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類簡史》八、融合統一(下)——宗教的法則、歷史的混沌

《人類簡史》八、融合統一(下)——宗教的法則、歷史的混沌

在前面,我們說了金錢和帝國,今天我們聊一聊宗教。宗教的話題算是比較敏感的,必定 很多人 是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如果在下面的論述過程之中,讓您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還希望能夠理解。我並沒有貶低或者蔑視任何宗教的意思。 我們今天提起宗教,很多人會首先聯想到歧視、爭端和分裂。但是,在金錢和帝國之外,宗教正是第三種讓人類統一的力量。 我們之前說過,人類所有的社會秩序都是想象的產物,所以它必定非常脆弱。而在歷史上 宗教的重要性就是讓脆弱的社會秩序擁有了超人類的合法性。 有了宗教之後,就能說秩序並不只是我們人類自己的想象,而是來自於絕對的神聖力量。這樣一來,以神之名的秩序就不容動搖,進而把脆弱的秩序變得更加穩定。
所以啊,我們可以說 宗教是一種人類規範和價值觀的系統,但是 它是 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之上。 從這個概念我們可以看到宗教具備兩大要素,一個呢是認為世界有一種超自然的秩序,它並非出於我們的想象。另一個要素呢?是以這種超人類的秩序為基礎,宗教會發展出它認為具有約束力的規範和價值觀。所以一個組織或者形式之所以能被稱之為宗教,一個他是超自然的秩序,另一個是他必須擁有具有約束力的規範和價值觀。所以,我們來看,足球就不是宗教,因為大家都知道他的規則是人指定的,不滿足第一條,所以他不是。另外呢,現在許多西方人相信鬼魂和精靈這些概念。但是它並未構成什麼具有約束力的規範。所以他也不能稱之為宗教。
宗教的發展歷程是這樣的,在採集者社會的價值觀裡,我們人類和動物都是平等的,我們會尊重遇到的每一個動物。雖然我們獵殺綿羊,但並不代表綿羊不如我們。就像是我們 被老虎獵殺, 也並不 說明我們比老虎 要弱一樣 。到了農業社會,人類開始蓄養動植物,這樣之前的平等關係發生了改變,其他的動物成為了我們 人類 擁有的 物品,人類開始希望對自己的 牛、羊 擁有絕對的控制 ,但是我們雖然可以把 牛、羊圈養 起來,但是沒有辦法保證母羊一定懷孕,懷孕之後一定會生下健康的小羊,而也沒有辦法 阻止 流行病的爆發。於是,“
神靈 出現了,他代替我們和沉默的動植物們進行溝通。我們就把一些肉啊、酒啊或者是糕點獻祭給神靈,來換取神靈保佑我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後來,隨著掌管生育的神、掌管氣候的神、掌管醫藥的各種神靈概念不斷的出現,於是產生了 多神論 泛神論 。我們認為世界是由一群神威浩蕩的神靈所控制,每個神靈有各自分管的部門,你遇到什麼問題,就去找對應的神靈給你對症下藥。 不過呢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對自己信仰的某位神靈 給予 越來越多崇拜,慢慢遠離了多神論的概念,開始相信有某一位大神擁有宇宙至高的權利。於是 一神論 就誕生了。畢竟,如果你可以大搖大擺的走進總統府找總統幫忙, 又何必去求某個小公務員呢?後來,基督教在各種一神教之中大獲成功,他們認為宇宙中的掌握至高權利的大神對人類並非漠不關心,甚至還 為肉身,為了救贖人類被釘在了十字架上,這種大事不應該只有 我們 猶太人 自己 知道,而是要讓全世界的人類有所瞭解,要把關於耶穌的福音傳到世界各地。基督教組織起了所有 教眾展開了 傳教活動,最終在公元1世紀的時候他接管了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古羅馬帝國。 在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 ,伊斯蘭教也誕生下來,和基督教一樣,一開始也只是地球上某個偏遠角落的小宗教。但是它以更快的腳步,打破了阿拉伯沙漠的隔絕,收復了從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印度的龐大帝國。