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屌絲(大神)三線創業未死之路

屌絲(大神)三線創業未死之路

價格 員工 來源 出了 價格戰 參與 每年 什麽是 同方

本人典型的85後,在1987年出生在濟寧農村的一個普通家庭,上面有三個姐姐(對於創業者來說,這一點很重要),我爸算是老來得子。本本分分上完高中,成績不好不壞,徘徊在10名之20名之間,2005年在濟南上了一個連專科都不是的高職。

其實我感覺我的創業人生真正的起點是在進入大學那一刻開始,前面說道了草根的家庭經濟條件,都是一般的家庭,那時候上大學家裏給的足額的學費和僅僅能吃飯的生活費,其他的只有你自己想辦法了,所以說很多的時候對財富的欲望是創業的第一動機,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想談個女朋友,亦或者是想要一個數碼產品,是在大學裏面做兼職的動機,這裏還談不上創業,只能是兼職,但是我的創業就是在這樣的兼職情況下一步一步在心裏埋下了種子。

那時候網絡遊戲地推非常的火,這裏要說下史玉柱,當時的征途遊戲可以說是照搬了腦白金地推團隊的模式,在全國的範圍內大規模的創建地推團隊,就是在那個時候一下子進入了網絡遊戲的地推行業,並且是在2007年參與了網易在濟南的地推團隊的創建,在網易一幹就是整整的五年。套用非常俗套的一句話來說,網易的這五年,收獲大於收入。從一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到一個能夠獨擋一面的區域經理,到後來的為人夫,為人父,都是在這幾年裏蛻變的。

2012年7月份離職,開始了第一次折騰。為什麽是折騰,不是創業,因為現在看來,當時沒有團隊,沒有規劃,自己拿著想法賺錢,只能算是做生意,當時是做蟋蟀相關的產品,就是因為在電視上看到我們縣附近的一個小鎮因為蟋蟀每年的秋季有一個多億的收入,家家戶戶都在做蟋蟀的生意。當時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可以說不光光消耗掉了我僅有的15萬元錢,還狠狠地給了我的夢想一個巴掌,現在在我公司的倉庫裏面還有那時候留下的瓶瓶罐罐,唯一給我留下來的是的這次失敗經歷和那半年的思考。

到了2013年因為孩子的奶粉和每月的房貸只能在濟寧暫時找了一份工作,在本地的一家互聯網銷售公司做銷售。到了2013年下半年我已經有接近7年的工作經驗和一次的失敗經歷。

關於團隊組建

由於之前有過一次失敗的經歷,所以我如果再創業,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團隊,但是在我們耳邊聽到最多的可能是“合夥的生意不好做”,但是我們創業需要的是大家高度的認同,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說做的還算可以,在2013年8月份找到微信這個風口的時候開始了我們的創業路程,也是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我們4個創始人走到了一塊,我和W是高中同學,當時他在一家酒店工作三年以後煩了,正是在找工作的迷茫時期,被我拉了過來,當時是這樣給他說的 反正在哪都是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這句話可以說是我們這一年來給自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再不濟就是給自己打工了。

Z是我公司的同事,我是她的經理,在蟋蟀折騰失敗以後我進入一家互聯網工作做銷售經理,她是我團隊裏面的第一個成員。另外一個W是我們離職時候剛進公司的一個員工,一個剛剛畢業的程序員,懷揣這夢想互聯網的夢想去應聘了當時公司的銷售。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經過我的周旋和勸說,四個人就這樣走在了一塊。我們現在公司的域名也是我們四個人姓氏的縮寫,lwzw.net,在當時的情況下,除了我有過半年失敗的折騰以外其他三個人都沒有創業的經驗,Z和W有五年左右的的工作經驗,另外一個W沒有工作經驗,程序員應屆畢業生。其他三個人的互聯網工作經歷為零,一年以後我又拉進來我們的第五個合夥人G,他也是我是高中同學,網易地推的同事,有著驚人的執行力。這樣就穩定住了我們的公司的框架,一直至今。

