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30歲那年轉行,離開通訊擁抱網際網路

30歲那年轉行,離開通訊擁抱網際網路

點選上方“程式人生”,選擇“置頂公眾號”

第一時間關注程式猿(媛)身邊的故事

640?wx_fmt=jpeg

圖片源自網路

作者

嶽京杭

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授權。

本系列分三部分:

上: 通訊從業經歷

中: 轉行的原動力、計劃、行動

下: 網際網路從業經歷

上:通訊從業經歷

最近兩年,陸續有朋友向京杭君尋求轉行建議。細聊之後,背後動機大致相同,迫切而現實:各種原因當初選錯行業或工作,希望在還有能力糾正的情況下,奮力一搏改變人生軌跡,更上一個臺階。

「經緯張穎」說過一句話,京杭君深表認同。

我覺得每個人的人生成長大概都會有七到十個十字路口,在每個十字路口你基本上都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果你做錯了選擇,走了岔路,你只要能快速地發現,能回來,大概就還能往你想的生活跟工作的方向發展;如果你十個路口連走錯三四個,就會越走越偏。

“個人奮鬥固然重要,也要考慮歷史程序”,聽沒聽過,熟不熟悉? 說的就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做錯了選擇,走岔了路,要怎麼修正?成長的十字路口,京杭君曾走岔好幾次,每次糾正都付出了巨大代價。其中一次為畢業後第一份工作選擇了通訊行業。

12年研究生畢業後,京杭君正式入職「三星電子中國通訊研究院」,從事手機通訊協議開發相關工作,摸爬滾打幾年,看透了這個行業,痛下決心計劃轉行,一翻調研之後選擇了「資訊流推薦」演算法崗位,人工智慧的一種應用場景。15年到「獵豹移動」,16年到「百度」,17年離開北京,到杭州一家網際網路大公司。轉行兩年,收入提升兩倍,幅度是原來在三星不敢想象的,過程有曲折有幸運。

轉行意味著進入一個陌生的工作場景,需要重新適應,跨度越大,代價越高,迷茫和陣痛在所難免,一旦跨過這道坎,轉行成功,看到的就是另一番風景,海闊天空,廓然開朗。

覆盤當年和通訊結緣,離開通訊到網際網路的整個轉行歷程,有關北漂,迷茫,思考,選擇,行動,陣痛,改變,和繼續前行。希望對初入職場的新人有所幫助。

01  北郵研究生

640?wx_fmt=jpeg

09年京杭君從西安一所大學畢業,到北京投靠一位初中同學,正式成為一名北漂。在同學租房裡住了一週後,聯絡上了北郵的研究生導師,進入實驗室開始接觸專案,至此和通訊行業真正結緣。

北郵號稱「資訊通訊的黃埔軍校」,在通訊行業有著廣泛影響力,校友遍佈包括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華為、中興為首的民企,諾基亞、愛立信、思科、高通等知名外企的整個通訊生態圈。在那個通訊行業尚未衰落,網際網路還沒有「BAT」說法的時代,北郵畢業生的就業水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度令其他兄弟院校羨慕嫉妒恨。

京杭君當時所讀的「資訊與通訊工程專業」呢,光研究生一屆就招了12個班,一個班70多號人,一屆就是800多號人,加上計算機電子等其他相關專業,每年都向社會輸出大量的技術型(程式設計師)人才。

京杭君所在實驗室大Boss,號稱北郵通訊的三大牛導之一,是所有到北郵讀通訊專業研究生學位的首選。所謂牛導,是指在本行業有一定影響力,申請國家、企業的專案和經費有一定優勢。所以本實驗室所做的專案水準相對較高,福利相對較好,畢業生就業能力相對較強。學生相對會被其他實驗室的同學高看一眼。

以上是背景,身處這樣的環境中,加上通訊這個行業相對封閉(遠不如網際網路技術圈開放),實驗室跟外界交流也少,很多學生處於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中,按部就班地做著導師安排的專案,當然,出去實習也是不被允許的,實驗室跟某些公司一樣,早晚刷指紋。

記得09年開學不久,京杭君和另外一位同學邀請一位剛碩士畢業的師兄擼串取經,師兄學業非常優秀,本科gpa 前5/500(碩士階段都不太注重考試成績),他在「MTK」工作,動情之處,師兄大發感慨,遺憾沒有去得了「愛立信」,因為那個時候全球金融危機,他所做的方向沒有開放招聘。多少可以反映出當時通訊專業畢業生的行業和公司選擇傾向。

02  畢業

光陰似箭,轉眼兩年過去,已經到研究生2年級的暑假,實驗室專案階段性告一段落,後續事項主要交接給師弟們負責,開始準備找實習機會(這個時候出去實習在實驗室裡是不允許的,所幸自己導師比較開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實驗室裡另一位老師名下跟京杭君同一級的一位學生,該暑假出去實習,回來後給記過處分),半個月後開始海投簡歷,忘記具體投了多少份,主要在網際網路和通訊行業。得到5個面試機會,4個失敗,三星電子通訊研究院「通訊協議開發」崗位面試通過,其時4G在國內產業屆落地速度加快,實驗室專案經驗跟這個崗位要求高度匹配。於是一週後就開始了白天在三星實習,晚上在學校實驗室幹到11點,兩個場景切換。

