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今日簡史》七、融合統一(中)——帝國的願景

《今日簡史》七、融合統一(中)——帝國的願景

要尋找人類文明演化的規律,必須要從衛星的高度俯視,看幾千年的歷史跨度。看到的結果是合久必分只是一時,分久必合才是不變的大勢。從公元前1000年開始,我們人類的歷史就進入到一個全球化的程序當中,出現了三種有可能將全球的人類統一到一起秩序。他們分別是金錢、帝國和宗教。上一期節目我們著重討論了金錢。他擁有兩大特徵,一是萬物可換,二是萬種相信。在金錢狂潮的洗禮之下,整個世界逐漸的變成一個巨大而無情的市場,我們開始擔憂對金錢的崇拜會淹沒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最終奴役我們的社會、宗教和我們生存的環境。今天我們繼續來說第二種能夠促成全球融合的秩序——帝國 第一部分:什麼是帝國。 第二部分:帝國在人們的影響中不是什麼好東西,我要幫帝國洗鍋。
第三部分:帝國在人類全球化大融合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第四部分:揭示帝國促進融合的不變規律。 第五部分:帝國對人類文化影響的不可逆。 第六部分:對未來全球帝國的預見。 這期節目一定要跟著我的思路往下走,不然您很有可能半路就掉隊了。都知道讀書苦讀書累,需要多一點耐心。所以我儘量幫您把書本知識變得容易接受一些,希望能您理解我每天付出的不易。聽完之後,動動手打賞支援我一下吧。那我們就開始。

首先,什麼是帝國?

書中給我們做了這樣的解釋,帝國作為一種政治秩序,有兩個重要的特徵。 第一、帝國必須統治著許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認同和獨立的領土。
第二、帝國的疆域是可以靈活調整,而且可以幾乎無限擴張的。 按照這樣的概念,那麼帝國必須統治三個以上的民族,並且帝國可以納入更多其他的國家和領土,而不需要調整自身的基本架構和國家認同。說到今天的英國,如果不改變其基本的架構和認同的話,他很難再突破現有的版圖。但是在一個世紀之前的大英帝國,全世界幾乎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為它的一部分。所以那時候的日不落帝國才稱之為帝國,而現在的英國則不能這樣說。 像這樣文化的多元性和疆界的靈活性,讓帝國佔據了歷史程序的核心位置。正是這兩項特徵,讓帝國能夠在單一的政治架構下納入多元化的人類族群,讓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融合在了一起。
不過呢,在我們這個時代,帝國這個詞聽起來充滿了貶義。現代對於帝國的批評通常是這麼說的: 首先、帝國制度就是行不通的。長遠看開,征服許多不同的民族,統治起來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效率會極其的低下。其次,就算能夠有效的統治,但這樣的做法是不道德的。因為帝國正是造成各種毀滅和剝削的邪惡引擎。每個民族都應該有自決的權利,憑什麼要受到其他民族的控制呢?

