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中國消費金融的未來,已經到來——《消費金融真經》

中國消費金融的未來,已經到來——《消費金融真經》

很高興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認識了譯者張宇,在我進行信用風險評分卡開發工作中,給予我寶貴的指導和建議。我加入博達這家深耕於西南地區並有著8年成熟風控經驗的信貸公司,短短2個月的時間內,全面瞭解了消費金融行業的風控體系搭建,包括使用者申請評分卡、催收評分卡在企業全業務流程運作中發揮的重大作用。並接觸到NPV模型在小額貸款公司的應用,根據NPV模型進行風險定價,此為國內小額信貸行業成功開發並上線NPV模型的創新先例。這些精細化的資料運作成功踐行了“資料驅動”的管理理念。

我大概花了一個周的時間仔細研讀了張宇譯作的《消費金融真經》,此書更像是一本個人貸款業務全流程指南,包含消費金融產品定位與設計、信用評分、獲客、催收評分及策略。“資料驅動”是貫穿本書的核心理念,以及風險收益平衡原則、未雨綢繆的業務規劃原則、通過概率進行管理原則、通過業務指標體系管理原則和權責清晰的風險管理原則“五大業務管理原則”。

全書讀下來有一種置身業務場景並跟著作者思考困境的酣暢淋漓。書中提到的從獲客、信用風險評分、催收評分、業務系統管理的各個階段我都能在博達看到實際運作的身影。這讓我對企業的整體風控體系搭建有了更清晰的理論支撐和更加深入的認識。這與張宇先生在擔任博達信貸首席風控官期間為企業的資料驅動以及整套風控體系的推動落地息息相關。

特別本書對於逾期率(還賬率)的理解和計算中提到的滯後效應:在快速增長的資產組合中,滯後壞賬率與本期壞賬率的結果通常會顯著不同,而滯後壞賬率更能真實的反映逾期和損失現狀。許多急劇增長的業務經常會投機取巧地使用未經滯後的計算方法掩蓋真相,但當增長停止時,遊戲也就結束了!

這幫助我們解釋了消費金融行業壞賬披露的滯後效應以及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的消費金融公司在初期一直擁有非常漂亮的賬單資料,驟然間呈現爆發式的壞賬增長,直至遭到毀滅性打擊。這一點也是博達信貸的長達8年的風控週期裡曾經經歷過慘痛的教訓,而如今從中吸取了寶貴的經驗,可以在小額貸款顛沛流離的市場競爭中走得更高更穩的原因。

最後再次感謝張宇先生將本書翻譯引進給國內消費金融的同行,以及博達這一擁有成熟金融風控體系的企業讓我得到光速的成長並鍛煉出愈加開闊的思考視野。

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未來,已經到來!

這裡寫圖片描述

我的部落格即將同步至騰訊雲+社群,邀請大家一同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