整個研究生第三年,基本都在三星實習,為什麼沒去嘗試別的行業和公司呢?這是一個現實版「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的真實故事。

京杭君讀研第一年沒有拿到獎學金,後面兩年,一個導師下面的幾個同學平分幾個獎學金名額,剛好夠大家抵學費,生活費就靠實驗室發「工資」,剛開始一個月300多塊,最多的時候1300多,印象中是這個數。靠著每年6000塊的助學貸加第一學期從家裡湊齊的8000多塊錢,硬撐了兩年。

11下半年在三星實習,200RMB/天,一個月滿勤稅後能拿到3000塊左右,對一個尚未走出校園的學生而言是一筆鉅款。原生家庭嗷嗷待哺,外加畢業季的各種花銷和畢業後的租房等需要花一大筆錢,請假出去面試都得仔細權衡一翻。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馬上面臨畢業選擇,當時有幾個選擇:

1.運營商的下屬國企(100%解決北京戶口, 工資很低);

2.網際網路公司(解決北京戶口概率幾乎為0, 工資高);

3.三星電子(往屆100%解決了北京戶口,本屆大概率解決但不保證,工資介於1、2之間)。

對應大部分計劃留京的畢業生而言,應屆生身份第一份工作拿到北京戶口幾乎是唯一的機會,工作可以換,而北京戶口只有一次幾乎。京杭君也不例外,而且京杭君改善家庭經濟狀況意願非常強烈,更為難得的一點,在學校實驗室搞了這麼長時間的通訊,眼下國家行動通訊網路正要從3G向上升級到4G,而在三星有機會到一線去見證這個過程,所以三星成了最好的選擇。

京杭君同一宿舍不同導師的一位同學,在百度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之間選擇了後者,工資一個月不到7000塊,2年後(14年)拿到戶口又去了百度,16年京杭君也去了百度,時不時約個飯。

京杭君同一導師的幾位同學去向如下,基本都在通訊行業內:

1位到本校繼續讀博;

1位到中國移動總部,解決戶口;

1位到中國移動設計院,解決戶口;

1位到中國移動設計院,解決戶口,後續到思科和亞馬遜做銷售;

1位到中國聯通設計院,解決戶口,後面跳槽到一家證券公司做分析師;

1位到北京微軟,未解決北京戶口。

03  三星電子

640?wx_fmt=jpeg

11年8月份去三星實習的時候,3件對三星手機影響深遠的的事情正在發生。

1 .三星剛剛開啟戰略轉型,全面由功能機轉向安卓(Android)系統,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策。

2. 當時GALAXY Note開發已經到了後期, 我所在的協議小組有幾個工程機在用。看到Note的第一感覺是,“這麼大個螢幕,打電話蓋住了半張臉,真有人喜歡嗎?”,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三星引領手機大屏時代。

3.國內4G網路商用部署加快了步伐,為後面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在功能機時代,三星手機一直是個跟隨者,藉助安卓系統、大屏、和4G網路在國內普及帶來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爆發,三星手機翻身,一度如日中天,智慧手機出貨量全球第一,和蘋果分享了整個智慧手機行業的全部利潤。後續又被國內一眾安卓廠商狙擊,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在三星工作將近4年(算上實習)的時間裡,有幾件事情對京杭君觸動很大。

戶口

12年三星電子通訊研究院大概招了40多位應屆生,入職半年後,戶口指標下來,覆蓋面不到二分之一,分配方案是大家抽籤,京杭君不幸沒抽到,後面覆盤這裡面有太多可操作的空間。原來從hr部門得到的反饋是個打分方案,京杭君來得早,工作表現比較好有一定優勢,然而並不是,只能說 too simple ,native。而這徹底打亂了京杭君原計劃在北京紮根的整個職業規劃。為此鬱悶了好幾個月。

發展

京杭君所在的通訊協議組,十幾個人,基本都是碩士,北郵的佔三分之二以上,他們學歷個人資質都不比我差, 入行比我早,平時工作技術含量也不高,新人出頭的機會在哪裡?他們的現在就是5年後的自己,而這並不是京杭君所期望的。

房價

京杭君的mentor是一位北郵的師兄,跟他聊天得知,師兄06年畢業,他們畢業時的起薪跟6年後的12年差不多,而房價在6年間漲了三四倍,師兄畢業一年後(之前實習一年),家裡幫了點忙,20萬左右首付在回龍觀買了120坪的房子,而京杭君呢,家裡幫不了忙,急需反哺,房價卻在繼續上漲,如果在在三星繼續待下去,以這裡升職加薪的速度,在北京買房實屬無解。

綜合上述三點,基於既定的遊戲規則,這裡沒有出路。於是開始思考,路在何方。落戶失敗既成事實,出路一時也找不到,那就爭取各種機會更多更快掙錢吧。不同於後面三家公司,這份工作帶有某種三星或行業特色。

加班

在北京三星電子是為數不多給1.5倍加班費的公司,聽老同事說,早幾年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加班工資比正式工資還高,那時北京房價還低,兩年下來首付妥妥的,真羨慕那個時候。