現在開始進入第二部分,我來幫帝國好好洗一下背上的這口黑鍋。

關於這兩點批評乍一看確實如此,帝國這個單詞在我們的印象裡一直都是這樣充滿了邪惡、殺戮、侵略和奴役的。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的話,以上說的兩點意見卻滿是問題。 首先,說帝國的制度行不通,難以統治。但是在過去的2500年時間裡,帝國一直都是全世界最為常見的一種政治形式,並且它還非常的穩定。大多數時候要吊打帝國內部的反叛軍根本不成問題。帝國之所以會被顛覆,通常都是因為外部侵略或者是內部統治精英階級的內鬥。其次,相對來說被征服的民族為了追求自由、對抗帝國統治的成功案列不是沒有,但是大多數的表現都很糟糕。被征服者多半還是臣服長達數百年之久。而這些民族會被帝國慢慢的消化,他們自己獨特的文化最終也煙消雲散。 舉例來說吧,我們知道西羅馬帝國是在公元476年滅亡的,但是他們在過去的數百萬年來征服的幾百個民族,並沒有從帝國的餘燼中回覆重生,而是就這樣永遠的消失了。這些民族都曾經都有各自的國家認同,各自的語言和各自所崇拜的神靈,但是當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候,他們血緣上的後代無論在思想、語言或者是信仰上都已經完完全全是一個古羅馬人了。 再有就是,當某個帝國崩潰了,這並不代表屬民就能獨立。反而是每在帝國瓦解之後,就會由新的帝國取而代之繼續統治。最明顯的就是中東地區。現在的中東同時存在著許多獨立的政治實體,彼此之間的邊界也是含糊不清,但是在過去的3000年的帝國時代裡,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情況。自從公元8世紀興起的亞述帝國,一直到20世紀中葉的時候,英法帝國解體,中東地區的統治權一直像根接力棒一樣的由一個帝國傳給下一個帝國。而在英法帝國終於掉棒了之後,之前亞述帝國所征服的所有民族早都已經消失不見了。 另外,我們並不否認要建立和維繫帝國,確實伴隨著慘烈的屠殺,而統治之後的倖存者也會受到殘酷的壓迫。帝國的標準配置,多半都包括戰爭、奴役和種族大屠殺。古羅馬人在公元83年的時候入侵蘇格蘭,遭到了當地人的奮起反抗,結果古羅馬人把這個地方變成了一片廢墟。燒殺搶掠當時就成了帝國的代名詞,他們讓一切變成了沙漠,還宣稱這就是和平。 然而,但凡說到帝國就覺得他的一切都是邪惡和殘暴的,所有相關的事物都應該被拋棄,又太過於片面,帝國不是完全有害無益的。因為 帝國四處征服、掠奪之後,不只是用來養活軍隊、興建堡壘、同時也贊助了哲學、藝術、司法和公益。現在人類所擁有的如此之多的文化成就,恰恰來源於對被統治者的剝削。 如果不是古羅馬帝國的繁榮興盛,哪裡有西塞羅和聖奧古斯丁有錢有時間的進行思考和寫作。如果沒有莫臥兒王朝對印度人的暴徵虐斂,就建不起泰姬陵。如果沒有哈布斯堡王朝對被征服者的稅收,怎麼能付得起海頓和莫扎特的佣金呢? 就算我們不僅僅觀察精英文化和高階藝術,而轉向一般人的世界,還是會發現帝國的痕跡在現代文化中無所不在。別的不用說,我們的語言統一,讓我們能自如的與全國同胞無障礙進行溝通,這一點,就得益於帝國。 在2002年的時候上映了張藝謀導演的一部動作電影叫做《英雄》,比我年紀小的同學應該都沒有看過吧,很好看的,沒看過的同學也不用去看了,因為接下來我要徹底劇透。話說戰國後期,群雄並起,戰火紛飛。七國之中秦國雄霸一方。為統一天下,秦王發動了對諸侯六國的討伐戰爭。這激起了各諸侯國俠士的強烈不滿,紛紛伺機刺殺秦王。其中最為秦王忌憚的是甄子丹、張曼玉和梁朝偉飾演的三名刺客。於是秦王下令,凡能緝拿甄子丹、張曼玉和梁朝偉者可近秦王十步,封官受賞。 這個時候李連杰飾演的主角登場了,他為包國仇家恨,也加入了刺殺秦王的行列。並且他身懷一項絕技,就是在十步之內可以擊殺任何目標,萬無一失。那麼他現在面對的問題就是要說服甄子丹、張曼玉和梁朝偉配合他完成大業。經過一番周折,李連杰雖然拿到了他們三個的兵器,象徵著已經緝拿了他們。但是在過程中梁朝偉勸誡李連杰放棄刺秦,並以“ 天下 ”二字相贈與他。 後來,秦王召見李連杰,取得了十步與秦王接受封賞的最高待遇。李連杰抓住機會飛身刺向秦王。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李連杰最終放棄了。他以天下社稷蒼生為由,要求秦王六合諸侯以正天下,結束多年的戰爭與歷史恩怨。最終李連杰還是被秦王萬箭射殺。 秦始皇完成了史上第一次中國統一大業,號稱“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人跡所至,無不臣者,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於是,在中國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記憶當中,帝國時期都成了秩序和正義的黃金時代。現代西方認為所謂公義的世界應該是由各個獨立的民族國家組成,但古代中國的概念卻正好相反,認為政治分裂的時代動盪不安。這種看法對中國的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每次一個帝國朝代崩潰,這種政治理論的主流力量就讓各方競逐的勢力不安於各自為政,而一心追求大統一。這與吳曉波在《歷代經濟變革得失》一書中的觀點也是不謀而合。