自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後,一神論的概念在世界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了一神論之外,多神論還促成了一些 二元論 的宗教。所謂二元論的宗教就是他們信奉著善與惡兩種對立 勢力 的存在。他們和一神論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相信惡也是獨立存在的,既不是由代表善的神所創造,也不歸 神所掌管。整個宇宙就是這兩股力量的戰場, 世間 種種 善惡 就是雙方爭鬥的體現。 二元論之所以獨具魅力是因為他 解決 一個人類 宗教一直揮之不去的 難題, 叫做“惡的難題”。就是說,如果神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事事完美的話,那我們的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邪惡?為什麼會有苦難?為什麼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這 個難題解釋起來就 讓一神論者傷透了腦筋。二元論就可以輕易的解決這個難題,世界上除了無所不知的神之外還有一個不受控制的惡魔,而所有的壞事都是源自於他。不過呢,二元論雖然解決了“惡的難題”,但是有一個一神論能夠輕而易舉解釋的 問題 ,他卻無法自圓其說, 這個又 叫做“法則的難題”。如果說世界上是善惡兩股力量在互相拉扯,那麼他們的遊戲規則是什麼呢?遵循什麼樣的法則?又有誰來指定這個法則呢?一神論拿這個問題就簡單了,世間所有的法則都是有無所不知的神所決定的。 作者給出了一種解釋,能夠同時 解決 這兩大難題。他說,世上確實存在一個全能的神創造了整個宇宙,但是他本身就是一個惡神。不過古往今來的所有宗教沒有一個說自己是相信這一套的。說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惡魔所創造,實在叫人難以接受。 宗教從歷史的蠻荒中走到現代,最終一神論還是成為了最優秀的一直萬花筒,他不但確保了自己的不斷傳播,還集成了二元論、多神論和泛神論。把這些全部收納在了一個神聖論述之下。比如基督教,大致上是信奉一神論的上帝,但是他也相信二元論的魔鬼,也崇拜多神論的聖人,還相信泛神論的鬼魂。像這樣同時包容這些矛盾的思想,而又結合各種不同的儀式,宗教學上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叫做 “綜攝” 綜合的綜,攝取的攝。 也許,綜攝才是全球最大的宗教。 之前我們所說的宗教都是相信神靈或者說是相信超自然的力量。不過呢, 我們 宗教的歷史可並不只是神的歷史。在公元前1000年的時候,亞非大陸開始出現全新的宗教型別,包括印度佛教、中國的儒家和道家以及地中海的犬儒主義和享樂主義。這些信仰也認為有某種超人類秩序控制 這世界,但是他們所崇拜的秩序是自然 法則,而並非什麼神靈的意志。他們認為神和人類、動物和植物一樣會受到自然法則的限制,雖然神稍微牛逼一些,但是依然無法改變 自然法則。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佛教。雖然曉書童我並沒有什麼宗教信仰,但是關於佛教我還是想多說兩句。佛教的核心人物釋迦摩尼不是神而是人。佛教經典裡說釋迦牟尼看到身邊的人深深陷於苦難之中,於是心生不忍。他看到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僅 常常飽受 戰爭和瘟疫 的痛苦 ,還無法免於種種焦慮、沮喪和不滿的情緒,似乎這一切都是人生難以避免的 事情 。人類追求財富和權力, 獲取 知識,生兒育女,建起宮殿。但不論取得多少成就,卻仍然無法滿足。窮人夢想著要變富,有一百萬的想要一千萬。而且就算真的有錢了、有名了,他們還是不滿意,還是有無盡的煩惱和憂慮,無法從生老病死中解脫。 直到死的那一天 ,一切如夢幻泡影消失,生命就像是毫無意義的追尋。然而,這個輪迴該怎樣才能跳出? 釋迦摩尼入禪六年,思索各種人類苦痛的本質、原因和解決 辦法 。最後他體會到,一切苦難並非來自與自己的噩運、社會的不公或者是神靈的 責罰 ,而是出於每個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 認為,人遇到事情通常就會產生慾望,而慾望總是會造成不滿。