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Nature雜誌總編輯:如何培養一個有價值的研究者

Nature雜誌總編輯:如何培養一個有價值的研究者

 

 

 

就在不久前,騰訊CEO馬化騰在知乎上提了一個問題:

 

“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在昨天剛剛結束的WE大會上,騰訊給了自家CEO這個問題一個自己的答案——腦科學

 

在第六屆騰訊WE大會上,自然集體總編輯Philip Campbell宣佈了與騰訊的合作——《自然》雜誌和騰訊合作推出“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Nature Research Awards for Driving Global Impact)”,重點關注腦科學領域研究,鼓勵青年科研人員批判性地思考其研究工作。

 

 

自2013年舉辦以來,騰訊WE大會一直是騰訊一個標誌性的年度科學夢想聚會,聚焦基礎科學的前沿研究,以及其對世界帶來的改變。

 

因此,騰訊WE大會每年的重點領域也能夠從側面反應騰訊的篤定領域,比如一直被馬化騰堅持的天文學、量子物理學,以及今年重點出現的基因工程和腦科學。

 

那麼,為什麼選擇腦科學這個特別的領域?昨天的8位演講嘉賓中,自然集團總編輯Philip Campbell的發言似乎最能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全球最權威的科學期刊,Philip Campbell在本次演講中敘述了在當今的變革時代,研究者面臨的幾大挑戰,以及如何培養一個靠譜的研究者:1、充足的基金;2、足夠的動機;3、期刊和編輯;4、有創造性,最後,如果你是一位年輕的研究者,腦科學可能是一條捷徑。

 

帶來了Philip的演講精華,以下,enjoy。

 

 

謝謝,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眼中的“變革性的研究”,並且介紹一下我們如何支援變革性的研究。

 

同時,我也會聚焦青年科學家,希望在座的一些年輕聽眾能夠受到啟發,知道你們雖然很年輕,但同樣可以做出貢獻。我會介紹一下,當有時候研究人員在一些變革性的知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或者他們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我們是怎麼樣幫助這些研究人員的。

 

首先舉一個關於變革性基礎研究的例子。這個人今天在螢幕上已經出現過了兩次,這也反映出他對大家帶來的啟發。愛因斯坦在1905年的時候才26歲,他的成果之一就是相對論,相對論實際上就是重新思考了我們人類對於質量、能量、速度的關係,以及物理定律,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在不到十年之後,也就是剛才第一個演講嘉賓就提到過廣義相對論,讓我覺得非常振奮。在我很年輕的時候,這樣的理論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樣對很多其他的年輕人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都是純理論。

更多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程式設計師交流互動平臺!

但重點是愛因斯坦的創新思維,他會去想,比如以光速或者這樣的速度旅行會怎麼樣,這本身就是一種變革性的思考。

 

另外,剛才我們也聽到過,在2016年的時候,第一次發現了引力波,這個照片是我在網上找的,但如果說愛因斯坦還在世,他一定會像這樣會心微笑。

 

 

那麼,基本的研究,它是怎麼樣對世界產生影響呢,對我們每天的生活產生影響的呢?相對論,實際上也會運用在很多的場景中,比如說在非常高速的情況下,或者說黑洞引力的情況之下。如果我們看一下衛星導航系統,或者我們看一下訊號從多個衛星傳到你的手機或者其他裝置的時候,瞭解到你在地球的定位,實際上就是要靠很多的因素,需要對誤差進行修正。

 

如果我們看所有誤差的來源,其中有一點就是和相對論相關的,因為我們的衛星傳的距離非常遠,它要把訊號傳到地球上,我們如果從廣義相對論的角度來看,你就會發現這裡面的定律。

 

我們一天需要有30多毫秒誤差的糾正,才能夠保證衛星位置的準確性,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理論給我們帶來的貢獻。

 

 

兩類年輕的科研人員

 

對於年輕的研究人員來講,今天我非常簡單的講一下,年輕的科學人員分為兩種:

 

第一種,真的希望探索世界運轉的本質,不管是物理的還是生物的一些規則。我所生活的環境就是這樣的領域。

 

第二種,現在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的研究人員是想改變我們和世界的關係。

 

我想講的一點是,我們要支援後一種人群,我們需要做出不同的事情,有的時候是很困難的,你需要為對社會帶來影響的科學家提供支援。剛才有一位講者提到過,我們要合作,你要和會受到研究影響的人交流,你要了解你該怎麼樣做,你做什麼樣的研究才能夠產生直接的影響,這就是我想強調的。這些人是希望通過研究給世界帶來直接的影響。

 

舉一個例子,這個和大家之前聽到的研究有所不同。我現在講的是關於城市交通的研究工作,距離我生活的城市倫敦不遠,我在帝國理工大學有一個實驗室,研究城市的交通系統,他們做了10-15年的工作,他們的發現對世界軌道交通的運轉產生了實際的影響。我們看一下中國的軌道交通,實際上是規模最大、受益的人群最多的,並且對世界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他們的研究發現降低了執行成本,在全球來看,10年期間減少了5億英鎊,對社會的好處是哪些呢?