組織上的領導也是實習時的面試官,一年後才知道,原來在學校是同一個實驗室早幾年畢業的師兄,他偏向於安排新人加班。剛畢業的新人極度需要用錢,又有精進業務的強烈意願,所以也樂意接受加班安排。

那時一個月季度可以申請加班時間上限為108小時,平均到每月36小時,加滿36小時加班費大約為月工資30%左右,這麼算下來相比當時的BAT等網際網路公司,薪水其實也不低。

制度的出發點往往都是善意的,執行起來有時候就變了味。比如這裡的加班費,很多時候就成了為了掙加班費而加班。法定節假日3倍加班工資更是成了某種福利,只有表現好或者和領導認可才能申請加班。久而久之,被認為理所當然的加班費,一旦公司效益不行,控制加班的時候,收入減少人們變得不可接受。

出差

業務特點經常需要出差,到杭州,廣州,深圳,南京,香港等城市跟中國移動研究院,華為,高通等廠商的同志,分別代表終端廠商,運營商,網路裝置商,終端晶片廠商除錯4G試商用網路和4G手機的各種通訊協議問題。

老人有家庭,也看不上這點差補,一般不樂意出差,所以跟京杭君同一年入職的小夥伴就成了出差主力,12年,13年差不多一半時間在外面出差,辛苦歸辛苦,對於一個沒怎麼見過世面的屌絲而言,航班出行,中檔酒店,外加差補,還有機會跟產業鏈上不同位置的同行交流,倒也樂在其中。

出差的幾年間養成一個職業習慣,從機場到酒店,酒店到工作地點之間出租車途中,拿著工程機看4G訊號的強度,目睹4G網路一步步在全國鋪開,全然不知產業升級對一線的通訊人意味著什麼?

大概畢業一年後,還清了家裡外債和自己本科和碩士7年間的欠下的助學貸款,開始琢磨出路。

中:轉行的原動力、計劃、行動

04 股市初體驗

640?wx_fmt=jpeg

應屆生身份第一份工作沒能解決北京戶口, 對於一個在北京受過高等教育、有過生活經歷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後續留京生活的種種不便。戶口就像內褲,穿著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空檔就會有一種莫名的不安全感。

身邊留京的同學基本都解決了戶口問題,感覺彷彿被一個群體拋棄,有過類似經歷的人大概能體會到京杭君當時的無力感。紮根北京註定會比那些已經落戶的同學艱難,但仍未放棄。工作之餘開始思考如何快速地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 因為相對加速增長的房價和日漸見長的年齡, 到底能不能留下來,就看這兩到三年的造化。

工作一年後還清債務,稍有餘錢,開始研究股市,為何選擇股市? 因為較早就懂得了一個道理:

1.  打工或者業餘兼職做外包本職上都是同一種模式,出賣自己的時間,一份時間只賣一次,身體不適就不能進行,長遠看缺乏可持續性,天花板低;

2.  投資理財是當代社會人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越往後對財富積累影響越大,這是一項能帶來「睡後」收入的方式,長遠看,值得花精力去研究。

3.  股市入場門口低,不受場地制約。利用業餘時間可進行,跟平時上班不衝突。受過高等教育,研究、邏輯能力得到長時間訓練,理論上具有某種可行性。

4. 進可攻退可守,做不好繼續上班,萬一做好了就可以當做主業來做,簡直完美。

一起租房的有個本科同學,他北理工碩士畢業在思科做銷售(相比京杭君,這位同學意識更超前,目標更明確,現以是某明星創業公司總監,有關他的經歷,可以另寫一篇)。兩人差不多同時關注到美股,先後開了賬號。

為什麼選擇美股而不是A股,當時是這麼考慮的:

1. A股烏煙瘴氣,買方和賣方勾結,散戶絞肉機;

2. 我所熟悉的公司都在科技行業,全球最好的科技公司基本都在美股上市。

13年六七月份,開始調研美股, 混跡「雪球財經」、「Seeking Alpha」,發現了「特斯拉」電動車,研究了一週,激動不已,當時有個說法,「汽車界的蘋果」,這直接加速了京杭君的開戶程序。

八月份開好戶,找同學親戚湊了10萬RMB(輸的起),發現「特斯拉」的時候,股價80美元左右,等開完戶漲到110多,機會不等人。巴菲特說過,好公司好價格才值得買入,嫌貴,一直沒有買。

彼得林奇說過:“普通人因為自己生活或工作經歷,比專業人士更早獲得市場訊息”,太他媽的對了。 畢竟從事的是科技行業,而傳統科技公司成長慢,網際網路行業公司造富神話此起彼伏,注意力自然而然落在了網際網路行業,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這類公司財報,體驗產品,調研市場佔有率,分析商業模式等等不一而足。買過40USD一股的Facebook,50的奇虎360,150左右的百度,時間飛快,賬戶漲漲跌跌,轉眼到了13年底,增值一倍。

行情好的時候,遍地股神,感慨股市真是知識變現的好戰場,勝利帶來過分的自信。找堂哥從老家民間借貸20萬,年化利息12%,14年初追加投入股市,股票賬戶市值40萬RMB。幻想以13年的業績水平,兩年內即可北京買房,財富自由亦指日可待,一切歲月靜好。

