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C2B,馬化騰公開信裡的新“宴席”|一點財經

C2B,馬化騰公開信裡的新“宴席”|一點財經

2011年到2018年,從“開放·共贏”到“開放·共生”。

八年的時間裡,騰訊一年一度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開發的主題,八年未變。但今天不同的是,在同樣的開放心態下,騰訊正在開闢ToB的新賽道。

“接下來,騰訊將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10月31日,大會前夕,馬化騰按慣例釋出的公開信,明示了它的這一轉變。

20歲的騰訊,希望憑藉自己在消費網際網路的積累,織好又一張產業網際網路,為未來20年的增長尋找新的支點。在這一場從C到B的遷移中,騰訊勝算幾何?

01|騰訊擁抱C2B

10月31日,騰訊控股股價上漲5.87%;11月1日,其股價收漲4.05%。11月2日中午,重回股價300。

連漲背後,是騰訊正式的ToB宣言。10月31日下午,2018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召開前夕,馬化騰在給合作伙伴的公開信中表示:“接下來,騰訊將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

就在一個月前,騰訊時隔六年宣佈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整合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已向外界傳遞出明確的ToB轉向訊號。

其實,從2015年提出“網際網路+”開始,騰訊就已開始探索ToB領域,涉足零售、醫療、汽車、旅遊等產業。2018年二季報顯示,“其他業務”(支付及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1%至174.96億元,首次超過社交網路,排在第二位。

直到最近的組織架構調整、公開信,騰訊正式宣佈跨向另一條跑道。

數字化浪潮全面席捲而來,在掠過個人與消費端後,正在縱深向企業、產業、政府鋪開。中國資訊化百人會披露的資料直觀地展現了這種轉變。

資料顯示,以資訊科技、軟體等為代表的基礎型數字經濟,在經過早期的高速增長後,於2007年開始增長放緩。當年,基礎數字經濟在數字經濟中的佔比大幅下滑至47.1%,此後一路下滑。

相反,隨著數字化與農業、生產製造、旅遊服務等傳統產業的結合,融合型數字經濟近年來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並逐漸佔據主導地位。2016年,融合型數字經濟在數字經濟中的比例已高達77.2%。

在融合型數字經濟快速背後,是一二三產業仍然旺盛的數字化訴求,是對網際網路、對技術的更深層次渴求。對每一家ToC、有一定技術積累的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這也正意味著廣闊的ToB市場。

 “伴隨數字化程序,移動網際網路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網際網路,向下半場的產業網際網路方向發展”,馬化騰在公開信中做了這樣的判斷。

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半場,騰訊憑藉著10億流量,以社交、支付、遊戲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橫行江湖。隨著下半場的到來,在消費網際網路之外,騰訊想給自己構建另一個網路,即產業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與產業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騰訊決心集全公司之力,迎接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在11月1日的大會上,作為新近組建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的負責人,騰訊高階執行副總裁湯道生做了開幕致辭。

如果說,過去20年,網際網路的增長主要來自ToC領域,那麼未來20年,網際網路的重要發展將來自To B領域。

而對想要“連線一切”的騰訊來說,它之前主要是在C端,連線人與人。而現在,對騰訊來說,簡單的連線時代已經過去,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線也已經開始。

在通過構建人與人的連線,騰訊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和技術。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的來臨,通過實現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線,它正在將這些資料與技術更大限度地開放給外界。

通過這些資料、技術,企業打通從生產製造到終端消費服務全鏈條,觸達使用者,從單純地提供產品到向用戶提供服務,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甚至找到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增長點。

這就是騰訊的C2B,即從消費到產業。

02|從“食材提供”到“滿漢全席”

今年6月,“遊雲南”APP和七個相關小程式上線,使用者可線上找景點、找廁所、識別植物……

它由雲南省旅遊委聯合騰訊推出,騰訊旗下小程式、微信支付、騰訊雲、騰訊AI Lab、騰訊優圖實驗室等參與其中。

“遊雲南”開發試推時,騰訊參與的這些部門還分散在各事業部裡。而到了9月末的那次組織架構調整,這些部門大部分被匯聚到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

CSIG以騰訊云為根基,整合了醫療、出行、教育等產業平臺,集中了騰訊在安全、AI、LBS等領域的技術力量。

這正是騰訊此次組織架構調整對其發展ToB業務的意義所在。與ToC需求個性化、專注的打法不同,ToB需求多而雜,需要一支能集中面向B端的團隊。顯然,整合多項資源與技術的CSIG更有利於ToB業務的開展。

在公開信中,馬化騰也強調稱,希望未來在與客戶的合作中,騰訊的業務介面更加集中,合作規則更加清晰,資源能力更能形成合力。

當然,在發展ToB業務的過程中,企業微信、音視訊、小程式等騰訊優勢資源和能力,也將發揮重要作用。比如“數字廣東”下的“粵省事”,騰訊開放了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提供微信入口,當地市民在小程式上完成身份認證後可辦理近300項公共民生服務。

