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AI產業到產業AI,中國彎道超車就在2018

從AI產業到產業AI,中國彎道超車就在2018

人工智能 ai 阿裏巴巴

技術分享圖片

在2017年的最後一場阿裏雲棲大會上,阿裏雲總裁胡曉明提出了“產業AI”的理念,為2017年一整年的中國AI喧囂和泡沫指出一個落地的方向。而就在阿裏雲棲·北京峰會的前兩天,英國《金融時報》於2017年12月18日發表了《中國人工智能商業化領先世界》的文章,援引了阿裏雙11中應用AI技術的例子,指出中國有可能在AI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中國企業加快了使用AI的步伐。

在2017年下半年,中國明顯加快了發展AI產業的步伐。2017年7月,×××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到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2017年12月,工信部又進一步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那麽,中國憑什麽彎道超車,在2020年AI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2025年達到4000億、2030年達到1萬億,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5萬億和10萬億呢?答案或許在《金融時報》文章所引用的Oliver Wyman咨詢公司分析師的觀察:淘寶通過深度學習可以讓消費者找到名人同款裙子,而“現在亞馬遜上還沒有出現這種技術”。

產業AI是方法論與路徑

技術分享圖片

什麽是產業AI呢?首先說,產業AI並非AI產業。AI產業是泛指一個以AI技術與應用為核心的新興產業,落腳點在一個具有規模經濟效應的產業經濟部門,正如同創意產業是以人的創意和創造力為發展動力的產業。而產業AI則一個撬動AI產業的方法論或打開AI產業發展空間的路徑。

所以產業AI即以傳統產業資源註入AI技術,形成規模化且具有經濟效益的AI應用,從而拉動AI產業的發展與增長。在2017阿裏雲棲·北京峰會上,阿裏雲總裁胡曉明認為,“現在人工智能領域有種浮躁的氛圍,有些企業靠AI講資本故事、炒作股價。人工智能不應僅僅是實驗室裏的、PPT裏的‘概念上的AI’,更是‘產業AI’,阿裏巴巴對人工智能的三個判斷,第一是必須要有場景驅動,我們在解決什麽問題,為這個社會的成本降低了多少,效率提高了多少。”

所謂“場景驅動”,也就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中的實際業務場景,與AI技術相結合後,或能夠優化原有業務場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或形成新的數字化業務、創造新的商業價值。

以首個落地首都機場的阿裏雲ET航空大腦為例,通過把人工智能技術與首都機場的運營數據相結合,可以在50秒內刷新首都機場1700架次航班的停機位安排、廊橋停機位利用率提高10%,相當於每天有2萬名旅客不用乘坐擺渡車。而對於2萬名旅客來說,節約5分鐘的擺渡車時間,就相當於總共節約了1600多個小時或66天,可轉換的經濟效益可觀。

AliOS嵌入式操作系統已經在智能汽車、物聯網終端、智能移動終端等設備上廣泛應用,例如搭載了AliOS操作系統的智聯網汽車已經將近有40萬輛跑在路上,從2016年的7月份到2017年的12月份,已經累計產生了超過700億個軌跡路點。除了通過人工智能來優化行車路線和道路服務外,越來越多的AliOS智能汽車用戶在家遠程遙控開啟後備箱,然後讓快遞員把包裹放到後備箱,從而把汽車後備箱納入到智慧物流體系中。

2017年11月,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四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包括依托BAT和科大訊飛公司,建設城市大腦、自動駕駛、醫療影像和智能語音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其中的城市大腦和醫療影像都是典型的以產業資源註入AI技術、從而拉動AI產業發展的例子。

有中國特色的產業AI

技術分享圖片

眾所周知,今天的中國正在努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以創新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而AI人工智能技術則是中國創新的一次彎道超車機會。根據全球科技文獻出版機構愛思唯爾的SCOPUS數據庫顯示,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的研究人員自2011年至2015年創下了超過41000個出版物的記錄,幾乎是排名第二美國的兩倍。

