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圖解排序演算法(三)之堆排序

圖解排序演算法(三)之堆排序

預備知識

堆排序

  堆排序是利用這種資料結構而設計的一種排序演算法,堆排序是一種選擇排序,它的最壞,最好,平均時間複雜度均為O(nlogn),它也是不穩定排序。首先簡單瞭解下堆結構。

  堆是具有以下性質的完全二叉樹:每個結點的值都大於或等於其左右孩子結點的值,稱為大頂堆;或者每個結點的值都小於或等於其左右孩子結點的值,稱為小頂堆。如下圖:

同時,我們對堆中的結點按層進行編號,將這種邏輯結構對映到陣列中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該陣列從邏輯上講就是一個堆結構,我們用簡單的公式來描述一下堆的定義就是:

大頂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小頂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ok,瞭解了這些定義。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堆排序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步驟:

堆排序基本思想及步驟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將待排序序列構造成一個大頂堆,此時,整個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頂的根節點。將其與末尾元素進行交換,此時末尾就為最大值。然後將剩餘n-1個元素重新構造成一個堆,這樣會得到n個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覆執行,便能得到一個有序序列了

步驟一 構造初始堆。將給定無序序列構造成一個大頂堆(一般升序採用大頂堆,降序採用小頂堆)。

  a.假設給定無序序列結構如下

2.此時我們從最後一個非葉子結點開始(葉結點自然不用調整,第一個非葉子結點 arr.length/2-1=5/2-1=1,也就是下面的6結點),從左至右,從下至上進行調整。

4.找到第二個非葉節點4,由於[4,9,8]中9元素最大,4和9交換。

這時,交換導致了子根[4,5,6]結構混亂,繼續調整,[4,5,6]中6最大,交換4和6。

此時,我們就將一個無需序列構造成了一個大頂堆。

步驟二 將堆頂元素與末尾元素進行交換,使末尾元素最大。然後繼續調整堆,再將堆頂元素與末尾元素交換,得到第二大元素。如此反覆進行交換、重建、交換。

a.將堆頂元素9和末尾元素4進行交換

b.重新調整結構,使其繼續滿足堆定義

c.再將堆頂元素8與末尾元素5進行交換,得到第二大元素8.

後續過程,繼續進行調整,交換,如此反覆進行,最終使得整個序列有序

再簡單總結下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a.將無需序列構建成一個堆,根據升序降序需求選擇大頂堆或小頂堆;

  b.將堆頂元素與末尾元素交換,將最大元素"沉"到陣列末端;

  c.重新調整結構,使其滿足堆定義,然後繼續交換堆頂元素與當前末尾元素,反覆執行調整+交換步驟,直到整個序列有序。

程式碼實現

package sortdemo;

import java.util.Arrays;

/**
 * Created by chengxiao on 2016/12/17.
 * 堆排序demo
 */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9,8,7,6,5,4,3,2,1};
        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
        //1.構建大頂堆
        for(int i=arr.length/2-1;i>=0;i--){
            //從第一個非葉子結點從下至上,從右至左調整結構
            adjustHeap(arr,i,arr.length);
        }
        //2.調整堆結構+交換堆頂元素與末尾元素
        for(int j=arr.length-1;j>0;j--){
            swap(arr,0,j);//將堆頂元素與末尾元素進行交換
            adjustHeap(arr,0,j);//重新對堆進行調整
        }

    }

    /**
     * 調整大頂堆(僅是調整過程,建立在大頂堆已構建的基礎上)
     * @param arr
     * @param i
     * @param length
     */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int i,int length){
        int temp = arr[i];//先取出當前元素i
        for(int k=i*2+1;k<length;k=k*2+1){//從i結點的左子結點開始,也就是2i+1處開始
            if(k+1<length && arr[k]<arr[k+1]){//如果左子結點小於右子結點,k指向右子結點
                k++;
            }
            if(arr[k] >temp){//如果子節點大於父節點,將子節點值賦給父節點(不用進行交換)
                arr[i] = arr[k];
                i = k;
            }else{
                break;
            }
        }
        arr[i] = temp;//將temp值放到最終的位置
    }

    /**
     * 交換元素
     * @param arr
     * @param a
     * @param b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int a ,int b){
        int temp=arr[a];
        arr[a] = arr[b];
        arr[b] = temp;
    }
}

結果

[1, 2, 3, 4, 5, 6, 7, 8, 9]

最後

  堆排序是一種選擇排序,整體主要由構建初始堆+交換堆頂元素和末尾元素並重建堆兩部分組成。其中構建初始堆經推導複雜度為O(n),在交換並重建堆的過程中,需交換n-1次,而重建堆的過程中,根據完全二叉樹的性質,[log2(n-1),log2(n-2)...1]逐步遞減,近似為nlogn。所以堆排序時間複雜度一般認為就是O(nlogn)級。

相關推薦

圖解排序演算法()排序

預備知識 堆排序   堆排序是利用堆這種資料結構而設計的一種排序演算法,堆排序是一種選擇排序,它的最壞,最好,平均時間複雜度均為O(nlogn),它也是不穩定排序。首先簡單瞭解下堆結構。 堆   堆是具有以下性質的完全二叉樹:每個結點的值都大於或等於其左右孩子結點的值,稱為大頂堆;或者每個結點的值都小

排序演算法大雜燴排序

排序演算法大雜燴主幹文章傳送門 堆排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 非降序排序 時間複雜度:o(nlgn) 空間複雜度:o(nlgn) 建堆:o(n) 維護堆:o(lgn) 不穩定 */ using n

