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常用排序演算法時間複雜度和空間複雜度

常用排序演算法時間複雜度和空間複雜度

摘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E%92%E5%BA%8F%E7%AE%97%E6%B3%95#.E7.A8.B3.E5.AE.9A.E6.80.A7

電腦科學所使用的排序演算法通常被分類為:

  • 計算的時間複雜度(最差、平均、和最好效能),依據列表(list)的大小(n)。一般而言,好的效能是O(n log n),且壞的效能是O(n2)。對於一個排序理想的效能是O(n)。僅使用一個抽象關鍵比較運算的排序演算法總平均上總是至少需要O(n logn)。
  • 儲存器使用量(以及其他電腦資源的使用)
  • 穩定性:穩定排序演算法會讓原本有相等鍵值的紀錄維持相對次序。也就是如果一個排序演算法是穩定
    的,當有兩個相等鍵值的紀錄RS,且在原本的列表中R出現在S之前,在排序過的列表中R也將會是在S之前。
  • 依據排序的方法:插入、交換、選擇、合併等等。

穩定性[編輯]

當相等的元素是無法分辨的,比如像是整數,穩定性並不是一個問題。然而,假設以下的數對將要以他們的第一個數字來排序。

(4, 1)  (3, 1)  (3, 7)(5, 6)

在這個狀況下,有可能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一個是讓相等鍵值的紀錄維持相對的次序,而另外一個則沒有:

(3, 1)  (3, 7)  (4, 1)  (5, 6)  (維持次序)
(3, 7)  (3, 1)  (4, 1)  (5, 6)  (次序被改變)

不穩定排序演算法可能會在相等的鍵值中改變紀錄的相對次序,但是穩定排序演算法從來不會如此。不穩定排序演算法可以被特別地實現為穩定。作這件事情的一個方式是人工擴充鍵值的比較,如此在其他方面相同鍵值的兩個物件間之比較,(比如上面的比較中加入第二個標準:第二個鍵值的大小)就會被決定使用在原先資料次序中的條目,當作一個同分決賽。然而,要記住這種次序通常牽涉到額外的空間負擔。

排序演算法列表[編輯]

在這個表格中,n是要被排序的紀錄數量以及k是不同鍵值的數量。

穩定的排序[編輯]

不穩定的排序[編輯]

不實用的排序[編輯]

  • Bogo排序— O(n × n!),最壞的情況下期望時間為無窮。
  • Stupid排序—O(n3);遞迴版本需要O(n2)額外儲存器
  • 珠排序(bead sort)— O(n) or O(√n),但需要特別的硬體
  • 煎餅排序—O(n),但需要特別的硬體
  • 臭皮匠排序(stooge sort)演算法簡單,但需要約n^2.7的時間

平均時間複雜度[編輯]

平均時間複雜度由高到低為:

說明:雖然完全逆序的情況下,快速排序會降到選擇排序的速度,不過從概率角度來說(參考資訊學理論,和概率學),不對演算法做程式設計上優化時,快速排序的平均速度比堆排序要快一些。

名稱 資料物件 穩定性 時間複雜度 空間複雜度 描述
平均 最壞
氣泡排序 陣列 O(n^2) O(1) (無序區,有序區)。從無序區通過交換找出最大元素放到有序區前端。
選擇排序 陣列 O(n^2) O(1) (有序區,無序區)。在無序區裡找一個最小的元素跟在有序區的後面。對陣列:比較得多,換得少。
連結串列
插入排序 陣列、連結串列 O(n^2) O(1) (有序區,無序區)。把無序區的第一個元素插入到有序區的合適的位置。對陣列:比較得少,換得多。
堆排序 陣列 O(n\log n) O(1) (最大堆,有序區)。從堆頂把根卸出來放在有序區之前,再恢復堆。
歸併排序 陣列 O(n\log n) O(n) +O(\log n),如果不是從下到上 把資料分為兩段,從兩段中逐個選最小的元素移入新資料段的末尾。可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進行。
連結串列 O(1)
快速排序 陣列 O(n\log n) O(n^2) O(\log n) ,O(n) (小數,樞紐元,大數)。
希爾排序 陣列 O(n\log^2n) O(n^2) O(1) 每一輪按照事先決定的間隔進行插入排序,間隔會依次縮小,最後一次一定要是1。
計數排序 陣列、連結串列 O(n+m) O(n+m) 統計小於等於該元素值的元素的個數i,於是該元素就放在目標陣列的索引i位(i≥0)。
桶排序 陣列、連結串列 O(n) O(m) 將值為i的元素放入i號桶,最後依次把桶裡的元素倒出來。
基數排序 陣列、連結串列 O(k\times n) O(n^2) 一種多關鍵字的排序演算法,可用桶排序實現。
    • 均按從小到大排列
    • k代表數值中的"數位"個數
    • n代表資料規模
    • m代表資料的最大值減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