而然事實是半年後(14年中),賬戶只剩下20萬RMB,除去13年盈利,還虧了10萬本金。加之美股晚上(北京時間)開盤,養成了盯盤的壞習慣,晚上醒來第一件事是瞄一眼手機股票行情,對健康亦造成不良影響。

反思和覆盤,導致業績不好的原因有:

1. 2到3倍槓桿,一旦遇到大幅回撥,被迫割肉平倉;

2. 頻繁操作;

3. 把握不好賣出時機(會賣的才是師傅)。

回頭看,當初選擇的股票到現在都漲了好幾倍,求勝心切,高槓杆和頻繁操作,對市場缺乏敬畏之心,非常不利於股市投資。

本來經濟基礎不牢固,虧錢更心虛。反思股市投資是一項長期事業,不可操之過急,風控第一,先考慮如何不虧錢。適時調整計劃: 目前不宜投入過多精力,先把本職工作做好,打好根基,以圖長遠。

05 決定轉行網際網路

到14年8月份,算上實習時間,已經在三星電子呆了3年,因工作關係,跟通訊產業鏈上下游同行有過不少接觸,大家對行業前景看法普遍悲觀。加之通訊是一個大廠商的市場,作為個體,求職選擇有限,跟熱火朝天的網際網路行業天壤之別。

當時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已經受到不小衝擊,業績下滑,作為一個員工能直接感受到的是所在部門組織調整。旁邊一個80多人的部門被優化,一部分人被調到其他部門(京杭君所在部門接納好幾位),一部分合同到期不續簽,賠償N+1。據說這在三星中國通訊研究院10幾年歷史中還是頭一回,中年危機話題在內部又一次引起不小討論。

面對裁員賠償,有人歡喜有人愁。

1. 在市場有競爭力並且想出去的,爭取被裁名額,高高興興,痛痛快快拿賠償找下家;

2. 溫水煮青蛙多年的則是另一番景象。

這一年,身邊朋友工作上有一些變動。

1. 年初,研究生宿舍一個同學從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跳槽到百度,薪資翻翻。

2. 5月份,表弟從一家傳統安全公司跳槽到百度,薪資上漲2倍,比京杭君上面那位同學還高,當然比京杭君也要高。要知道京杭君這位表弟本科畢業(一所普通二本學校)不到兩年,京杭君曾經輔導過其中考、大學報考、專業選擇(其本科亦讀了通訊工程),觸動不小。

3. 同齡但比京杭君早入職的兩位同事,一位去了騰訊,一位去了百度,他們都離開了通訊或手機行業。

4. 阿里巴巴上市,研究生對面宿舍同學畢業去了淘寶,上市前分到一些期權,按上市價算價值100W RMB左右。

30歲在即,不轉行也許今後再無能力轉行,以上,身邊的案例,讓京杭君下定決心,轉行網際網路。而這時,公司內部的一些變化利好京杭君的轉行計劃。

1. 4G通訊技術,無論網路端還是終端,逐漸穩定;

2. 三星手機從以往的機海戰略轉變為精品戰略。

上述兩點,導致京杭君所屬終端通訊協議組工作量減少,找當時技術上的領導商量,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1.  繼續留著這裡,毫無紮根北京的可能,計劃轉行網際網路,也許還有希望;

2. 需要時間學習新技能,希望少安排一點工作;

3.  年終考核差評本人來背,利好團隊。

領導默許,希望不要影響其他同事工作狀態。

06  行動

喬布斯在05年斯坦福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中講過一個故事:「人生中的點點滴滴怎麼串連在一起」,在我的經歷中也有過幾個這樣的時刻。

網際網路公司這麼多,去哪家公司能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  當然前提是有能力進得去。做美股分析調研科技網路公司的經歷給了很大幫助,目標清晰明確。

1. 公司所從事的行業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已經或者有潛力構造護城河;

2. 公司短期不會死掉,未上市,估值不高,創始人有分享利益的意願;

3. 創始人有過創業經歷,能力得到過證明,有較大概率確保公司能做大。

14年十月份左右,在京杭君選擇中,有這麼4家公司,排名依次是:

今日頭條

創始人張一鳴83年生人,年輕有為,在頭條之前做過做過酷訊、九九房,飯否等。

C輪估值5億美金,商業模式(資訊流廣告)已經被百度、雅虎等公司被驗證過。

滴滴打車

創始人程維83年生人,能力在阿里巴巴得到過證明。

打車行業空間巨大,已經具有巨頭的樣子。

小米

雷軍,不用介紹,當時估計已經不低。

11年小米到北郵招聘,京杭君當面跟二號人物林斌請教過一個嵌入式崗位招聘要求。

在三星做手機也對小米手機的成績有所耳聞。

美團

王興,前面有過校內,飯否經驗

O2O在當年火得不行

目標有了,一方面打聽在這些公司裡面有沒有熟人,一方面從他們官網找招聘崗位資訊,根據招聘要求和自身實際情況,確定將來從業方向,學習新的技能。 到15年3月底,三星的合同結束之前,還有將近半年的時間來準備。