在員工培養和招聘方面,由於有過幾年的團隊管理經驗,已經培養了幾位核心的銷售和技術。關於團隊的組建與合夥人的問題,這裏有一定要有性格的互補,技術上的互補,能力的互補。在公司事物上各司其職。而且在三線城市互聯網創業一定要有自己的技術,這個技術就算是不NB,能處理一般技術上面的事情就好,但是一定要有學習能力,我們的團隊很慶幸有這樣的一個人W。

關於產品選擇,生存在前,理想在後

之所以有第二次創業是因為在濟寧的這家銷售公司做銷售經理的時候,每天都有接觸本地的一些客戶,隨著對客戶的深入了解,現在的客戶已經不能滿足於傳統的互聯網的營銷模式和傳統的產品展現形式了。那時候微信公眾平臺剛剛起步,客戶已經有開始關註微信的了。加上2013年開始,各種的微信營銷課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造勢,已經開始慢慢的侵蝕著商家的腦袋,一不做二不休,我們開始了第一個產品,微信營銷。

說是微信營銷不如說是微官網的搭建,因為營銷的事情也是要在有平臺的基礎上進行。當我看到這個產品的時候第一時間給我當時的老板說,因為他見到的事情比較多,看到的機會也比較多的情況下說這個東西這麽貴,怎麽有人買,而且在同一個辦公樓的同行做這個已經快要關門大吉了,所以他沒有上這款產品。我就給他說了我想做的想法,這裏要多多感謝我的那個老板,他說你自己可以出去先試試,不行了再回來上班。這個可以說是對我最大的支持,但是我自己是知道的就算是真的不行了,我也不會再回來的。因為已經做了幾個月的銷售,加上我們團隊三個人都有幾年的工作經驗,出門談的膽子還是綽綽有余的。

我記得在正式做的第二個星期我們就賣出去了一套微官網和傳統網站一共8000塊。就是這樣,三個人出門滿大街的找客戶,看見路邊的電話就打過去,另外一個人在家研究微信的東西。當時的創業單純就是為了出來自己幹,根本沒有規劃和理想,想要做成什麽樣子。

但是隨著客戶的增加,有的客戶需要開發票,開發票只能註冊公司以後才能以公司的名義開,這樣就要想這開始註冊公司的事情,在9月份開始準備。在這個之前我們沒有公司,沒有辦公地址,在濟寧一個小區的房子裏面作為集合地點,早上簡單的說一下以後開始去談客戶。

但是註冊公司就要開始找地址,找資金,經過了一個月左右的野路子,Z提出來如果我們想要做大,想要正規,就必須註冊公司。因為大家都沒有錢,所以他提出來首先拿出來錢註冊公司,租房子,買辦公用品,到了2013年的10月份,我們真正的辦公地點才確定下來,在濟寧的一個高檔點的小區,三室一廳,四個人一人一個辦公桌,每人都帶上自己的電腦上班了。

因為有幾個月的互聯網的銷售經驗和當時微信營銷比較熱,我們幾個月慢慢開始有了自給自足的收入,團隊也經過半年的時間,由創業的四個人,到年底的9個人。2014年進行了一次團隊的擴張,從原來的9個人用了一個月的時候擴張到了20個人,這20個人裏面基礎都是基礎的銷售人員,每天的電話呼出和客戶拜訪能夠保證每月的一個固定收入和人員個開支。

這個時候我們只有兩個技術,一個美工一個程序,自己的官方網站也是套的模版站。整個2014年我們可以說是一個傳統的銷售公司,根本沒有一點互聯網基因,只不過銷售的東西是無形的,銷售的東西是個互聯網產品,也是時下熱門的產品。整整一年,公司沒有沈澱。而且在這個期間,團隊極其不穩定,銷售人員來來走走,Z因為懷孕,上班時間不穩定,由於創業之前她在本地做了5年的傳媒業務,我們最早的一批客戶都是她的老客戶,這樣她一回家,公司就面臨缺少一個大業務的局面。