資源的整合,為騰訊提供模組化的解決方案提供了基礎。針對不同需求,以馬化騰的話來說,騰訊能提供“食材”,能“炒菜”,能做“宴席”。

其中,“食材”指的是基礎工具和能力,主要面向的是有自身數字化方案的企業(政府),比如騰訊向大眾點評、58同城、摩拜等提供雲服務;

“炒菜”指的是多種食材搭配,針對的是有一定數字化、資料積累的企業(政府),比如“粵省事”;

“宴席”指的是多樣化、系統化、安全可控的商業解決方案(BaaS,即Business as a Service),比如“遊雲南”背後的“一部手機遊雲南”專案。

通過提供多樣、模組化的解決方案,騰訊的的定位也是多重的,“聯結器”、“工具箱”、“生態共建者”。但總的來看,它是數字化基礎服務提供商。

03|共生者的自覺

這場ToB的競爭,其實早在“網際網路+”時就已出現了苗頭,那時更多的是像騰訊一樣的默默探索者。如今,大幕才剛剛拉開,一切仍是未知,畢竟,先行一步只是策略,不是目標。

其實,從歷史來看,騰訊曾有過多次“後發先至”,比如它的遊戲、門戶、視訊和支付,出現時均已有先發者,但仍然後來居上。

在這次的產業網際網路競爭中,騰訊是否也能延續上述行業的命運,目前還無法下定論。不過,在這個賽場上,它無疑是一個目標清晰、有實力的競爭者。

騰訊一直擁有的是ToC的基因,這是外界對其ToB業務產生質疑的根源所在。但是從騰訊自身的理解來看,它發展產業網際網路最終服務的物件依然是人,依然強調終端的體驗。

產業網際網路不僅僅是ToB、ToG,歸根結底也是ToC。“騰訊將利用服務C端使用者的經驗,幫助B端夥伴實現生產製造與消費服務的價值鏈打通,以獨特的C2B方式連線智慧產業,服務產業,也服務於人。”

對於活躍使用者體量達到10億的騰訊來說,巨大的流量,以及此前與企業、政府的合作經驗,無疑為它奠定了ToB基礎。湯道生透露的一組資料顯示,在過去八年的開放中,騰訊為10億使用者提供了支付便利,成就2000多萬的合作伙伴獲得數百億收益,幫助一萬多項線上政務覆蓋5億人群。

在C端積累的、多樣化的生態,同樣為騰訊ToB業務提供了支撐。從支付、社交、小程式視訊到雲,騰訊的這些產品在行業中均處於數一數二的位置。馬化騰在公開信中也強調稱,騰訊“具有連線國內最豐富場景和網際網路產品的生態服務能力”。

新時代下,所有的競爭都需要依靠技術來實現,而經過20年的積累,騰訊完成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包括大資料、AI演算法、雲技術等。

三一重工是國內製造業的典型代表之一,每5分鐘生產一臺挖掘機,每1小時生產生產一個風車。通過與騰訊合作的“根雲”,它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機器出現工程裝置故障時,2小時到場,24小時檢修完工。

數字化時代,資料與安全是重中之重。2016年,騰訊就成立了七大聯合實驗室,其中雲鼎實驗室重點關注雲主機與雲內流量的安全研究和安全運營。通過天御反欺詐系統,騰訊雲已累計發現惡意網際網路金融行為超過四千萬次,挽回損失超過一千億元。

當然,正如馬化騰在公開信中特意強調的那樣,騰訊對To B業務的清晰認知還在於它對自身“助手”的定位:“騰訊並不是要到各行各業的跑道上去賽跑爭冠軍,而是要立足做好‘助手’,幫助實體產業在各自的賽道上成長出更多的世界冠軍。”

在與外界合作中,騰訊的形象似乎一直是溫和的,不主導,不控制。到了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更是如此,正如此次合作伙伴大會的主題那樣,它與合作伙伴的關係是共生——“兩種不同生物之間所形成的緊密互利關係”。

04|結語

國際象棋大師卡帕布蘭卡說過,要想贏,首要工作就是研究殘局。當然,現在的產業網際網路僅僅剛開局,還遠未到“殘局”的地步。

在這場產業網際網路的競賽場上,網際網路和技術玩家無疑佔有優勢。雖然行業頭部的企業已相繼形成了自己的數字化儲備,但仍然有大量的企業急需外援。

在去中心化的時代,所有的企業都試圖將自己的觸角伸向終端使用者,建立與使用者更直接、更緊密的連線。從這一角度來看,在C端市場上稱雄的騰訊無疑擁有著天然優勢。

來源:一點財經(http://www.yidiancaijing.xin/)

作者:邱   韻

編輯:劉   煜

封面:鄧   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