下:網際網路從業經歷

07 選擇大於勤奮

“如果你在火箭上有一個位置,別計較坐在哪兒。先上去再說”。

                                                  ----前谷歌CEO施密特

有同學會問,為什麼在你的候選名單裡是「今日頭條」、「嘀嘀打車」、「小米」、「美團」,而不是更為強大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三家公司在網際網路行業簡稱BAT)。

在世界範圍內,BAT都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但他們已經比較成熟,好比一個人的青年或中年,高大威猛,要繼續成長相對有限。而「今日頭條」,在當時(14年下半年)還是幼兒或少年,既過了可能夭折的危險期,又展露了茁壯成長的潛質。這個時候加入公司,猶豫坐上了一輛快速行進的火車,哪怕打個盹,車也會拉著你前進。人們把這叫做「上車」。

加入這種快速增長的公司具體有哪些好處,拿今日頭條舉個例子。

首先,財務上享受公司增長的紅利。

看一下今日頭條的融資歷程(資料來自網路,不一定準確)

  1. 天使200萬人民幣    12年初    海納亞洲等3家公司

  2. A輪200萬美金    海納亞洲

  3. A+輪100萬美金    12年底    海納亞洲

  4. B輪融資1000萬美元投後估值6000萬美元    13年年中    海納亞洲、DST

  5. C輪融資1億美元投後估值5億美金    14年6月    紅杉領投、微博跟投

  6. D輪融資10億美元,投後估值110億美元    2016年年末    紅杉資本、建銀資本等

京杭君有個同級(12年畢業)校友,畢業後在搜狗工作一年,13年年初加入今日頭條。大概是第15號或16號技術工程師,當時公司總共60號人左右,13年年中公司B輪融資投後估值6000萬美金,假設他加入頭條時公司配給他的期權,這個時候值5萬美金(30萬人民幣左右,非常保守的估計), 四年歸屬。時至文字寫作,網上訊息,今日頭條尋求新一輪融資,估值300億美金左右。那麼,從他加入頭條,到現在5年時間,他的這筆期權咱們毛估一下:

  1. 增值 300億美元(姑且叫做F輪) / 6000萬美元(B輪) = 500倍

  2. C輪融資稀釋(5億-1億)/ 5億 = 80%

  3. D輪融資稀釋(110億-10億)/ 110億 = 91%

  4. 假設最新一輪融資再稀釋90%

B輪融資後對應5萬美金的期權值現在多少錢?

5萬美金 * 500倍 *  80% * 91% * 90% = 1638萬美金 

本文寫作時美元匯率為:1美元=6.2649人民幣

1638萬美元  * 6.2649人民幣/美元 = 10262萬美元 = 1.03億人民幣

一個億萬富翁這這麼誕生。

這還只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估計

其次,公司快速膨脹,被提拔的概率相對更高。

校友加入時60號人左右,現在最少4000人,人員增長66倍。在一個急速增長的組織裡,成員得到提拔的機會比在一個穩定的組織裡要大得多得多,實時上據京杭君所知,校友目前管理一個幾十號人的團隊。

再次,公司業務增長,有更多機會去解決一些有挑戰性問題。

穩定的公司裡,做螺絲釘的概率更大。

以上,足以讓你作出正確選擇,在有實力的情況下,不然就成了小時候的一道思考題,“以後是上清華還是上北大呢?”

08 轉行面試

在三星工作的幾年裡,基本沒寫過幾行業務程式碼。還好三星電子內部有個制度,「軟體能力測試」,全球各地研究院的開發工程師每年都要考試一次,形式類似LeetCode,直到成績達到某個等級,之後不用再考試。考試成績作為研究院的一項考核指標,院裡相當重視。所以每年都有這麼一個契機鍛鍊程式編寫。

14年年前基本都在惡補計算機基礎知識,Python、Linux、C++、網路、程式設計(刷題)。因為毫無網際網路專案經驗,只能靠基礎知識來補,年也在北京過,因為每天都在學習,要不是除夕夜12點菸花響起,都不知道那天過年。

合同到期前兩週,15年3月下旬,開始出去面試,情況如下:

  1. 滴滴,找不匹配的崗位,請人內推沒有後文。

  2. 小米支付,一面失敗

  3. 美團金融,碰到裝X面試官,一面失敗

  4. 百度,3個月內面了5個崗位,3個到了經理面,1個通過定級T5(應用分發事業部,推薦工程師崗位,最後沒有接受offer)

印象比較深刻的有這麼幾個:

今日頭條

640?wx_fmt=jpeg

請校友內推「推薦系統工程師」崗位,很快安排面試:

面試安排在一個下午,那時今日頭條還在知春路盈都大廈辦公,兩個技術面從1點半面到5點多,二面面試官比較內斂,都是一些技術問題,有基礎,有業務面臨的實際問題。交談中得知他是創始人張一鳴在創辦「今日頭條」之前的同事,推理跟了張一鳴多年,按頭條目前的估值,保守估計身價好幾億(人民幣),兩個技術面試結束,是HR面,基本都是例行問題,面畢,告知還有一輪技術VP面試,後續再約,然後引薦了一下內推的校友,也是第一次見面,聊了一些關於面試的情況,他說到這一步基本沒問題,然後向他了解了一些關於這家公司的日常細節問題就告別。那個時候頭條已經700多號員工,坊間估值20億美元左右。