下面進入第三部分,我進一步的來解釋帝國是如何推動全球化程序的。

在很多小文化向大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帝國的影響居功至偉。無論是思想、人口、貨物或者是技術的傳播,在帝國內部的傳播速度,都要比分屬不同的整治區域來得更加方便和迅速。還有,最重要的是帝國本身就是要刻意的傳播各種思想、制度和規範。這是因為兩個很簡單的原因。 一個是這樣一來統治會變得更加的容易,如果帝國的每個地區都各有一套法律、文字、語言和貨幣,那治理起來豈不是麻煩得要死。所以必須要搞標準化。 另一個原因是帝國積極的傳播共同的文化,能夠強化他的政治合法性。我們可以看到,帝國無論是鋪路還是屠殺,都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有的說是傳播高等的文化,也有得說是給你們這些被征服者帶來更多的好處。 比如說在中國的統治者眼裡,我們可以從新聞聯播裡看到,各個鄰國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蠻夷之幫。我們天朝上國就應該恩澤四方,廣播華夏文化。所謂的天命為的不是剝削和掠奪整個世界,而是要教化萬民。 同樣的,古羅馬人也是說自己的統治是理所應當的,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讓周邊的野蠻人開始有了和平和正義,使他們的生命變得更加的高雅。他們認為日耳曼民族生性野蠻,高盧人生活骯髒,為人無知,一直到羅馬人的到來,才用法律馴化了他們。所以羅馬人也自認為他們所帶來的不是剝削和奴役,而是幫助。 公元前3世紀的孔雀王朝,認為自己必須負起責任,將佛法傳播到無知的世界。 穆斯林也肩負著神聖的使命,要傳播先知的啟示,雖然最好是以和平的方式,但必要的時候也不惜一戰。 號稱日不落國的大英帝國,也是大聲呼喊著他們是來傳播自由主義和自由貿易這兩大福音的。 蘇聯人更是覺得責無旁貸,必須協助推動這個歷史的必然,從資本主義走向無產階級專政的烏托邦。 至於現代許多的美國人,他們也認為美國必須肩負起世界警察的責任,讓第三世界國家同樣享有民主和人權,就算這得靠巡航導彈和F-16戰機,也是在所不惜。 帝國所傳播的文化理念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來自統治者的。正是由於帝國思想在於普遍和包容,所以帝國也比較容易接納不同的概念、規範和傳統。多數帝國都從被征服的民族那裡吸收了太多的文化,而最終形成了混合的文明。像是古羅馬帝國的文化,裡面一半都來源於希臘文化。蒙古帝國文化幾乎就是中國的翻版。至於對美國這個帝國來說,有著肯亞血統的總統奧巴馬可以一邊吃著義大利比薩,一邊看著他最愛的英國電影,嘴上講的還是阿拉伯反抗土耳其的故事。 在另一方面,對於被征服者而言,進入到了帝國這個文化大熔爐之後,就開始了文化同化的過程。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容易,同化的過程常常帶著痛苦和創傷。因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文化混合成果會另雙方都感到陌生。更加麻煩的是,新加入帝國的被統治者並不能一開始就取得一個平等的地位。 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話說一個雄心勃勃的印度年輕人,把英語學習得無懈可擊,上了西方的舞蹈課程,甚至還養成了用刀叉進食的習慣。他把這一切都學好了之後前往英格蘭,在倫敦大學學習法律,還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律師。然而,後來這個年輕人到了英屬南非,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卻因為堅持自己應該坐頭等車廂,而不是像他一樣的有色人種那樣乘坐三等車廂,因為這件事被趕下了火車,這個人就是現代印度的國父,聖雄甘地。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的同化終於打破了新成員和舊成員之間的障礙。被征服者不再認為帝國是個外來佔領他們的政體,而征服者也真心認為這些屬民就是自己帝國中的一員。終於,所有的“他們”都變成了“我們”。 就像是古羅馬的臣民,在幾世紀的帝國統治之後,終於都得到了古羅馬公民權。非古羅馬人也能成為古羅馬軍團的高階軍官,或是進入元老院,當時的“他們”變成了“我們”之後,開始成為了帝國軍事和政治的核心。 阿拉伯帝國也有這樣的過程。阿拉伯帝國在公元7世紀中葉成立的時候階級分明,上層是執政的阿拉伯–穆斯林精英,下層被壓制的則是埃及人、敘利亞人和伊朗人,他們都既非阿拉伯人,也都非穆斯林。於是,許多帝國的屬民慢慢地改信伊斯蘭教,講著阿拉伯語,也接受了混合的帝國文化。舊世代的阿拉伯精英對於這些後起之秀深懷敵意,害怕會因此失去獨特的地位和身份。至於歸化的人也還需要不斷爭取在帝國和伊斯蘭世界裡的平等地位。最後,他們終於成功了。越來越多人將埃及人、敘利亞人、伊朗人都視為“阿拉伯人”。至於阿拉伯人,不管是“純正”來自阿拉伯還是由埃及和敘利亞新移入的阿拉伯人,也開始受到非阿拉伯人的穆斯林所統治。阿拉伯帝國計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所創造出的帝國文化深受非阿拉伯人的全心愛戴,即使是原本的帝國早已崩潰,但是帝國文化仍然能不斷維持發展、傳播不休。 中國的帝國大計執行得更為成功徹底。中國地區原本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族群和文化,全部統稱為蠻族,但經過兩千年之後,已經成功統合到中國文化,都成了中國的漢族,漢族是以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的漢朝為名的。中國這個帝國的最高成就在於它仍然生龍活虎。現在有超過九成的中國人口都算是漢族。