排序演算法(一)排序

預備知識 堆排序   堆排序是利用堆這種資料結構而設計的一種排序演算法,堆排序是一種選擇排序,它的最壞,最好,平均時間複雜度均為O(nlogn),它也是不穩定排序。首先簡單瞭解下堆結構。 堆   堆是具有以下性質的完全二叉樹:每個結點的值都大於或等於其左右孩子結點的值,稱為大頂堆;或

排序演算法總結排序

一,堆排序介紹 堆是一個優先順序佇列,對於大頂堆而言,堆頂元素的權值最大。將 待排序的陣列 建堆,然後不斷地刪除堆頂元素,就實現了排序。關於堆,參考:資料結構--堆的實現之深入分析 下面的堆排序演算法將陣列中的元素從小到大排序,用大頂堆來實現。 二,堆排序演算法分析  現給定了一維陣列,需要將陣列

算法排序

eve 最大值 text 一個 基本 tar 大小 判斷 左右 一、堆(Heap)定義 (1)n個關鍵字序列Kl,K2,…,Kn稱為(Heap),當且僅當該序列滿足如下性質(簡稱為堆性質): k(i)<=k(2i)且k(i)<=k(2i+1)(

資料結構與演算法C++排序

首先需要介紹一下一個新的資料結構:堆 堆使用了優先佇列 普通佇列:先進先出,後進後出 優先佇列:出隊順序與入隊順序無關,與優先順序有關,一般取出優先順序最高的元素,堆入隊出隊的演算法複雜度都為O(nlogn) 最常使用的是二叉堆(Binary Heap) 如上圖所示,62稱為41和30

圖解排序算法排序

基礎上 開始 nbsp 邏輯 最好 指向 .com 技術 alt 堆排序   堆排序是利用堆這種數據結構而設計的一種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種選擇排序,它的最壞,最好,平均時間復雜度均為O(nlogn),它也是不穩定排序。首先簡單了解下堆結構。 堆   堆是具有以下性質的完全二

java八大排序演算法(五)快速排序——數取中法

圖解排序演算法(五)之快速排序——三數取中法 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過一趟排序將要排序的資料分割成獨立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資料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資料都要小,然後再按此方法對這兩部分資料分別進行快速排序,整個排序過程可以遞迴進行,

圖解排序演算法(四)歸併排序

package sortdemo; import java.util.Arrays; /** * Created by chengxiao on 2016/12/8. */ public class Merg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

【java面試】演算法排序

一、堆的概念 堆是一棵順序儲存的完全二叉樹。完全二叉樹中所有非終端節點的值均不大於(或不小於)其左、右孩子節點的值。 其中每個節點的值小於等於其左、右孩子的值,這樣的堆稱為小根堆; 其中每個節點的值大

演算法設計排序

1. 堆 堆,也叫做優先佇列。而其實質上是一顆完全二叉樹,而且其每個非葉節點的值都大於或等於它左右孩子的值(大根堆),或者小於等於它左右孩子的值(小根堆)。而之所以稱之為優先佇列,是因為在佇列中我們按存入佇列的先後順序取出元素,而在堆中我們按照節點的優先級別取出元素(顯然,根節點具有最大優先順序

【Python排序搜尋基本演算法排序

        堆是一種完全二叉樹,堆排序是一種樹形選擇排序,利用了大頂堆堆頂元素最大的特點,不斷取出最大元素,並調整使剩下的元素還是大頂堆,依次取出最大元素就是排好序的列表。舉例如下,把序列[26,5,77,1,61,11,59,15,48,19]排序,如下:    

一步一步寫演算法排序

【 宣告: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聯絡信箱:feixiaoxing @163.com】     堆排序是另外一種常用的遞迴排序。因為堆排序有著優秀的排序效能,所以在軟體設計中也經常使用。堆排序有著屬於自己的特殊性質,和二叉平衡樹基本是一致的。打一個比方說

排序演算法大雜燴歸併排序

排序演算法大雜燴主幹文章傳送門 歸併排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典型的分治策略,拆分,解決,合併 void Merge(vector<int>

排序演算法大雜燴快速排序

排序演算法大雜燴主幹文章傳送門 快速排序 接著主文章結構繼續分析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實現主流上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快排的開山鼻祖 C

排序演算法(四):排序(Heap Sort)

堆排序是一種樹形選擇排序,是對直接選擇排序的有效改進。 基本思想: 堆的定義如下:具有n個元素的序列(k1,k2,...,kn),當且僅當滿足 時稱之為堆。由堆的定義可以看出,堆頂元素(即第一個元素)必為最小項(小頂堆)。 若以一維陣列儲存一個堆,則堆對應一棵完全二叉樹,且所有

排序演算法7】排序

此排序演算法完全是看著MoreWindows大神的部落格一邊看一邊體會一邊跟著敲出來的,在這裡還是非常感謝他。 部落格地址https://blog.csdn.net/MoreWindows/article/details/6709644 上述地址對堆排序講的很細緻,這裡就不講了。但是不知

排序演算法串燒——排序

堆排序準備知識講解 什麼是堆: 堆是一種具有特定特性的完全二叉樹。 滿足兩種特定的性質: 1. 堆的每一個父親節點都大於(或小於)其子節點(分別稱為:大頂堆、小頂堆)。 堆排序的建立過程: 我們使用一組資料來進行堆排序,以直觀的理解堆排序的過程。我們實現的是大

排序演算法入門氣泡排序

也歡迎大家轉載本篇文章。分享知識,造福人民,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開發中,對一組資料進行有序地排列是經常需要做的事情,所以掌握幾種甚至更多的排序演算法是絕對有必要的本文章介紹的是排序演算法中較簡單的一種演算法:氣泡排序題外話

排序演算法總結排序 Bucket Sort

private void bucketsort(double[] A) { int n = A.length; ArrayList<Double>[] list = new ArrayList[n]; for(int i=0;i<n;i++) { int 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