一週後技術VP終面,就像普通聊天,不涉及具體技術問題,提到了他以前的一些經歷。

  1. 面試官叫楊震原,本科北航,大四得到直博機會,在實驗室裡學習,但是因為跟導師意見不和,導師給了評語“此生不宜繼續培養”,然後被踢實驗室。         

    -----本條資訊來自於網路。

  2. 05年本科畢業去了當時還是小公司的百度,一干就是9年,離開時為「大搜」副總監。

  3. 受張一鳴邀請14年加入今日頭條,職位為技術副總裁,負責「廣告」和「推薦」兩大核心繫統。

面試官給人感覺比較和氣, 髮際線嚴重失守,這一點印象比較深刻。不得不佩服其眼光,兩次職業選擇時機神準,堪稱經典。過程中問了京杭君

  1. 以前做過哪些工作

  2. 為什麼轉行

  3. 職業規劃之類

  4. 去哪裡面試過,拿到哪些offer

最後提問環節京杭君問了兩個問題.

  1. 頭條靠什麼盈利

  2. 什麼時候能夠盈利

被告知:

  1. 資訊流廣告

  2. 隨時可以盈利,目前不想盈利

面試結束送京杭君到電梯口告別。回家途中,感嘆頭條的增長之迅猛,早期員工何其幸運。如果讀研究生期間沒有把自己封閉在學校實驗室,主動接觸一下外界資訊,像北理工的本科同學一樣衝破束縛,哪怕請醫生開大腿骨折住院病例,研一暑假就開始到企業實習,開闊眼界,提升思維層次,早一點進入網際網路行業。那麼早期加入嘀嘀、頭條這樣的公司的概率也許會大一些。

一週後,頭條這邊沒有任何反饋,請校友打聽是終面沒通過。遺憾,錯失一次坐火箭的機會。

SenseTime|商湯科技

計算機視覺方向的明星創業公司,PR說各種名校牛博,一面是個本科剛畢業清華小哥,頭髮蓬亂,人字拖,一身極客範,二面是一個微軟亞研待過8年的博士,面試通過,offer也發了,考慮到公司業務方向跟本人基本情況相差太大,興趣也不在這方面,最終放棄。為什麼說印象深刻呢,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一個21/22歲左右的年輕小夥面試一個30歲大齡老碼農。

獵豹移動

去獵豹面試純屬偶然,不知道那邊HR從哪裡弄到的簡歷,閒著也是閒著,崗位也是「推薦系統工程師」,就去了,一面北大小哥,二面面試官在百度待過一年多來了獵豹,跟京杭君同一年畢業,同在西安讀的大學,後來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三面面試官上交碩士,美國待過多年,回獵豹做新聞推薦,也是京杭君後來的直屬領導,面試過程效果奇好,溝通順暢,三面結束面試官直接安排HR談薪資。為什麼這次面試效果奇好,因為他們問的很多問題,恰好都京杭君的射程範圍內,碰巧面試不久前都精心準備過,回答廣度深度都超出預料。所以啊,面試這種事情,運氣的成分很大。

老虎證券

之前玩美股混「雪球」的時候加過「老虎證券」創始人巫天華微信,天華清華計算機本碩畢業後,一直在網易有道做搜尋技術開發相關工作,業餘玩美股,網路教授美股交易策略的收費課程,也組織一些免費的股市資訊分享,有幸參加過幾次,水平非常之高。

一次偶然看到北郵期間同實驗室高京杭君一級的一位師兄在天華朋友圈點贊,就問天華他們怎麼認識的。天華說當年校園招聘是他面試的那位師兄,後來也是師兄的領導,圈子真小。

然後聊到了他們的公司「老虎證券」一些情況,約好時間過去看一看。幾天後去了「老虎證券」,辦公點在亮馬前附近的一棟樓,開始接待的是技術負責人胡明,以前在暢遊做過遊戲開發,也玩美股,後面和天華合夥創業。瞭解到馬上有一個360的資深技術人員來老虎負責技術,臨走前見了天華,當時老虎80號人左右。一方面對開發業務系統沒什麼興趣,另一方面當時已經決定去「獵豹移動」,對新聞推薦這個方向更為看好,後面的路更寬。離開前婉謝了他們的邀請。

從三星離職,失業83天后,最終去了獵豹移動。中間經歷了不得不找同學借錢交房租的困難時期,壓力巨大。

之所以去獵豹,一方面是看好推薦這個工作崗位,另一方面是想等有了一年業務經驗後再去「今日頭條」試試。

參加這麼多面試,總結:

  1. 社招(特別是工作多年)面試都要求有相關業務經驗,如果你沒有相關經歷,面試官只能考你的基礎知識,你要在基礎知識強到某個程度才能彌補相關業務經驗的不足。

  2. 面試結果由多重因素決定,候選人面試時展示的水平,是否對面試官的胃口,崗位缺人程度,匹配程度,其他候選人的情況。通過了說明你跟崗位比較匹配,不通過也不說明你不夠優秀,馬雲當年應聘還被拒絕30多次呢。

