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聖誕節特輯:千家燈火裏,個人AI開發者在做什麽?

聖誕節特輯:千家燈火裏,個人AI開發者在做什麽?

開發者

怎麽樣?是不是已經被BAT谷歌微軟亞馬遜啥啥啥的人工智能故事給弄疲乏了?

今天是聖誕節,一個屬於普通人的日子。不如咱們借著這個機會,去看看AI世界裏那些聚光燈之外的普通人——比如那些只能下班之後才搞搞AI的普通開發者。

在百度開發者大會之後,DuerOS開始推出開發者套件。普通開發者就可以申請領取,這是一個讓我們得以觀察個人開發者的捷徑。為了確保信息的真實自然,我們選擇在論壇中梳理開發者公開的個人開發日記,從中看看今天的AI開發者到底在做什麽。

技術分享圖片

(DuerOS的開發套件)

這些不全職、不賺錢,只憑興趣做AI開發的普通人,也許代表了AI這個巨型話語的邊界。他們是距離資本最遠的一群人,卻真真正正的生活在AI當中。

也許他們和AI平臺的關系,就像圓規的兩只腳。平臺是支點;但這些開發者代表了劃線的那一支——他們的創造力,決定了AI的圓能有多大。

為了更好的觀察這場“圓規之舞”,我們選擇了六位開發者的故事,其中三位是軟件工程師,一位是硬件工程師,一位也是從事編程類工作,還有一位是河北大學計算機系的老師。他們的故事可能告訴我們最直白的東西,大概就是普通人心中,到底希望AI是什麽。

冷靜與熱愛:開發者是最挑剔的用戶

自己動手做人工智能開發,在今天絕對是一件蠻酷的事情。有心從事這件事的絕對是深度發燒友,並且對各家的AI業務都熟稔於心。同類對比這些開發者的日誌,給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這是一群最懂行,同時最挑剔的用戶。

來自合肥的張曉宇,是一名軟件開發工程師,論壇上的ID叫奉天逍遙,是霹靂布袋戲裏的一個角色。他在日誌裏寫到這樣一個認識:在他看來,市場上的智能產品,做的好的是微軟的小娜和小冰。這兩個產品已經讓他覺得AI語音這件事已經不怎麽新奇。直到他看到其他網友分享如何在DuerOS進行Java版技能二次開發後,才意識到可能在DuerOS這裏獲得的成長和開發空間。

再比如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開發者,他在進行DuerOS開發之前,已經嘗試過叮咚、小愛和一些物聯網設備的開發。比較了幾家的優劣之後,他會從生態圈、開發難度等幾個維度給出自己對不同產品和平臺的意見。並且在開發過程中透露對AI語音技術的思考,比如在他看來,聲紋識別是現在平臺迫切需要給出的能力。很多東西假如每個人都能控制,那麽會限制大量AI語音產品的想象力,尤其是在安全設備層面。

對比了六個人的開發日誌後,很容易發現開發者絕不是一門心思跟著平臺的節奏走。他們會對比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產品,會自己思考和質疑,會試探AI產品目前的能力邊界在哪裏。

個人開發者對於AI細節有深刻而理性的認識,應該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當這個群體在數量和話語權上都成長起來之後,會不會像手機、電商等領域一樣,成長出一批KOL呢?想想也是蠻有意思的。

目前支撐這些開發者的,大多還僅僅是熱愛。能把做出來的語音智能硬件發個朋友圈就已經不錯了。我註意到,河北大學的倪誌宏老師很多時候都是淩晨1、2點才發日誌,他說,孩子白天會來搗亂,只能等小孩睡了才能自己開電腦做開發。而妻子的態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對。

這種情況下還會堅持做某件事,得出的結果應該是值得期待的。

“一定要有名字”:AI開發的另一面

另一個值得註意的細節,是我們在對比了六位開發者的日誌,並且觀察了更多開發者的開發記錄之後,得出了一個“小結論”:做智能語音開發的,差不多一定會更改喚醒詞。也就是要自己給硬件起個名字。

這當然很好理解了,畢竟是自己辛辛苦苦做的東西。希望它有獨屬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有意思的是,開發者給AI語音命名,往往是一件很認真,甚至有點莊重的事情。

鄭立安是一名硬件工程師,他給DuerOS更換的喚醒詞是“伊伊”,這是他一歲女兒的名字。在家他的女兒也會跟著一起叫這個名字來喚醒AI,在他看來是很好玩的一件事。

技術分享圖片

(鄭立安和他的開發板)

也有人用自己老婆的名字、用自己最喜歡的動漫角色,或者印象深刻的小說角色名來命名自己開發的語音設備。

在福州的李智,則是從最開始就立誌給孩子做一套跟電影類似的“鋼鐵俠”。做模型的朋友負責外形,而他則用AI開發鋼鐵俠戰衣的內在系統。

技術分享圖片

(李智和發小兒一起制作的鋼鐵俠,羨慕不?)

