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騰訊傳》一、18年的互聯網奇跡,亦是你我的青春歌舞

《騰訊傳》一、18年的互聯網奇跡,亦是你我的青春歌舞

沒有 上線 服務 12px 收集 軟件 壟斷 感覺 以及

吳曉波 吳曉波,他很成功。他的成功可以歸結於他的努力,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新華社13年商業記者的經歷,三十歲之後每年寫一本書,大敗局1,大敗局2,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浩蕩兩千年、歷代經濟變革得失,還有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算是一本散文集以及其他的等等等等我沒有看過的,到現在的《騰訊傳》。之後還有大敗局三也在寫。非常的拼,非常的努力。

他的成功也可以歸結於他對時代變化敏銳的洞察力和把控力,當然了,這是他作為一個財經觀察者必須具備的東西。從寫書,寫報紙、雜誌專欄,到開設自己的新媒體,制作視頻節目,再到去年擁抱知識付費的浪潮,開設收費音頻專欄《每天聽見吳曉波》。你會發現他一直都在隨風而動,隨處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一個以財經作家自居的人,你見過誰有他這麽大的曝光量嗎?沒有吧。

他的成功也可以歸結於他天賦異稟,他聰明,或者說他有強大的時間管理能力,所以他可以同時做這麽多的事情。

我們隨便想想看他的工作量有多大。

——各類大部頭的寫作任務,而且每本書出來都是家喻戶曉的暢銷書。

——每個星期錄制的吳曉波頻道的視頻節目,針對商業世界中各類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

——運營自己的新媒體,雖然公眾號肯定不是他自己打理,但是公眾號內的很多爆款文章都是他親筆寫的,《去日本買只馬桶蓋》,15年初的爆款文章,當年三天可以有400多萬的閱讀量,形成了病毒式的傳播。這篇文章發出之後就是開兩會的時間,很有意思的是會議期間記者三次提問李克強總理,說您是怎麽看大家都跑去日本買馬桶蓋的這件事情。

——每天付費專輯的語音,每天6、7分鐘的樣子,就算文案不用自己寫,但是他總要自己錄吧。

——大量的國內企業的調研和行業市場分析的工作,中央領導都要直接向他詢問國家產業發展的問題,都要聽聽他的建議,之前我記得是李克強總理邀請十二位經濟學家進中南海開會,其中就有吳曉波。

——藍獅子圖書出版中心的事情,投資的事情,喜馬拉雅的投資人就有他一個。

——自己小島上楊梅樹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還可以到處去玩,到處去找樂子,才從北極玩回來,還把腳給崴了

這些都是我們一眼就能看得到他在做的事兒。所以說比我們優秀的人確實是比我們努力。換成是普通人,像他這麽有錢,在這些事情中隨便調一樣出來幹幹就行了,不管是寫書,還是做新媒體,或者就專心做出版人、做投資人,過得瀟灑得很。
媒體的人格化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些努力、敏銳、聰明、能幹的特質任何一個企業家或者是任何一個成功者一定都具備。缺一樣都走不進我們的視線裏,所以他的成功並非我喜歡他的原因。

那是啥原因呢?喜歡一個人不需要說原因。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吳曉波向我展示出來的是一個鮮活的人。很多大佬在我的腦海中他並不是一個具象的人,而是一些名詞,一些頭銜。某某企業創始人,某某領域資深人士,著名的什麽什麽某某某,反正介紹裏只要帶上著名的這三個字的,多半就沒幾個人認識他。

所以,不管他的文章,他的書,還是他的自媒體,所帶給我們所有的共識,驚喜,感動全全部部都可以歸結於吳曉波這個生動的人性個體。因為有吳曉波三個字,那就不僅僅是一本攤開的書,一篇幾千字的評論文章,一段十幾分鐘的視頻,一家幾十人的公司。都不是了,所有這些都被吳曉波三個字賦予了生命,擁有了溫度。