遇到不喜歡的事,就想躲開;遇到喜歡的事,就想維持並增加這份愉快。但正 是因為 如此,人心就永遠不會滿。這點在人遇到不開心事情的時候 表現得 格外明顯。然而,就算是遇上歡樂的事,我們也從不會真正滿足,而是一直擔心這種歡樂終將結束或是無法再增強。有些人多年來一直在尋找愛情,但等到真的找著了愛情,卻還是不滿足。有的開始整天擔心對方可能會離開;有的又覺得自己太過屈就,應該再找更好的人。還有甚者,即擔心別人離開,又覺得自己屈就。 雖然上天可以賜雨,社會機制可以提供公平正義和衛生保健,有好的運氣就可以變成百萬富翁,但不論如何,我們的基本心態都不會改變。因此,就算是最偉大的國王也無法避免焦慮, 只有不斷的 逃避著悲傷和痛苦,也總是想要追尋更多的快樂。 釋迦牟尼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跳出這種惡性迴圈。在事物帶來快樂或痛苦的時候,重點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執念於它帶來的感受,這樣一來就不 再為此所困。比如說,雖然感受悲傷,但不 希望 要終結 悲傷,於是雖然悲傷 依然存在 你卻 不再為此而 感到 困擾, 這份過程 也是一種豐碩的經驗。同樣的,雖然感受快樂,但不要希望快樂繼續,於是雖然仍有快樂,也 可以 失去心中的平靜。 但是,我們要怎麼樣才能讓心裡接受事物的本質,而放下種種的慾望?釋迦牟尼將冥想落實在各種道德規範上,好讓信眾更能專注於實際的感受,而不會落入各種慾望之中。他要求信眾不殺生、不邪淫、不偷盜,因為這些一定會讓慾望如野火燎原,而一心追求權力、享受或財富。等到這些火焰徹底撲滅,原本的慾望就變成了圓滿和寂靜。這樣的境界稱之為“涅槃”。達到這種狀態,也就是解脫了所有苦痛,能夠無比清晰地感受身邊的真實,再沒有什麼無謂的幻想。雖然人們很有可能還是會遇到苦痛,但苦痛已經不再能影響他們。畢竟, 無慾則無苦。 佛教 並不 否認有神靈的存在, 而且 認為 神靈擁 有強大的神通。然而神靈對於“由欲得苦”這條法則完全無能為力。如果能夠無慾無求,任何神靈都無法讓人感到痛苦。相對而言,如果人有了慾望,任何神靈也無法拯救他脫離痛苦。 如同 其他 一神論的宗教一樣,佛教還是無法擺脫對神靈崇拜。雖然佛教告訴信眾,應該不斷追求達到涅槃的境界,不要為了名利停下腳步。然而,99%的佛教徒都無法達到這個境界,日常生活裡多半都還是追求著世俗的成就。於是,佛教的信徒們還是膜拜著各種隨著時間發展出來的漫天諸佛菩薩。這些諸佛菩薩 呢?他們 最初都是人, 他們都 達到了涅槃 的境界 ,解脫了自己的痛苦。但是為了幫助芸芸眾生,重入人間。所以佛教崇拜的並不是神靈,而是那些已經開悟的人。佛教徒們希望他們幫助自己達到涅槃的境界,也希望他們能幫助我們處理一些世俗的問題。比如說求個財運、保個平安或者是求個子嗣。 當崇拜的物件從神靈變成了人類,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就出現了。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本,反對神的權威 反對等級觀念、反對矇昧。宣揚個性解放,追求實現人生幸福和平等自由,崇尚理想。對於人文主義者來說,我們人類自身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決定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意義。 我們當代的每一個人都受到人文主義的塑造,只是沒有人刻意的提醒你罷了。當我們生病不再去向神靈禱告 祈求 寬恕你罪惡的時候,當我們挑選物件不再遵從長輩之命的時候,當我們擔心環境汙染是因為害怕危害到 我們 自身的時候,當我們享受著牛排的鮮美而暫時忽視了牛的生命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是人文主義宗教的信徒了。 但是到了現在,人文主義和最新的生命科學之間已經出現了一條鴻溝。我們的現代社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每個人都還相信各自都擁有著一個神聖、無法分割的內在本質,這是我們世界意義的來源。但是,在過去200年間,生命科學已經徹底破壞了這個信念。科學家告訴我們,決定人行為的不是什麼個人意志,而是我們身體內的生物化學 系統 。