每位開發者在談到自己的開發成就感時,基本都會提到同樣的詞:賦予靈魂。他們並不希望開發出一件電器或者工具,而是希望打造一個可以陪伴家人,尤其是孩子的虛擬人物。

AI的目的是擬人化交互和擬智慧思維,一定要讓AI的載體更加擬人可感,這一切才有前提。但大公司提供的產品必然是量產和工業化的,這個短期內難以更改。

但在開發者手中,智能硬件卻是完全向著個性化、擬人化發展的。這中間的落差一方面說明了個人開發者的價值何在,另一方面或許也說明了普通家庭真正對AI產品的期待在哪裏。

當擬人AI被印證為剛需的時候,可能另一些變數和開發者的機會就出現了。

腦洞時代:馳向無數場景的AI眾

可以註意到,在開發者的故事中,技能平臺的開放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

雖然開發者的工作和知識基礎可能相對大體相似,但在開發AI能力這件事上的腦洞,卻是絕對天差地別的。

比如說家住石家莊,名叫王亭的開發者,就希望用AI語音的技能來滿足盲人出行的需要。他本來想做AI語音給盲人導航,但後來發現還是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按照設定路線導航沒有十字路口車輛之類的提醒。如果路面有坑或者障礙的話也無法感知。後來他希望能夠用AI語音交互結合傳感器和地圖導航,做成一個類似自動駕駛系統的輔助工具。

技術分享圖片

(開發ing的王亭)

不言而喻,這個設想是非常有價值的。當然還有很多困難,但基礎條件已經在AI平臺能力升級下陸續成熟。

這樣的腦洞還有很多,比如有人想做老年人專屬的通話系統,有人希望打造真實的鋼鐵俠來操縱家居系統,有人希望做語音控制的門鎖,有人希望做一個語音交互的菜譜,在炒菜的時候可以實時指導——仿佛看到了直男廚藝拯救方案。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腦洞,是倪誌宏老師在日誌中提出,想要在車的後車窗上放一個LED的顯示屏。駕駛者一說話文字就會顯示出來,這樣就能和後車人隨時交流。據他說,雖然要在車上引電路,工程量比較大,但在理論上已經完全可以實現。假如有了這個東西,堵車時的氣氛應該能好很多吧…..

看了不少開發者的日誌後,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每個開發者都是有目的、有場景的在做開發。他們大多會發現生活中的一點點小問題、小不方便,來針對性的用AI解決之。

這些細小的場景是大公司無暇做的,但其中很多價值絕對不菲。今天的AI眾們在積蓄的商業力量,大概就蘊藏在這些腦洞和場景裏。

結束語

為了寫這篇稿子,看了不少開發者的故事。如果要很理性地看,他們表達出的東西或許大同小異,進度和困難也都差不多。但說實話,在這些東西之外,還是會留給我一些非理性因素的觸動。

上文提到的鄭立安,在描述他開發AI時的感受,用了這樣一段話:“喚醒的一瞬間感覺這個東西還挺奇妙的,交互這個東西讓人浮想聯翩,讓人感覺在賦予生命,有操作、有反饋,激勵我繼續玩下去。”

普通人的小確幸,小成就,大概就是如此。看似他們在做的事情很簡單,卻蘊含著坦誠和努力思考。

所以說,AI的未來說不定根本不在大公司手中,不在壟斷的商業帝國裏。這些企業和象牙塔,或許就像蓄水池,雖然水源充沛,但卻是一灘難以流動的死水。只有開發者加入進來,開始修築溝渠,引水入田,才能“海歸百川”,才能有生態,才能有真實的需要和細節化的商業價值。

打開各種各樣的開發者論壇,會有一種錯覺。會覺得論壇裏那些被蓋得長長長長的樓,就像一根根吸管,只要閥門打開,開發者們就會自覺把AI的水勢引向該去的地方。

千萬不要小瞧這些布置好聖誕樹,哄孩子睡覺之後,才能打開電腦研究主板的開發者們。

他們家中聖誕樹的彩燈光線不強。但中國的AI之興,恐怕不能被其他光芒所照亮。


聖誕節特輯:千家燈火裏,個人AI開發者在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