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好訊息:無窮小與微積分牽手國內移動網際網路

好訊息:無窮小與微積分牽手國內移動網際網路

    ​    ​今天是“無窮小微積分”網站誕生一週年紀念日。同時,我們榮幸地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從今日起,無論什麼人使用百度搜索關鍵詞“無窮小”或“微積分”,均可搜尋到“無窮小微積分”的內容,兩者牽手網際網路已經獲得成功。

        袁萌  陳啟清  10月14日

附:微積分(原文)
 

    ​    ​2013年8月15日,老翁發表重要短文,被CSDN非法刪除,現將原文重新發表如下:
 

    ​    ​坦率地講,我很少參閱中文維基百科的資料,經常參考英文維基網站Wikipedia的相關內容。昨日,查閱“微積分”(Calculus)條目發現,中英文維基關於“微積分”條目的介紹文字”大相徑庭“,相差萬里,讓我大吃一驚,有話不得不說。為什麼會這樣呢?莫非微積分傳入中國境內也變味了?
 

    ​    ​回顧歷史,1908年微積分傳入中國,歷史較短,國人與西方外國學者對微積分的直觀感受與理論觀念自然差距較大,不足為奇也。但是,對於2013年中國數百萬大學新生而言,這種狀況應該改變了,而且必須改變。
 

    ​    ​不客氣地說,在我看來,中文維基網站關於“微積分”條目的編輯者實在”、“太土”,簡直是個“土老帽兒”,孤陋寡聞。如此這般關於微積分的介紹文字實在是誤人子弟也。比如說,英文維基說:“Calculushas historically been called “the calculus of infinitesimals”or“infiitesimalcal culus”,意思是說,在歷史上,“微積分”曾被叫做“無窮小演算”,或“無窮小微積分”,直接點明瞭微積分與無窮小的歷史源源。而中文維基網站則根本不提這件事情。
 

    ​    ​英文維基網站在關於微積分條目中,明確指出:“Limits are not the only rigorous approach to the foundation of calculus”,意思是,極限論並不是奠定微積分基礎的唯一嚴格途徑。接著指出:“Another way is to use Abraham Robinson's non-stand ardanalysis. Robinson's approach, developed in the 1960s, uses technical machinery from mathematical logicto augment the real number system with infinitesimal and infinite numbers, as in the original Newton-Leibniz conception”,意思是,另一種方法是,A.Robinson的“非標準分析”,藉助數理邏輯將無窮小與無窮大與實數系“聯絡起來”。由此導致:“The resulting numbers are called hyperreal numbers(超實數),and they can be used to give a Leibniz-like development of the usual rules of calculus”,意思是說,A.Robinson的“非標準分析”途徑將創立一種類似萊布尼茲(Leibniz-like)的微積分理論體系。
 

    ​    ​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讓國內廣大讀者看清楚什麼是“類似萊布尼茲式”的現代微積分學。
 

    ​    ​J.Keisler的《基礎微積分》就是現代式樣“原本微積分”。微積分學的考古研究的結論就是這樣的。國內(ε,δ)極限論的膜拜者應該清醒了。無窮小放飛網際網路計劃攪亂了他們的美夢。不讀書,不看報,日子混不下去了。
 

    ​    ​說明:7月19日,J.Keisler《基礎微積分》教材的“第6.2節旋轉體的體積“上傳網際網路成功,只要搜尋關鍵片語”第6.2節旋轉體的體積“即可立即查閱相關英文原文。


​袁萌  2014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