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工智能代替工人

人工智能代替工人

領域 員工 美國 穩定 最大限度 教授 生產線 手臂 發揮

智能時代:中國八成工人將會被自動化取代

中國的大多數勞動者都相信,在將來,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其他自動化生產工具將會取代他們的位置,至少那些反復作業應該與自己無緣了。人力資源巨頭ADP旗下ADP研究院在十三個國家當中開展了調查,發現中國勞動者中相信自己會被取代者比例最高。

  和中國不同的是,德國的勞動者中只有少部分相信機器會壟斷反復作業。智利、新加坡、英國和法國也都是類似的看法。不過,美國和印度的勞動者則更傾向於中國的立場,近三分之二認為機器將占領重復作業。

  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將對未來的生產產生巨大影響,這一點已經是大家的共識。這些新技術在未來將影響到每一個人,不單單是車間裏的工人,醫生和律師這樣的職業也無法置身時代潮流之外。

  千禧世代和那些沒有爬上經理人級別的員工是對自動化日益深入最擔心的人群。年紀較長的勞動者對於高科技的未來心態更加樂觀,或許,這是因為他們反正也距離退休不遠了,而且往往也已經坐到了有更大權力和控制力的位子上。

  無論如何,受調查的工人當中的大多數,通計55%的人還是表示,他們覺得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負責更多重復作業是好事。ADP英國人力資源經理瓊斯(Annabel Jones)表示:“勞動者或許正在尋求與智能機器合作的機會,依靠技術來幫助管理和維護個體和團隊。在這種未來的工作環境當中,人們可以解放出更大精力,專註於工作,而不必再去分神管理他人或者被管理。”

搬運機器人租賃能取代工人嗎?

在工業的領域中,智能化、微型化搬運機器人已經占有一席之地。人人租機網上的HBR/凱寶-HR6-3、HRB-HSB等搬運機器人租賃,不管是在軍用搬運物資上,還是民用搬運材料上的應用前景都是非常廣闊。

在1960年時,美國出現了最早的搬運機器人,196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引進了68臺搬運機器人,用於搬用汽車的配件等。如今,國內的搬運機器人租賃被廣泛應用於機床上下料、沖壓機自動化生產線、自動裝配流水線、集裝箱等自動搬運。在部分額發達國家已制定出人工搬運的最大限度,超過限度的必須由搬運機器人來完成。

 如今,在工業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的潮流下,廣東、江蘇等工業發達地區均提出自己的“機器人發展戰略”。如廣東就提出以智能制造為抓手,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積極實施“設備換人”和“生產線與生產系統”改造工程,並在全省培育十大智能制造示範基地,大力發展搬運機器人產業。

廣東先後授予佛山市順德區、東莞市國家級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試驗區。東莞大朗鎮被譽為世界毛織之都,這裏3年前有50萬工人。隨著數控織機等大批智能生產裝備的普及,機器設備換人在這裏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今50萬工人,僅剩下5萬人,近9成工人被機器替代了。

“機器換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願提高自己

現在科技這麽發達,100年以後海洋世界裏會不會全是機器人?這些海龜和魷魚都是機器人

誰動了我的飯碗?被90%的人忽略的新興勞動群體

機器人不僅取代工人 還在降低工資待遇

【網易智能訊 5月2日消息】Autodesk的應用研究和創新主管莫裏斯·孔蒂(Maurice Conti)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把工作崗位帶回美國?有時聽到這樣的論調讓人感到非常沮喪。實際上,這些工作崗位仍然在美國,只是它們是由機器人而非人類完成的,這可能會讓許多人擔心他們未來的財政穩定狀態。”

Autodesk是職場自動化前沿領域開發自動化軟件的公司,所以孔蒂對這個問題確實非常熟悉。但新的數據分析顯示,失業可能不是增加自動化負面看法的唯一因素。

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戴龍·阿西墨格魯(Daron Acemoglu)和波士頓大學的帕斯卡爾·雷斯特雷珀(Pascual Restrepo) 在分析研究了17年(1990-2007)的數據得出結論認為,工資下降與失業的關系進一步擴大了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工資差距。

他們估計,自動化可能會使90%的頂層和10%的底層之間的差距擴大到整整一個百分點。根據他們的數據,受影響的工人的工資被削減了0.25%到0.5%,這個問題只會變得越來越糟。人們需要錢來養活自己和他們的家人,但是隨著工作崗位的減少,我們正在迅速接近一個臨界點,因為工作的數量與工人的數量是不相符的。