我們和螞蟻或者猩猩並沒有什麼不同。作者關於現代科學將徹底顛覆我們每個人相信的個人意志和以人為本的論述非常的精彩。我們留到後面講科學革命的時候再和大家 聊。 我們之前說了金錢、帝國和全球性宗教,將幾乎所有的人類都納入到了我們今天的全球世界。然而,這個統一的過程並不是成直線發展、一帆風順的。我們再次縱觀全域性,可以看到從無數小的文化融合到少數大型文化,最後全球統一。這應該是人類無法避免的結果。但是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現在全球通用的語言是英語而不是我們的中文?為什麼世界上有大約20億的基督徒和12億的穆斯林,而其他的宗教很多都已經完全消失呢? 如果我們能夠一次有一次的回到一萬年前,讓這一切重新開始。是不是一定會發展到現在世界的樣子?這個命題非常的有意思。 作者說歷史上的每一個時間點都是一個十字路口。雖然從過去到現在只剩下單行道了,但是到未來的路上卻有無數的岔路可以走。 比如說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古羅馬的皇帝君士坦丁需要有一個宗教協助他統一各族。當時 可以 擔當這一重任的宗教有很多,比如說摩尼教、襖教、猶太教甚至是佛教。但是為什麼最後坦丁選擇了耶穌?是 坦丁 的被基督教的神學所打動 是基督教的哪方面讓他覺得可以利用 ?歷史學家雖然可以做這樣那樣的推測,但無法提供正確的答案。他們可以描述基督教如何拿下了羅馬帝國,但是他們根本無法解釋基督教為何能鑄就這項豐功偉業。 “如何”與“為何”之間有著巨大的區別。“如何”只是描述出一連串的事件。而“為何”則是要找出一一對應的因果關係。 我們 繼續 討論 基督教興起的這件事情。有些 學者 斬釘截鐵的解釋說當時古羅馬帝國 時代 的地中海地區,在地理、基因或者經濟方面有特殊之處,必然會促成基督教的興起。但是,大多數的歷史學家都對這樣斬釘截鐵的理論深表懷疑。這正是歷史學的一大特點。就是對於某個時代越瞭解 透徹,就越難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個事件而不是發生另一個 呢? 事後拿著結果去分析當時事件發生的必然,這樣的做法被作者 稱為 馬後炮謬誤。 事實上,真正最知道當時情況的人,就是活在當時的人, 而他們 恰恰 卻是 最看不出歷史走向的人。歷史鐵定的法則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情,在當時看到 總是 毫不明顯。直到今天情況依然如此。我們已經走出全球經濟危機了嗎?中國的經濟會不會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全球第一大國 ?三大宗教 是不是 會成為全球未來的風潮 ?人類不斷髮展走向的是生態的災難還是科技的天堂 呢? 這些所有結果在幾十年之後答案就太明顯了,並且可以拿出他們各自背後一套完整的論述。但是現在我們卻根本不知道。 很有意思的是,在當時看來最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常常成為歷史的選擇。並不是那些比較寬闊、比較平坦的道路就一定是歷史必然。 如同君士坦丁大帝即位的時候,基督教不過是一個小小教派。如果當時有人說基督教會成為古羅馬 帝國 國教 ,一定是引來鬨堂大笑。在1913年的時候,布林什維克黨只是一個很小的 俄國激進 黨派。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會想到四年之後他們就接管了俄國。在公元600年,如果說一小群 生活在 沙漠裡的阿拉伯部落會 征服 從大西洋到印度的遼闊土地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對於許多希望看到歷史必然性的人來說,這種說法實在令人失望。如果說歷史並非必然,就等於說現在的民族主義、資本主義和人權就都是巧合的產物。 歷史還真就是這樣的一個 混沌系統 ,根本無法預測。在同一時間,有多方力量互相影響和牽扯,只要 方力量發生了極小的改變,結果就會有巨大的不同。不僅如此,歷史還說所謂的二級混沌系統。混沌系統分為兩級,一級系統說的是不會因為預測而發生改變。比如說天氣和地震就屬於一級系統,雖然極其複雜 難以 預測但是我們可以建立計算模型,不斷輸入越來越多的因素, 就可以使得 天氣和地震預測 變得 越來越準確。 