我特別記得這樣一件事,是在去年天津達沃斯論壇上,吳曉波接受小紅裙艾誠的采訪,因為當時正是“寶萬之爭”開始瘋狂刷頻的時候。吳曉波就這件事情發表自己的觀點,他說,王石以及他的管理層團隊被清理出萬科,這將是中國企業史上的一個悲劇。資本在幹一件非常操蛋的事情,扮演一個非常傻逼的角色。這是吳曉波的原話,對著攝像機這麽說的。我的一個朋友就因為這一句話對他路人轉粉。

吳曉波與其他的財經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是傳統媒體和現在自媒體不一樣的地方。你說他說這句話對嗎?政治正確嗎?肯定不。但是他有鮮明的個人態度。我們很難喜歡上一個頻道,一家媒體,一個組織,一家公司。但是我們很容易喜歡上一個有學識,有態度,有溫度的人。自微博以來,開啟了一個全民媒體的時代,現在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而對於品牌的人格化塑造是新媒體時代所有人的必修課。 讀《騰訊傳》的意義 我們說回《騰訊傳》,通過《騰訊傳》這本書詳細的了解騰訊這家目前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那是肯定的,但是除此之外呢?它對我自己而言有兩個比較大的意義。

一、追憶少年時代,找尋青春記憶。

每個人對自己走過的青春都有著神聖般的癡迷。所以看《騰訊傳》的時候,跟隨吳曉波回憶那些我曾經深度使用並為之著迷的產品故事的時候,我瞬間就被拉回到了過去,極其強烈的代入感。每一個產品或者事情中都夾雜著自己當年的影子和記憶。不知不覺中你會感慨,原來我們是經歷參與了這樣的一個時代啊。以致於我在看書的時候,總是不斷地在問自己,這到底是騰訊傳,還是我的青春傳呢?

曾經記憶中那個面容模糊的自己,現在就站在時間河流的彼岸,變得格外的清晰。“你好啊,少年。你能想到10多年後的自己,會是現在的模樣嗎?”我想,你應該能明白我的內心有怎樣的澎湃了吧。追憶青春這便是騰訊傳對我而言的第一個意義。

二、以史為鑒、方知興替

通過騰訊這扇大門,開啟的是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史的宏大世界。在書中,騰訊是被精心雕琢的主菜,但他必然是被放到了互聯網行業這張擁擠的八仙桌上。除了馬化騰、張誌東、張小龍等等的鵝廠人之外,我們還能看到雅虎楊致遠、網易丁磊、搜狐張朝陽、新浪王誌東、阿裏馬雲、百度李彥宏、小米雷軍、360周鴻祎等等的中國互聯網大佬甚至是微軟和google這樣堪稱偉大的公司都在中國這殺聲震天的互聯網沙場中粉墨登場。

在宏大的背景之下,以時間軸為主線,不斷的相互穿插、關聯,復盤起全方位立體的時代影像,是吳曉波非常擅長的寫作方式。群雄並起,策馬逐鹿,一場場商業大戰的搖旗吶喊聲振聾發聵。

當我們熱血澎湃又屏氣凝神站在一旁觀看的時候,我們也不難發現,如今盤踞在互聯網行業的龐大公司在某些方面已經擁有了比擬政權的巨大力量,輕易碾壓摧毀著一切曾經的堅硬。

只說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

  • 從新聞門戶網站,到度娘、微博、朋友圈、今日頭條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接收信息的方式,我已經很多很多年沒有買過雜誌和報紙了。

  • 從支付寶到微信支付到去年紅極一時的互聯網金融井噴,徹底改變了我們的金融生活方式。在阿裏的大本營杭州到菜市場買菜都是用手機支付,我也不記得確切的從哪一天起,我出門逛街吃飯看電影已經不再帶錢包了。

  • 從淘寶到美團到攜程到滴滴再到前段時間的某一天起床發現滿大街的共享單車,我們接受服務和生活出行方式被徹底改變的同時,連偷單車的小偷的飯碗都被砸掉了。

如果你現在看電影還去現場排隊買票,帶著一臉被風幹的鼻涕站在路邊招手等車,上街買個東西帶著撐破皮包的現金,吃個飯不知道上網訂張優惠券,喘著粗氣跑遍所有商場就為了一件衣服能便宜20塊錢的話,那不得不說,您已經和這個時代沒有什麽關系了。

無論您和我的年紀相差多少,我們被時代的浪潮裹挾著,所有人都註定參與到全人類最大的遷移潮流之中,那就是向互聯網世界的大遷徙。任何一個人被落下,對於個體來說都將是個巨大的悲劇。

我非常急迫的要知道這個世界到底在發生著什麽樣的事情,因為讓我恐懼的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個小服裝門店的老板,下一個尋呼臺的接線員,下一個小自行車的生產商,下一個出租車司機,甚至是下一個偷單車的小偷。我可以死死抱著手中看似鐵打的飯碗,但是新的力量很有可能就在下一秒掀翻我的飯桌!