但在另一方面,盡管中國在人工智能文獻數量方面得分很高,但考慮到加權引文影響力則只排名34位,這表明大多數論文的質量不如美國(美國的加權引文影響排名第四)等國家。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雖然中國的人工智能科技人員很聰明,但往往沿用歐美等現有的研究方法,但又缺乏相應的積累和科研資源,因而屬於“同道超車”。

但中國與歐美相比,盡管在人工智能的長期科研方面還處於落後的狀態,但有著龐大產業經濟資源和全民創新意願,這二者的結合就是中國特色的人工智能“彎道超車”之路。

首先,中國有世界首屈一指的移動互聯網及用戶基礎,特別在2015年底工信部啟動的“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到2018年要建成一批全光纖網絡城市,4G網絡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直轄市、省會主要城市寬帶用戶平均接入速率達到30Mbps,這些為人工智能的全民應用鋪平了最為關鍵的國家通信網絡基礎。

其次,以阿裏為代表的BAT互聯網公司已經具有龐大的社會經濟生態資源,例如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總成交額超1682億元人民幣、超100萬商家打通線上線下渠道,涉及近10萬智慧門店、60萬家零售小店、3萬“天貓優選”村淘點。

而ET大腦的首個項目城市大腦,則是阿裏聯合另外12家企業,共同為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杭州市打造一個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樞。在試點區域的道路上,ET城市大腦讓整個通行時間減少了15.3%。更有意思的是,原本道路上兩車相刮後總要先爭吵10分鐘後再報警,往往阻礙了整個交通,而杭州城市攝像頭可以自動判斷、分析、傳遞到後臺,同時通知附近民警自動出警,從事故發現到民警現場處理只用3到5分鐘。

2017年12月5日,上海地鐵宣布與阿裏雲合作,落地語音購票,打造首個 AI 地鐵。現在,上海地鐵的乘客可以通過語音進行購票,再掃碼支付,全程只需不到10秒。上海作為全球裏程數最長的地鐵,共有 17 條線路、367個站點,全天都處在擁擠狀態,日客流量接近百萬。除了語音購票外,上海地鐵還將采用阿裏雲的“刷臉進站”、“智能客流監測”兩項人工智能技術。新型的進站閘機新增了一塊屏幕,乘客經過屏幕時通過人臉識別“刷臉進站”,幾乎無需停留即可通過。

無論是杭州的城市大腦,還是上海的AI地鐵,這些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能夠落地成為現實,除了有來自阿裏雲等的技術外,更重要的是杭州市政府和上海地鐵主管單位的創新意識與意誌,更有數百萬商家、中小型經濟實體等廣泛參與的意願。

換句話說,產業AI就是一個開放的創新環境,參與的各方主體願意拿出自己的實際業務場景,再由廣大用戶與消費者共同參與的方式,供人工智能技術的調試、測試與實際應用。又可以說,產業AI就是全民共同參與創新、全民共擔創新風險、全民共享創新成果的國家創新之舉,而這顯然很難在歐美等國家成為現實,這也是為什麽眾多歐美人工智能專家、院士、技術高管等紛紛跳槽到中國企業和科技機構的重要原因。

胡曉明在2017阿裏雲棲·北京峰會上表示,“過去第三產業靠著互聯網發展起來了,人工智能是比互聯網更大的技術紅利,它也要深入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中,去定義和解決中國經濟最根本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產業AI,比國外有更大的空間。”

隨著2017年進入尾聲,2018年的全球競爭已經全面展開,2017年底提出的“產業AI”無疑是中國人工智能在2018年“彎道超車”的重要方法論。作為人工智能三年行動計劃的第一年、也是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的最後一年,2018年有著承上啟上、繼往開來的意義,循著“產業AI”的路徑,或有可能打開“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倍增空間。(文/寧川)

從AI產業到產業AI,中國彎道超車就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