好了,現在我來揭示帝國文化融合的底層邏輯,進入第四部分。

從一開始一小群人建立了一個大帝國,形成了帝國文化。隨著帝國的對外的擴張征服了越來越多的民族,進入到帝國這個大熔爐中的許多民族文化不斷的融合為一,帝國的文化逐漸的得到屬民的認同和接納。緊接著,順理成章的事情發生了。屬民開始以共同的帝國價值為名,要求平等的地位,這使得帝國的開國者失去了原本的主導地位。而帝國文化依然繼續蓬勃發展,繼續發揚光大。這一套邏輯就是帝國推動全球化,促進全人類融合的最基本過程。 套用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古羅馬帝國。首先由一小群的古羅馬人建立了古羅馬帝國,之後形成了帝國文化,古羅馬文化。隨著帝國擴張,被納入帝國內部的屬民逐漸接受了拉丁文、古羅馬法律和古羅馬的政治思想等等。緊接著發生的事情就是古羅馬帝國內部的高盧人和迦太基人以古羅馬的價值觀,要求要與古羅馬人享有平等的地位,最後古羅馬人不再是至高無上的族群,帝國的控制權也轉移到了由多民族精英組成的群體,這些高盧人和迦太基人繼續把他們接受到的古羅馬文化發揚光大。 再來一個比較泛化的例子,歐洲人建立歐洲帝國,形成了西方文化,屬民接受英語、社會主義、民族主義和人權等等的西方文化。緊接著,印度人、中國人和非洲人以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權這些西方的價值觀,要求與歐洲人享有平等的地位。歐洲人因此失去了對全球的控制權,形成多民族的精英群體。最後,多半信奉西方價值觀和思想的中國、印度還有非洲人,繼續發揚光大他們接受到的西方文化。 這一套就是帝國秩序造成全球大融合的底層邏輯。

