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程式設計師到30歲就要轉行?

程式設計師到30歲就要轉行?

已經邁過了30歲人生大關了,這個時候很適合談談這個話題。目前我自己還奮戰在程式程式碼的第一線,我熟識的同年齡段的一些程式設計師朋友也無不如此,其中很多人已經在公司擔任非常重要的職位了,有些已經到了公司的最高管理層,這些人中基本上至少都在中層管理的位置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一個具有良好工作習慣的程式設計師,在多年的團隊開發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培養了自己管理團隊的能力和溝通表達的能力,如果到30歲都做不到這一點,那隻能說你這麼多年來就根本沒有好好做過專案。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是,做管理層不意味著你要脫離開發實踐,特別是對於軟體行業來說更是如此。一個技術問題卡殼了,你管理水平再高也無濟於事阿!這個時候就看你能不能奮戰在第一線,成為大家的主心骨了。《功夫》裡面有句臺詞說得很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覺得一個程式設計師也應該具備這種意識,除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同時也應該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你的責任心越大,就能夠做更重要的事情,讓周圍的人越對你產生心理依賴感,時間久了,你自然而然就成了開發團隊的Leader,幾年下來,成為公司技術方面的頂樑柱或者成為公司高管,並不是什麼難事。至少從我身邊這麼多朋友看過來,就是這樣。所以,我很反感什麼30歲就不能做程式設計師,30歲就要轉行的悲觀論調,有這樣想法的人根本就不適合做程式設計師,轉行還是趁早的好。

一個有美好前途的程式設計師,應該具備如下的素質:

1、對技術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不抱殘守缺,要“喜新厭舊”!

這一點直接決定了一個程式設計師能不能成為高手,有沒有前途。我認識的堅持做技術的朋友中間,處在最高位置的那些人都是那種興趣及其廣泛,知識面及其廣博的,而且對新的技術保持足夠的敏感度,並且絕不吝惜自己賴以成名的技術,該拋棄的時候絕不會猶豫和可惜。簡單來說就是既要“喜新”,又要“厭舊”。

我自己不是科班出身的,只因為98年畢業的時候網際網路最熱,就投身進來做技術了。如果那個年代網際網路不熱門,我也很有可能就做證券行業了。我覺得自己只所以能夠比很多技術人員水平更高,原因也就不外上面這幾點:對技術保持濃厚的興趣;孜孜不倦的學習新技術;喜新,而又毫不吝惜的厭舊。

很多開發人員很害怕自己辛辛苦苦學習掌握的技術過時,很像守財奴,其實軟體行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你守是守不住的,必須積極主動的進攻,主動掌握新技術,而不是被動的等待新技術把你給淘汰掉。而且長期堅持不懈的學習會提高你的學習能力,開闊你的視野,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同時這些方面又會反過來使你學習新技術的速度越來越快。

我自己現在就有這種感覺,當你對某些知識領域一無所知的時候,如果你總是躲避,不去接觸,那麼你永遠站在門外,而如果你堅持不懈的學習下去,你會發現你懂得越多就學得越快,到後來,你甚至可以培養出很敏銳的技術直覺,一種新技術好與不好,有沒有前途,你只要花很少的時間就可以自己判斷的出來。所以雖然框架滿天飛,我覺得我自己從來沒有出現過無所適從的感覺,如果不知道這個框架好,還是那個框架好,那就花點時間都去學習一下,很快就知道哪個好哪個不好,判斷的標準自己心裡早就有數。

到了30歲,在技術方面我對自己很欣慰的一點是我發現自己的學習能力完全沒有下降,甚至越來越強,有些新的東西花很少的時間學習,就可以取得比很多人花很久時間都要好的效果,甚至能夠立刻結合以前的經驗,看出來這種新東西存在的缺陷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2、要有強烈的責任感
這一點上面已經提到了,一個有責任感的程式設計師,他到了30歲一定會成為一個好的技術管理者,就算他曾經有管理和交流能力方面的缺陷,他以後也會做的很好。

那些說什麼30歲就得轉行的人在我看來就是軟體行業的逃兵,他根本就進錯了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