在過去的二十年裏,互聯網掀起了驚濤駭浪,身邊的一切都為之地動山搖,我們怎麽能容忍自己麻木無知的垂手矗立一旁,全然不顧任由海浪浸濕我們的衣裳呢?

馬化騰說:“當你失敗的時候,其實你什麽都沒有做錯,就錯在你老了。”就錯在你老了,這是一種怎樣的絕望與無奈呢?

當我們和年邁的父親還有年幼的孩子坐在一張餐桌上時,雖然相隔不到1米,但是已經感覺到我們彼此之間很難互相理解,只能達成諒解,互相遷就。為什麽這麽說呢?當我們想送一個禮物給父親的時候,他一定會告訴我他什麽都不缺,什麽都不要。他一定不會告訴我,說要一臺iphone7,或者說要去泰國的沙灘上沐浴陽光。這些是我們的需求而已經不是他們的了。同樣的,父親也不能理解我們為什麽每天對著電腦對著手機,與上面的頭像聊得火熱而冷落了就坐在我們對面的人。面對孩子,我們不理解他為什麽喜歡韓國天團,為什麽對著直播軟件不停的送禮物只為上面的美女感謝一下自己的昵稱,同樣的他們也不能理解我們為什麽疲於奔命的工作而不敢揮霍時間享受生活。因為我們雖然身處同一屋檐之下,但是已經各自歸屬於不同的時代了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各自的生存法則,曾經我拿著父輩用他們三四十年的江湖經驗所鑄就的長劍,一腳踹開學校的大門沖下山準備一展武藝的時候,卻發現其他的人正端著機槍向周圍掃射,爭搶地盤。如今的遊戲規則變化有多快,希望您已經感受到了,我們上一輩人在一個行業、一個企業之內就可以平穩安渡一生的幸運,再也不會降臨在我們的頭上。如果時代正在要求所有人鳥槍換炮,而我卻關在屋裏執著於從褲兜裏掏出匕首的速度能不能再快一點。那麽當炮火轟開我的房門的時候,我除了束手待斃之外還能怎麽樣呢?看懂變化,想辦法擁抱她,不要成為同齡中的老年人就已然萬幸了。

這便是騰訊傳對我來說的第二個意義,以史為鑒,方知興替回顧過去的二十年互聯網世界風起雲湧,無數的人奮勇跳下搏擊風浪,有人能站在海浪之巔,接受眾人的敬仰,更有人被卷入無底深淵,海水抹去了他們的名字。我們站在岸上像看電視劇一樣的看著他們沈浮的時候,還是最好趁早抓一個遊泳圈套在脖子上,難說哪一天互聯網的巨浪就會淹沒我們腳下的土地,我們都將飄在水上。 《騰訊傳》的創作由來 再回到《騰訊傳》本身。為什麽會有這本書呢?

在2010年11年的時候騰訊剛剛和周鴻祎執掌的360打完了一場著名的“3Q”大戰,3Q大戰可謂是中國互聯網史上最為慘烈的一場商業大戰,我們在後面的節目也會詳細的說。那麽,騰訊雖然在戰後打贏了所有的官司,但是整個社會輿論都是完完全全的一邊倒的支持360。就連直到現在我們在網上看到關於騰訊的任何新聞,你去翻評論,裏歐面都是一片又一片謾罵之聲,指責騰訊的山寨,坑錢,壟斷,拒絕開放,甚至是與整個世界為敵。我不能保證我們一起看完騰訊傳之後,是否會改變您對騰訊這家公司的看法,但是那時候您再回想騰訊的種種抉擇,一定不會像現在這麽憤怒和偏激!