許多領域的專家已經公開表示要為這個問題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比爾·蓋茨(Bill Gates)建議我們對承擔這些工作的機器人征稅,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制造和操作這些機器人的公征稅。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稅金可以用來資助社會項目。

這筆錢還可以支持其他應對自動化的領先方案,比如普遍基本收入(UBI)。超級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UBI的堅定支持者。在UBI系統中,民眾可以無條件地獲得資金來補貼他們的工資或缺乏工資。目前,世界各地都在進行多個UBI試驗,因此我們很快就會有更多關於該項目有效性的具體數據,以及在面臨普遍失業的未來時,這是否可能是我們正在尋找的答案。

機器人取代技術工人的產業變革正在加速

北京時間8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未來的勞動力密集型工廠將會逐漸使用機器人取代熟練的技術工人,以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隨著機器人生產成本的降低以及工作精密度的提高,這種大規模的產業變革正在加速向我們走來。

機器人車間

位於中國沿海的飛利浦電子公司工廠內,數百名作業員使用雙手和特殊工具組裝電動剃須刀。但在荷蘭的姊妹工廠,使用的卻是128具機械手臂從事同樣作業,而且這些機械手臂比熟練的技術工人卻更靈活,而且效率也高。

據報導,在荷蘭的新式工廠內,攝影鏡頭引導機械手臂從事的高超技藝,連最靈巧的工人也是望塵莫及。

其中1具機械手臂不停地在兩條連結線形成3個完美彎曲,然後插入人眼幾乎看不到的小孔內。由於這些機械手臂的動作如此快速,所以必須安裝在玻璃箱內,以防負責監督它們的人員受傷。 這些機械手臂無需休息,每天3班不停工作,1年365天全年無休,真的工人沒辦法比的。

這座工廠內每個輪班有數十名工作人員,約為中國珠海工廠值班人數的1/10。

而且可以堅信,這種場景將是未來的工廠裏最常見的車間工作狀況。這新一波的機器人,比現今汽車制造廠和其他重工業廣泛使用的機器人更為熟練。而且它們正在全球各地的工廠從事制造和配銷層面的工作,並逐漸地取代技術工人。

諸如荷蘭飛利浦此工廠的自動化工廠,與蘋果(Apple)和其他消費電子大廠所使用的工廠,形成鮮明對比,後者雇用成千上萬低技術勞動工人工。

負責管理德拉赫滕(Drachten)飛利浦生產線的電機工程師維瑟(Binne Visser)表示:擁有這些機器,我們能制造出全世界任何消費裝置。

許多產業主管和科技專家表示,飛利浦的手法正在逐漸地超越蘋果。甚至蘋果iPhone的代工廠商富士康公司,在為生產智能手機持續興建新工廠和增聘數千名新員工的同時,也計劃在未來數年內,設置超過100萬具機器人,補充在中國內地工廠所需要的勞動力。

富士康公司並未披露什麽時或到底有多少員工將會被機器人取代,但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公開支持未來幾年內在車間逐漸增加使用機器人。郭臺銘今年1月在鴻海大談人事管理,當時他笑稱,鴻海全球有百萬大軍,,每天要管理100多萬員工,並說自己頭痛得要死。

機器人的成本正在逐漸地降低但是工作的技能卻是越來越精密。所以在經濟學家和科技人員間,引發了有關工作將會在多長時間被機器人代替的新辯論。

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家布林約爾松(Erik Brynjolfsson)和麥卡菲(Andrew McAfee)今年在新書《與機器賽跑》(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中指出,這種機器人入侵人類技術的步調和規模,是相對較近期才發生的,而且這種入侵或者代替將會產生深遠經濟影響。

他們認為,低成本自動化機器人的出現,重演了上個世紀農業技術革命的大規模改變,當時美國農業雇用人力從當初占總人力的40%降到如今的2%。

在制造業方面的這類進展,也開始在全球各地改變雇用數以百萬計員工的其他產業,其中之一是配銷業。

機器人可能很快就會取代例如C&S食品批發公司(C&S Wholesale Grocers)的員工,這家全美規模最大雜貨配銷商已經開始采用機器人技術了。

美國機器人制造廠商表示,在許多應用方面,機器人的成本效益要比人類高很多。

-----摘自《網易智能訊》

馬小園

人工智能代替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