1、節省了很多成本。

2、在執行方面,不同的巴士、地鐵系統、扶梯、直梯的運轉方式。

3、政府政策受到的影響。這些政策產生的影響是非常高的,比如說政府層面的,還有包括收費這方面的影響。

 

還有一方面我想單獨提一下,就是聯合生產這種研究,作為一個研究人員,你從專案一開始就要和將來的受眾一起合作,或者說你和受眾之間的連線的群體和你共同合作,我現在舉一個例子。

 

在這個專案初期的時候,形成了五個全球的聯合體,五個聯合體是由70多個城市軌道、交通執行商組成的,他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交流,然後研究人員還有使用者從一開始就進行了合作,在我看來這就反應出一種非常好的學術的問題,就是聯合研究。

 

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促進創新,它帶來的結果也是非常有適用性的,還有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社會影響,以及通過這樣的專案所產生的一些出版物、文章等,會讓大家產生一種文化上的變化,也就是說你對於研究價值的認可,應該更加廣泛,而不僅僅是看發表文章。

 

 

有價值的研究面臨那些挑戰?需要怎樣的支援?

 

但是,我們做有價值的研究有哪些挑戰呢?以及需要怎樣的支援呢?

 

這是《自然》雜誌最近發的一篇文章,我們看很多所謂聯合研究的例子,當我和全球的一些出資方交流時,我發現很多人已經意識到聯合研究的價值,在很多的領域都是這樣。

在這裡我還是要推薦下我自己建的大資料學習交流裙:805127855, 裙 裡都是學大資料開發的,如果你正在學習大資料 ,小編歡迎你加入,大家都是軟體開發黨,不定期分享乾貨(只有大資料開發相關的),包括我自己整理的一份2018最新的大資料進階資料和高階開發教程,歡迎進階中和進想深入大資料的小夥伴。
 

因為這些專案所帶來的社會影響現在比政府政策帶來的影響更大,所以大家都要去想,而且大家也意識到,作為出資人他們也需要支援,當然很多人也開始進行資金的支援,甚至是參與到這樣的合作當中。

 

 

有的時候需要多花一年的時間思考一下這樣的專案,要怎麼樣才能取得成功,需要有很多的出資方和政府意識到需要有這樣多餘的時間。

 

另外,我們需要改變對年輕的研究人員的激勵機制,這是一些年輕的研究人員,他們在開會。這是我在網上找到的例子,向大家展示一下。

 

 

他們的工作就是要對社會產生影響,有可能他們會在非常知名的雜誌上發表文章,但是對於他們的評估,不光要看他們出版的文章,還要看他們的研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所以,改變對年輕研究人員的激勵機制,包括他們的研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也要進行考慮,這個非常的重要。我們的出版雜誌等也需要改變,比如說我就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的總編,我們有很多這方面的文章,但是我們也和一個生物醫學期刊出版中心和麥克米倫出版社進行合作。

 

在自然集團內部,我們現在越來越關注對社會有用的題材,比如說自然植物、能源、氣侯變化、人類行為、地球科學等等,因為這些是要應對不同的問題,總體的一個話題就是可持續性,同時涉及到人類行為。

 

 

當我們在出版這樣的文章時,和之前相比會有哪些差別呢?你會發現,在內容上有一些新的領域是你之前不熟悉的。我要強調一下,我們這麼做其實不是說只有我們自己在創新,有很多的出版社也在這麼去做,但是我想強調這一點是因為現在像《自然》、《科學》等等這樣的雜誌在學術上是非常知名的。

 

我們現在這麼做,拓展出版研究的話題是非常有影響的,比如說大家看一下這個網頁上,這個裡面有很多的文章,包括第一個就是有一些欺騙性的汽車交易商,它實際上是阻礙電動車的銷售,是涉及到交通或者是電動車這個領域,有的時候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影響到汽車、電動車的銷售,影響到可持續性。

 

它實際上帶來的影響,是整個人類的問題,改變它其實可以帶來很大的影響。在這個的右下方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那就是看一下怎麼樣來生產或者是製造太陽能電池,我只是想把這兩種不同的研究進行比較。

 

 

為什麼是腦科學

 

最後,我想講一講大腦,大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器官。它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器官,它讓我們人類成為了人類,它讓我們有能力去探索,我們對人類行為和人類疾病的瞭解其實都是和大腦有關的,幾十年的神經科學的發展,有了很多的進展。

 

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足以幫助我們瞭解,怎麼樣讓人類有更好的行為。我們看一下癌症研究,幾十年前開始的癌症研究現在有了很大的進展,我並不是說神經科學不重要,我實際上想說的是神經科學其實很重要。

