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京東的軟體產品經理筆試覆盤

京東的軟體產品經理筆試覆盤

神特麼,做過的一些產品經理的題對技術崗入門新手的都很友好,一般都是一些想法分析之類的題目。直到碰到了京東的,考的就是你對專有名詞的認識,下面來複盤一下為今晚的迅雷攢人品。後來事實證明,真的懸:

1、BOM成本:

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s,簡稱BOM)是描述企業產品組成的技術檔案。在加工資本式行業,它表明了產品的總裝件、分裝件、元件、部件、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間的結構關係,以及所需的數量。

2、PRD、MRD、BRD的呈現順序

prd是產品需求文件

受眾:開發人員

目的:讓開發知道如何把需求按產品經理思路開發。

重點:需求邏輯、需求描述、需求原型。

mrd:市場需求文件

受眾:boss,運營,市場銷售

目的:讓市場、銷售人員知道產品優勢,更好向使用者介紹產品優點。

重點:需求描述、需求能為使用者帶來什麼便利。

brd:商業需求文件

受眾:boss,投資人,股東

目的:讓老闆知道你的需求是什麼,如何給公司盈利。

重點:需求描述,盈利模式

所以順序依次是:BRD->MRD->PRD,具體參考部落格

3、FR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Doc)功能需求文件

4、FDC的職能範圍

RDC:分撥中心,用作物流運輸節點上,彙集貨物,然後按照合理的運力再次分配; FDC:轉運中心,二級倉庫類似,用做暫存貨物,用以拼整車、正線路發運;只是為了攢貨用。

5、UGC(順便提一下PGC和OGC)比較成功的案例

UGC(全稱為: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使用者輸出內容)主要是通過激勵使用者生產內容,形成社群氛圍。 UGC模式以Web 2.0的部落格,論壇為主要代表,任何一個使用者都可以在平臺上創造內容,供別人分享。現在,仍然後很多的論壇、微博的使用者仍然保持活躍。 PGC(全稱為 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即專業人士輸出內容),主要通過專業人士生產內容,共使用者瀏覽。 OGC(全稱為 Occupat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 即職業生產內容),主要通過具有一定知識和專業背景的行業人士生產內容,並且這些人士會領取相應的報酬。 PGC和OGC相對容易區分,生產內容的使用者領取報酬的模式屬於OGC,比如一個企業的官方網站,內容主要靠這個公司的職工進行採寫,生產出來供使用者瀏覽,這是典型的OGC。 如果是具有專業背景的使用者出於愛好在網站上分享自己的見解,這種分享完全是自發的,也不求回報,那麼就是典型的PGC模式,在國內,PGC模式的代表有知乎,果殼網等。

6、產品架構

參考資料

從抽象到具體來說就是: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

10、反應使用者粘性的指標

最直接考核指標就是pv/uv的平均值,值越大,也意味著網站使用者粘度也高。同時,使用者停留時間和直接跳出率也是比較重要的引數。

附上使用者指標的一些解析

11、產品需求文件包括的部分:專案設計文案,實現技術,專案評估,產品原型圖

應該包括除了實現技術外的其它部分,具體可參考部落格

12、SKU

Stock Keeping Unit(庫存量單位),是對於大型連鎖超市DC(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的一個必要的方法。

13、產品上線初期,關注以下哪個引數:ROI、DAU、ARPU、GMV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使用者數量,通常DAU會結合MAU(月活躍使用者數量)一起使用,這兩個指標一般用來衡量服務的使用者粘性以及服務的衰退週期。

ROI:投資回報率(ROI)是指通過投資而應返回的價值,即企業從一項投資活動中得到的經濟回報。

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即每使用者平均收入。用於衡量電信運營商和網際網路公司業務收入的指標。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是成交總額(一定時間段內)的意思。

綜上可知應該關注DAU。

14、KANO模型

分析使用者需求對使用者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效能和使用者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係。

詳細的影響圖表及解析可參考文章

需要掌握的工具:Axure、MS Viso、Excel、SP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