  3. 失敗了不要緊,你可以面試很多家公司,而最終只會選擇一家公司工作,多想想自己好的一面,吸取教訓,下次改進。

  4. 辭職面試,沒有經濟收入的情況下後期壓力會很大 ,從開始面試到得到合適的工作機會,之間的週期之長可能會超乎你的預期。這種情況下容易作出短視決策,儘量避免。

09 獵豹移動

640?wx_fmt=jpeg

16年6月入職獵豹移動,所在部門負責「獵豹瀏覽器」上新聞推薦技術開發工作,當時公司層面提出了由工具向內容轉型的口號,內部做了很多嘗試。

轉行,缺乏經驗,開始註定會比較艱難,具體原因如下。

  1. 技能層面,需要學習新的工具,Java,Redis,MySQL,開發環境,以往工作中都沒有使用過,短時間現學現用,節湊比以前快很多。

  2. 業務層面,熟悉一套全新的業務系統,自己負責的部分,上下游的部分,各種請教周邊同事,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或者有耐心一五一十地給你講清楚。

  3. 思維層面,網際網路很多產品都是to C的,比如新聞閱讀類產品,技術上可以實時收集使用者的行為資料,策略就可以做到實時調整,AB測試,資料驅動真真切切,這跟以往的工作模式很大不同。

大致經歷了半年的適應期,終於能熟練應對本職工作(推薦策略上落地PM(產品)需求,優化業務指標,上線部署服務),逐漸得到上司認可,這時才有精力去梳理整個推薦服務業務邏輯。

一個資訊流閱讀推薦系統,概括地講,核心工作或團隊分工如下:

  1. 理解內容:內容建模,整個推薦服務之基礎;

  2. 理解使用者:使用者建模,精細粒度受致於內容模型;

  3. 推薦服務:結合場景,匹配使用者和內容。

要做好這些工作,必須有一套業務支撐系統:

  1. 大資料計算平臺(hadoop,spark)

  2. 機器學習服務(CTR預估等)

  3. AB測試實驗系統

  4. 資料報表運營系統

  5. 儲存系統(MySQL,Redis)

  6. 監控報警系統

  7. 上線機制

相關推薦

30那年轉行離開通訊擁抱網際網路

點選上方“程式人生”,選擇“置頂公眾號”第一時間關注程式猿(媛)身邊的故事圖片源自網路作者嶽京杭

30自學程式設計當上高階工程師幾度精疲力盡想放棄

  【騰訊創業編者按】布拉德·克里斯平(Brad Crispin)原本是客戶服務行業的一名從業人員,在30歲之後才開始學習程式設計,最後成為線上教育平臺 Udacity的高階工程師。他是怎麼做到的?近日,克里斯平在社交網站Medium撰文講述了自己從零開始學習程式設計到成

30的問題為什麼有人說程式設計師只能幹到30

總是有人在說程式設計師是青春飯,到30歲就幹不動了,要轉行,要事業了等等之類,來嚇唬後生小輩,讓我們對職業人生困惑,害怕。說這些話的人很不負責任。 現在30歲以上在敲程式碼的,還要出來找工作的,都是些什麼人?先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他們是科班出生,那麼算23歲大學畢業,也就是7

程式設計師到30就要轉行

已經邁過了30歲人生大關了,這個時候很適合談談這個話題。目前我自己還奮戰在程式程式碼的第一線,我熟識的同年齡段的一些程式設計師朋友也無不如此,其中很多人已經在公司擔任非常重要的職位了,有些已經到了公司的最高管理層,這些人中基本上至少都在中層管理的位置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

黑馬程式設計師—感謝黑馬給予30的我換行業的勇氣和平臺!!!

    也許你會擔心工作有了,那工作應付不了怎麼辦?現在來看這種擔心有點多餘,所有工作中用到的東西我們都學習過,很多在企業中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都有老師的視訊,即使工作中用到了,你當時沒學好,那就回家好好補習吧。如果這樣還是不行,那我們是不是要投降了?錯了,我們還有黑馬這個團隊,你所有的同學,所有的老師,還有

30寶媽轉行UI設計後來怎麼樣了?

“你是如何轉行的?轉行容易嗎?” “現在的工作做的好累好沒意義,我該轉行嗎?” “轉行真的窮三年嗎?” …… 每次去知乎、貼吧搜尋“轉行”兩個字,這樣的問題總是會爭先恐後的跳出來,“想做卻不敢去做”可謂是“轉行”這件事的真實寫照了。 塞萬提斯說,失去勇氣是人

30轉行學程式設計可以嗎? 排除法告訴你答案

我30歲了,轉行學程式設計可以嗎? 排除法告訴你答案 白月黑羽 Python3教程的讀者在群裡問過好幾次 這個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太籠統了, 其實不好回答。 白月黑羽的這篇部落格將根據的你的自身狀況 不斷的新增 自身條件的假設,採用排除法,認真的回答這個問題。 既然有 轉行&nbs

《人在囧途》系列 - 我30轉行學程式設計可以嗎? 排除法告訴你答案

1. 簡介   最近分享技術類的文章有點頻繁,想必大家都有點膩了吧!今天給大家換個口味,換個話題。畢竟變則通,不變則死。這山比那山高,換個山頭看看不一樣的風景,也同時換一個心情。   想了好久,這個系列要叫什麼名字。最後突然靈光一現想到一個電影的名字於是就叫《人在囧途》了。   因為《港囧》票房累計收入達16

