人的地方就要有吃喝拉撒和網吧,而當工人的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後,又會增加安全系統、保險業務、文化教育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務,一項數據表明,制造業的崗位同其創造的服務崗位的比例大概是1比1.75,實在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技術分享

美國制造曾經笑傲全球,他們生產出的軍工產品幫助其大發戰爭財,而且是高端制造業的先行者。過去30年,他們的從業人數減少到原來的三分之一,產值卻翻了幾番;相比中國的勞動密集、人海戰術,美國制造看起來要更加地高大上,但社會生活從來不是高與低、對與錯的二分法,美國制造的自動化效率大幅度提升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工人開始丟掉自己的飯碗,自動化承諾的高端研發崗或者維護崗位遠沒有手工制造業提供的崗位多,加之,美國向來以自由、平等、世界領袖自居,這使得越來越多的移民把美利堅視為一片黃金遍地的大陸,於是如你所見,大批的移民充斥著紐約街頭,一些缺少良好謀生技能,只好從事餐飲、洗衣、快遞等基礎崗位,更糟糕的是,街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流浪漢,特朗普總想對移民下手,估計也是有此原因,但限制和驅趕移民畢竟不是上上策,非常有可能把庫克或者喬布斯的爸爸們給驅逐出去了,而給這些人盡快找到工作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此外,經濟學家們都知道,所謂的互聯網革命帶來的影響力遠遠不如工業革命,前者充其量只是“工業革命”的改造和升級,但是在美國以及其他發達國家,互聯網企業占據的資源要遠遠高於工業制造業,而真正創造價值,改變消費者生活的還是制造業,這就是為什麽Made in China的衣服、鞋子在美國會大受歡迎,甚至在全世界都很走俏,事實上,制造業本身之於社會的影響了也更加積極,因要新建廠房,城市的郊區從廢墟變得欣欣向榮,交通因此優化,相關的設備開發、工藝研究、管理科學都是制造業積極的衍生物,而互聯網企業在創業期間,充其量在簡陋的出租屋內添置幾臺服務器而已,就創造經濟價值而言,互聯網企業難以同制造業相提並論,真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正是由此考量,如今西方國家正全力爭搶制造業,美國自然也不例外,何況,他們是全世界的客戶。

大蘋果: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庫克答應的10億美元雖然不能徹底拯救美國制造業,但卻充分顯示了一個偉大企業的特質,當他們賺錢到一定程度時,應該肩負一些社會責任,正如庫克所言,他的企業有自己的價值觀,正改變世界,讓它變得更好,而美國是世界的一部分。


技術分享

掌管著全球最賺錢的企業,庫克理應勤於思考一些“拯救世界”的事兒,比如向希望小學捐錢、環保事業等等,但這些包含作秀成分的活動,肯定不如蘋果企業本身,他在全美創造了200萬個工作崗位,而且沒有任何縮減規模的跡象,反倒是持續的擴充組織,事實上,得益於產業鏈的成長,過去5年,蘋果的組織擴大了將近3倍,而且這些崗位已經惠及天才之外的人員,也就是說普通人也能常常自豪地說:自己在全球最偉大的企業工作,更何況,因iPhone的持續火爆,背後的產業鏈正跟著受惠,800多家供應商的就業崗位加起來有豈止千萬,一些高端的經理人不僅賺得盆滿缽溢,也因蘋果和iPhone實現了自我的人生價值;一些郊區則因蘋果產品的制造,而突然地化作一座新城。

同時,蘋果也不得不承認,他在改善社會方面還能做很多事情,投資美國制造業只是其中之一,況且,10億美元的力度尚不足以打動川普,或許庫克可以遊說自己的供應商,聯手把一部分產能搬回美國,讓那些技能相對較低的移民有一些向上流動的通道。


技術分享

此外,蘋果完全可以對自己的員工更好一點,Google對員工的福利盡人皆知,相比之下,蘋果就顯得比較寒酸一些,他們給員工最重要的福利是一部蘋果筆記本,是福利也是壓榨的利器,保證員工能夠貢獻自己的業余時間,因蘋果的供應商遍布全球,本土之外的很多員工都不得不常年背井離鄉或者在狹小的飛機上喝著咖啡。蘋果或許該嘗試著招募一些本地員工,既能融入本地生活,又能免了思鄉之苦。當然,庫克更大宗的思考應該是如何惠及供應商員工,他們的數量更大,之於生活風險的抵抗能力更低,或許他們已經通過產業鏈賺到了一些錢,但卻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眾所周知,蘋果對品質的要求向來苛刻,且產能巨大,供應商以及他們的員工常常要付出120%的精力去滿足其需求,隨著蘋果對市場的統治力下降,利潤率萎縮,供應商員工正面對越來越漫長的寒冬,或許依靠強大的品牌號召力,蘋果能把利潤的壓力轉嫁給供應商,甚至野蠻殺價,但持續傷害合作者,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更積極的做法應該是和諧共榮,而且找回昔日的創新力。

正可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作為全球最能吸金的企業,蘋果理應扛起一些社會責任,有義務讓社會變得更好,輸出更健康的產品,培養更幸福的員工,創造更積極向上的文化,或許唯有這樣的蘋果,能真正對得起“史上最偉大企業”之稱號。(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khxx-wk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庫克10億美元救不了美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