二級混沌系統 ,就是會 受到 預測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因此永遠都無法預測。比如說現在的原油價格是每桶90美元,而我們預測明天會漲到100美元,那麼商人就會立刻搶購,好在預期漲價中獲利。但是結果就是油價在今天就會上漲到100美元,而不用等到明天。那麼明天到底會是多少呢?沒有人知道。 再有就是政治也是二級混沌系統,假設在2010年,有某位天才開發出了一套演算法,能夠預測是否會發生革命。於是 埃及總統兜售這項服務,換取了一大筆報酬。他告訴總統, 預測在明年埃及必然會發生大規模 革命。那總統聽了之後作何反應?他立即就會降稅,再動用大筆的錢補貼人民的生活,順便也要加強警察部隊維護穩定。於是,這一切都發生了效果,一年過去了,並沒有發生革命。那結果必然是總統把這位所謂的天才抓起來,大聲的對他咆哮:“你這套演算法是騙人的!要不是你這套東西,我才不會把錢都拱手讓人,我大可多蓋一座宮殿!”科學家 肯定 會辯白:“可是,正是因為我們預測到了,革命才沒有發生啊。”“你是說,你們預測到了,只是沒有發生?”總統一定會殺了他的。 這麼說來,究竟為什麼要學歷史?歷史不像是物理學或經濟學,目的不在於做出準確預測。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知道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未來的可能性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雖然我們無法解釋歷史做出的選擇,但有一點可以確定: 歷史的選擇絕不是 簡單的 為了人類利益 的最大化 隨著歷史演進,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對人類有益的文化就會成功擴張,而對人類無情的文化就會消失。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基督教是比摩尼教更好的選擇,或證明阿拉伯帝國比波斯帝國對整個人類更加的有利。 而原因就在於 “什麼是好的” 並沒有客觀的衡量標準。當然,勝利者永遠相信自己的定義才正確。但我們又為什麼要相信他們呢?基督徒相信,基督教擊敗摩尼教對全人類有益;但如果我們不接受基督教的世界觀,就沒有理由同意他們的想法。穆斯林也認為,穆斯林攻下波斯帝國對人類有益;但也只有在我們接受穆斯林世界觀的前提下,才會覺得確實如此。很有可能,如果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徹底消失,人類生活反而更好。 甚至還有的學者提出說,文化其實如同寄生蟲,而人類就是文化寄生蟲的宿主。寄生蟲就是這樣在宿主體內繁殖和傳播,從一個宿主到另一個宿主,奪取養分,讓宿主不斷的衰亡。並且寄生蟲從來都不會關心宿主過得好不好。根據這種說法,文化並不是某些人為了剝削他人而設計出的陰謀,而是因為種種機緣巧合所出現的心理寄生蟲,從出現之後就開始剝削所有受到感染的人。   社會科學領域中,博弈理論 有類似的論點。博弈理論告訴我們,在有多位參與者的時候,某些概念和行為模式可能對“所有”參與者都有害,但 這種模式 就是有辦法繼續 存在 下去。軍備競賽就是一個 著名的例子。很多時候,各國的軍備競賽只會拖垮所有彼此對立的國家,並不會真正改變軍事力量的平衡。 比如說,巴基斯坦買了先進戰機,印度就立刻跟進。印度發展核彈,巴基斯坦也有樣學樣。巴基斯坦擴編海軍,印度就立刻仿效。在這一切過程結束的時候,雙方權力平衡很可能根本和過去沒什麼改變,但原本可用於教育或醫療的數十億美元經費就這樣浪費在武器上了。然而,這種軍備競賽的 發展趨勢難以抗拒 。這就是種行為模式,像是病毒一樣從一個國家傳到另一個國家,傷害了所有人,只對行為模式本身有利,符合演化論上繁衍的要求。 歷史就這樣從一個岔路走到下一個岔路,選擇走某條道路而非另一條的原因總是神祕不得而知。歷史有太多的可能性,而許多的可能性最後都未成真。我們不難想象,歷史其實很有可能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過去,而從未發生科學革命,就算沒有基督教,沒有古羅馬帝國,沒有金錢歷史還是會繼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