因為自律我一年讀完了100本書30時考上研究生——懷才當遇

才會 青年 看書 跑步 pan 單列 由於 工作相關 分享 浵浵的媽媽:“因為自律,我一年讀完了100本書,30歲時考上研究生” 這是前段時間特別火的一個故事。 一名網名叫“浵浵的媽媽”的網友,分享了她2015-2017年的一些故事。 在2015年之前她是一個很普通的女青年

2030設計師應該如何決定人生

如果你關註過一些取得大成就的人,總會在他的成長故事中發現很多傳奇的經歷,比如少年時代的天賦異稟,或是30、40歲的大器晚成,為了做好某件事的廢寢忘食等等…然後摸摸自己的胸脯說,他們是天才,我只是個普通人。 但你回頭去看看身邊的牛人,其實大多走的都是極其尋常的路。大學畢業求職,經歷過職業低谷也

30的完美蛻變從牽引力教育開始!

牽引力教育王信,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在30歲這一年學習java,走技術路線,完成了生命中一次完美的蛻變。對一個女孩子來說,家庭、孩子、自我、事業都要兼顧,這一切該如何平衡呢?也許她能給你一個不錯的答案。王信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還是零基礎想要從事Java開發技術崗位的工作,想要入行的王信因為她比其他人要困難很

時光如流即將成為30職場老人的一些思考

想象 潛能 學習 不同的 需要 心態 多人 勵誌 去哪裏 我今年28歲,是時候告訴自己: 我已經快30歲了,別再羨慕別人的精彩生活了,關上微博和微信,把手機收起來,拿出點時間用來學習、出行和健身。別再淪為網絡生活中的看客,永遠都只是為別人點贊。 是時候創造我自己精彩的生活了

程序員 30 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

讀者 說話 戰略 轉行 會有 也會 不同 很快 微信 有讀者問我職業規劃這個話題,姑且今天好好談談,因為我一直認為這個話題對職場工作人士非常重要,今天我就來聊聊程序員的職業規劃。 1.為什麽職業規劃很重要?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得先給大家解釋下為什麽職業規劃很重要,我就簡

寫了6年程式碼30程式設計師要去做外包這個選擇靠譜麼.網友別!

做了6年程式設計師,30歲程式設計師要去做外包,這個選擇靠譜麼.網友,別! 在網際網路行業,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大部分人都有換工作的經歷,不過在職業生涯內,換工作的次數也是非常有限的(個人覺得超過2位數就算是比較頻繁了),每一次換工作,都算是人生的重大選擇,都有可能決定今後的命運。因此作出這

某程式設計師揚言:小鮮肉碼農體力好能加班將吊打超30老員工

一位程式設計師可能是被老員工欺負了,覺得自己被打壓和壓榨了,於是看不慣老員工,並揚言吐槽說小鮮肉碼農體力好,能加班,將來會弔打超過30歲的老員工: 從這位程式設計師的敘述中就能感受到他的不滿:三年後,今年校招的應屆生將吊打30歲以上的老員工,你們這些old ass應該早點讓位的。小鮮肉

前端讀者 | 過了30人生就沒有退路

本文來自@爐叔 30歲,是一個慢慢學會妥協的年紀,也是一個慢慢習慣不堪的年紀。 今年年初,朋友辭職,從深圳回了陝西老家,我們勸了他很多次。畢竟月薪2、3萬的工作不是到處都有。 但他的態度很堅決,一定要回去。深圳的房價他承受不起,而且,異地戀的女朋友已經等了他5年,該給別人一個交代了。 臨別的

28程式設計師目前考慮轉行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LZ今年28歲了,畢業於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工科男,學的是電腦科學與技術,做了三年的軟體應用開發,現在做Android開發,越來越感覺到力不從心,很多技術需要從頭學起,壓力太大,自己沒有太多的天賦學習,做開發感覺不是非常得心應手,也沒有能力坐上管理的崗位,感覺做程式設計師遲早是要轉行的,不如越早越好

273037...... 你是否已經把世界拱手讓人?

23歲,他大學畢業,放棄了父母安排的穩定工作,一個人闖京城,進了一家小公司混了一個小職位,工作雖說順利,卻木有安全感,這個社會從不缺人才,公司隨時可能新人換舊人,於是,定目標,要做這一小撮人中最優秀的; 24歲,有了女朋友,從二環12人的集體宿舍搬到香山民居,一間平房,二人世界,相互攜手

30以前該做什麼30以後該做什麼!!很有道理

一、什麼是30歲前儘量犯錯,30歲後減少犯錯 30歲前,大多數人都還沒有組建家庭,還處在一個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下。 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儘量多的去學習更重各種的知識,用學到的知識,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然而,一旦你到了30歲,父母慢慢的老去、退休,自己也組建

30 轉行做Python開發晚嗎?而且是零基礎

最近有小夥伴問小編,30 歲轉行做Python開發晚嗎? 小編想說,其實無論男女,只要想學,有這個動力,就直接去行動。無論年齡,無論性別,只要你想一直勇往直前,那麼想做的就去做吧~這裡有一句話與大家分享: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以前,其次就是現在! 在學習pyt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