到了2014年的10月份左右,原來微信高利潤已經不存在,同質化的公司和產品也在2014年像雨後春筍似的冒了出來,價格戰使這個市場慢慢的萎縮。現有公司的技術團隊又不能滿足客戶的高度定制化,三級市場的微信紅利已經慢慢減小。原來每月的收入還能滿足團隊的開支,現在開始捉襟見肘。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啟動資金,也沒有什麽投資,創業初期就是白手起家,每月的收入正好夠這個月的開支。但是因為微信紅利的減少,慢慢這個產品已經不能滿足現有團隊的需求,但是好好培養起來的團隊又不能這樣解散,只能咬牙堅持。信用卡套現,找朋友借款,通過朋友向銀行貸款,這期間除了正常的員工離職以外我們的核心團隊一個都沒有動搖。

做微信期間我們也做了很多的事情,接了很多的其他活,發現有幾個客戶有在需要網貸系統,這個就是我們找到的第二個主營產品,這樣就停止所有微信客戶的尋找,全部投入到P2P的學習當中,這個時候我們的技術部也只有4個人,整天沒日沒夜的加班搞開發和研究。就這樣一做就是一年多,公司也從小區搬到了濟寧的創意大廈,一個國家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不管是公司的收入還是盈利已經翻了一番,因為微信營銷和網貸系統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產品,2015年我們完成銷售額220W。

但是問題也是在這兩年內暴露出來,兩年來我們做的更多的是互聯網的銷售,一直沒有公司自己的沈澱,所有的互聯網產品都有一個熱度問題,如果這個風口過了就會馬上死去,特別是在微信期間,我們同行來了後來非常的多,但是經過一年多的洗禮,很多之前的同行已經關閉公司,又從新回到了打工大軍中去了。做了一年多的網貸系統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經過一年的市場發酵和政策法規的規範,很多的互聯網金融從業者慢慢退出了這個舞臺。在2015年的十月份,我們開始第三次的轉型,雙牛網項目。

縱觀這兩年時間,我們可以說都是一直以銷售為主,沒有自己的核心項目,就發展而言,也可以說沒有發展,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兩年來確是要實實在在經歷的,沒有這兩年的經歷就沒有我們現在做的項目,沒有這兩年來的經歷,我們就沒有收入,就沒有我們的團隊。

在三線城市創業的同伴們當你們在想互聯網創業的時候,是不是想先做一下互聯網銷售呢,因為銷售可以說是門檻最低,見效最快的,在三線城市的小老板缺互聯網的東西也和缺血似的,恨不得一下子全拿過來用。前期不用想著有什麽夢想,建什麽平臺,在三線城市創業最重要的是生存下來。

最後還有兩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公司為什麽還沒有死掉?我們為什麽走的這麽慢?對於第一個問題,可以說是團隊和產品,我們團隊可以說是粘度非常高的團隊,因為團隊成員有幾年的關系存在,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在原則上保持一致,在缺錢的情況下每個人都能根據自身情況提供幫助。

再一個就是我們產品沒有在開始的時候選擇運營平臺類的產品,而是先從銷售做起,保證了團隊的資金來源。為什麽經過兩年公司並沒有太大的起色呢?原因是整個團隊屬於摸索創業階段,前期沒有很好的規劃,關鍵是不知道怎麽去規劃,團隊互聯網基因少。

同樣是兩年創業的公司,已經有籌備新三板上市的了,但是沒有可能在這個方面來說是剛剛的起步。如果說我們兩年沒有在項目和公司上面沈澱的話,這兩年的經驗也算是我們的唯一留下來的。最近也經常接到投資人打來電話了解項目,問的最多的可能就是你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寫完上面這麽多,我感覺以後不用說這麽多沒有用的了,直接就是我們兩年來白手起家沒有死,而且還做成這樣,公司向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這個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未來的兩年公司整體會在知識產權方面、財務方面、法律合同方面、融資方面、項目推廣方面發力,也算是創業兩年經驗的總結。

借來鎮博(勿怪~)

技術分享

屌絲(大神)三線創業未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