 

我們可以舉幾個簡單的例子,通過簡單的神經科學,而且是年輕的科學家所做帶來了變化。這個是光刺激神經元,這個是弗蘭斯發明的,他發現了光刺激產生的影響,後來人們就進一步探索,怎麼樣啟用大腦中的細胞,而且是通過光來啟用。人們通過一些細胞生物學來實驗,這裡放了一張照片,是在用小白鼠在做實驗。

 

另外我想強調兩個科學家,當然不只是他們在做這個領域的工作,同樣還有很多其他科學家也做了非常多的創新,但他們倆是這項研究的核心。目前,這個研究還在實驗室狀態,這個是MIT的Edward,他在2016年因為光遺傳學獲得了生命科學突破獎,通過光來啟用大腦當中的神經元和迴路。和他聯合研究的是斯坦福大學的Karl,他也獲得了同樣的獎項。在這個技術早期的時候,他倆在同一個實驗室合作,Edward當時是學生,Karl是導師,他們都是非常年輕的科學家。

 

Karl非常有意思,他一直想了解精神病,他是一個臨床醫生,所以他的病人都是有精神問題的人。要很長時間之後,他在實驗室裡面對白鼠所做的工作,才能夠真正在臨床應用。

 

我想講一個對大腦研究不同的做法,來看一下如何理解和治療大腦的疾病的案例。有一個年輕的研究人員,他希望能夠轉變在非洲偏遠鄉村,關於精神健康以及身體健康的一些狀況。我們發現的時候是在MQ慈善機構,這是在英國籌資的慈善機構。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年輕的研究人員,我們稱她為Ethel,她在麥克雷雷大學(Makerere University)。

 

 

右邊的這張照片,你可以看到她和她的同事在村莊裡面,和村民們一起工作,這些村民有的是HIV病人,有的是有抑鬱症或者焦慮症等。非常有意思的是,這些疾病會互相影響,比如說你有HIV,可能會導致抑鬱,如果你有抑鬱症,那可能又會影響你治療自己身體疾病的能力。

 

我認為她也是具有變革性的,雖然沒有那麼大學術上的影響,但是在全球,在世界經濟論壇、世界銀行以及其他地方,你都會看到她的身影,在YouTube也會看到她的身影,這至少反映出,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她是實際在村莊幫助解決問題,這也是一種創新的醫療保健。

 

同時,她也解決了一些交流的障礙,比如說羞恥感,在這樣的村莊,你可能不會很容易講你自己的問題,但是如果你能夠幫助別人交流的話,就可以打破這樣的羞恥感。

 

另外,以前身體的問題和精神的問題是分開治療的,這也是她和她身邊的同事所做的工作。其實這些人本身不是經過很多培訓的精神醫生,她的創新就是幫助這些人利用口頭精神治療的方式,如何能在更多的人群當中適用,也許可以在遠端技術的支援下,覆蓋的人群更多。

 

她也打破了貧窮和鄉村偏遠的問題,剛才大家看到,她在非洲的鄉村,我們也要思考貧窮帶來的負擔。現在我們有很多很好的技術,技術可以帶來非常大的變化,但同時技術也會改變社會的很多方面。

 

我們如果能夠減少貧窮,當然這也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只要我們減少了貧窮,那這本身就可以對人類帶來很大的影響。我們不要忘記,不僅僅要談技術、學術研究,同時我們也要改變社會狀況,讓上百萬甚至上億人能夠過得更好。

 

我們怎麼樣來鼓勵年輕的研究人員呢?剛才我講到過,我也提到過一些獎,現在有很多的獎針對於基礎研究,我們覺得應該推出一個主要針對對社會產生影響的研究獎項,尤其是針對年輕的科學家。

 

這些年輕人他們剛剛在實驗室做研究,或者做了幾年的研究,這是我所稱之的年輕研究人員。我非常高興的向大家宣佈,我們要推出一個新的獎,《自然》雜誌和騰訊合作推出“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騰訊是我們這個獎項的合作伙伴。

 

在2019年,這個競賽將會聚焦大腦科學,所以剛才我向大家舉的幾個例子,就是年輕的科學家從不同的視角看大腦,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接下來應該可以看到關於這個獎的相關視訊,再次感謝大家的傾聽!

 

 

關於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

 

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誠邀在過去5年裡建立了獨立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申請。申請人應對腦科學領域的科學發現有傑出貢獻,能證明其研究的應用或潛在應用會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亦即對經濟、社會、公共政策或服務、健康、環境或生活質量產生積極影響。

 

2019年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開放申請的時間為2018年11月4日,截至2019年2月9日。2019年7月將公佈候選人名單,2019年11月公佈獲獎者名單。評委會主席由《自然》總編輯Magdalena Skipper擔任,評委會成員包括自然科研的相關編輯,以及外部獨立專家

更多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程式設計師交流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