下一個話題,第五部分帝國對人類文化影響的不可逆。

在帝國的願景這一章節中,作者還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就是我們很容易就想把所有人簡單分成好人和壞人,而所有的帝國大概都會被歸為壞人。畢竟,幾乎所有帝國都是建立在鮮血之上,並且通過壓制和戰爭來維持權力。然而,現今的文化又有大多數都是帝國的遺緒。如果帝國從定義上就是個壞東西,那我們又成了什麼? 有些學說和政治運動主張要把人類文化裡的帝國主義成分全部清除,只留下所謂純淨、真正的文明,不要受到帝國主義玷汙。這種想法在作者看來完全就是扯淡,因為現在地球上所有的人類文化至少都有一部分都是帝國文明的遺緒,現在根本沒有所謂的純淨文化。任何以學術或政治為名的手術想把所有沾染帝國主義的部位一次性切除,那麼病人必定一命歸天。 比如說,在英國征服印度的時候,數百萬的印度人因此喪命,更有上億的人遭到剝削和凌辱。然而,還是大量的印度人接受了民主和人權的西方思想,以至於現代印度仍然像是大英帝國的孩子。大英帝國統一了印度大陸,建立起共同的民族意識,形成了有單一政治實體運作的現代印度。還幫印度奠定了司法系統,創立了行政架構並且建設了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鐵路網。在印度獨立之後依然以西方民主制度作為其政府形式。直到現在,英語仍然是印度大陸的通用語言。 印度人熱衷的板球運動和茶葉都是英國人留下的。今天會有多少印度人認為,為了去除帝國的一切,就應該讓大家來投票,看看是不是應該拋棄民主、英語、鐵路、司法系統還有茶葉和板球?但是,就連投票這件事,也依然來自於殖民者的教導。 就算印度人可以清除所有大英帝國留下的文化,那他們維護的純正文化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回頭看看就知道了。恢復的卻是同屬征服者的莫臥兒帝國的文化。而且如果想再清楚莫臥兒帝國的文化的話,恢復的又是更早的貴霜帝國和孔雀王朝的文化。如果更加極端的要摧毀英國人留下的孟買火車站,那由穆斯林征服者留下的泰姬陵又該如何呢? 沒有人真正知道該如何解決文化遺緒這個棘手的問題。要知道歷史就是無法簡單分成好人和壞人兩種。當然,除非我們願意承認,自己常常就是跟著走壞人在不斷向前行走的。

我們到了最後第六部分了,預見未來的全球帝國。

現在,全新的帝國出現了,就是這個真正的全球性帝國。統一全球這件事情,很可能離我們已經不遠了。因為現在民族主義正在迅速失去地位,全球化正在猛烈地席捲而來,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真正的政治權威應該是來自所有人類,而不是來自某個特定國籍的成員,而人類政治的方向也該是保障人權,維護全人類的利益。 而且,現在出現像是冰冠融化這種全球性問題,也正在侵蝕各個獨立民族國家本身的合法性。畢竟,沒有任何主權國家能夠獨力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未來的全球帝國,也很有可能正是環保當道。 到了今天,世界上各國政治雖然基本上仍然是各行其政,但是國家的獨立性正在迅速消失。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行使真正獨立的經濟政策,任意發動戰爭。對於全球經濟市場的陰謀,各個國家也只能逐步開放,逐漸面對全球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干擾,還得面對全球輿論的監督和國際司法的干涉。各國也得遵守全球在財政、環保和法律上的標準。資金、勞動力和資訊構成一股無比強大的潮流,翻轉並形塑著現在的世界,國家本身的疆域和意見正在逐漸失勢。 我們眼下正在形成的全球帝國,並不受任何特定的國家或族群管轄。就像古羅馬帝國晚期,它是由多民族的精英共同統治,並且是由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利益結合。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企業家、工程師、專家、學者、律師和經理人得到召喚,一起加入這個全球帝國。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究竟該響應這個帝國的召喚,還是要忠於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投入了全球帝國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