並且,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騰訊就是一個奇跡,用18年的時間做到市值2萬億港幣的超級企業,躋身全球前十,登頂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而馬化騰本人在2016年哈佛商業評論發布的中國百佳CEO的排行榜中也位列榜首。18年的騰訊和馬化騰,這確實是只屬於我們中國互聯網江湖的一個奇跡!

《騰訊傳》開篇的第一句話,我非常的喜歡,萬物皆有裂痕,而那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科恩的這句話用來說騰訊乃至是整個中國互聯網20年發展史,都是再合適不過了。

說回這本書的起因,在3Q大戰之前,騰訊就如同一個躲在鎂光燈之外的黑影之中的巨人,他是中國互聯網行業中最最神秘的一家公司。馬化騰本人也從來沒有和任何一家媒體的編輯吃過飯,他就像是一個隱形人一樣的站在騰訊帝國的背後。隨著3Q大戰的爆發,面對來自全世界指責,騰訊決定從此刻開始用一種更加開放的姿態與世界進行交流。騰訊邀請了羅振宇作為企業顧問直接到總辦會上來向騰訊的最高層們傳授公關與溝通的技巧。而借此呢,羅振宇向馬化騰他們提議創作一本官方的傳記,並且“舉賢不避友”的推薦了吳曉波。所以羅胖也算是《騰訊傳》的始作俑者。

在11年的時候騰訊找到了吳曉波,在不幹預作者創作獨立性的前提下邀請他幫忙寫《騰訊傳》,並且希望在2013年11月,也就是騰訊15周年的時候出版。但是我們知道這本書出來一直是到去年的12月份。在吳曉波手上寫了長達5年的時間,他自己坦言說這是他最最慢長的一次創作經歷。在這5年時間裏,他訪談了近百名騰訊的中高管以及離職退休人員,查閱了他所希望得到的全部內部資料,還走訪了大量的互聯網從業者、觀察家和騰訊的競爭對手。花費這麽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仔細跟蹤調研一家企業,他是第一次,估計也是最後一次了吧。 吳曉波創作的兩個困難 之所以五年才把這本書弄出來,吳曉波主要是面臨兩個困難:

  • 第一個困難,騰訊對於自己的歷史毫不在意,什麽原始資料都幾乎沒有,無論是文字還是照片還是影像,就連早年間公司的歷次重要會議連會議紀要都沒有。吳曉波對這件事情非常的震驚,我來幫你寫企業史,我所需要的歷史細節全部都是一片空白,你是不是要我去死啊?騰訊很輕松的回應說,在我們互聯網行業裏,所有人的眼睛都是盯著未來看的,昨天一旦過去了,對我們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騰訊是一家由電子郵件管理的公司,很多歷史性的細節全部都分散在參與者的記憶和私人的郵箱裏。書中寫到QQ郵箱的時候,吳曉波找張小龍,張小龍說關於QQ郵箱的問題我和馬化騰有一千多封郵件,你要不要都看看?這樣一來,吳曉波的材料收集就變得極其艱難。

  • 第二個困難,是吳曉波11年接受這個委托的時候,3Q大戰剛剛結束,騰訊被千夫所指,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在開啟,新浪微博如日中天,騰訊微博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微信也才剛剛上線。所以在這個時間點上,騰訊的未來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馬化騰事後也心有一絲忌憚的回憶說,如果微信不在我們手上,我們估計已經死了。而就在《騰訊傳》寫作的這五年間,騰訊的市價暴漲了五倍,在2016年9月就達到了兩萬億港幣的市值。

吳曉波眼前的騰訊,是歷史沒有被固化的,當下時刻都在迅速成長的,未來具有巨大不確定性的,和傳統制造企業完全不同的龐然大物。所以吳曉波在前言裏寫下了一句話:“誰能定格一座正在噴發的火山”。

好了,那後面的一段時間裏,我們就一起通過騰訊傳來追憶自己的青春,回看中國互聯網世界的血色艷麗,感知身處時代的更叠變化。

《騰訊傳》一、18年的互聯網奇跡,亦是你我的青春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