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職場人:你知道自己值多少錢嗎?

職場人:你知道自己值多少錢嗎?


【牛津管理評論-訊】“你值多少錢”彷彿是潘多拉的盒子,多少職場裡的負面情緒都從這個命題裡面蹦出——你可能糾結於自己的辛苦換取的微薄薪水;可能沮喪於自己的10分努力卻在老闆那裡打了對摺;甚至在無休止的橫向縱向比較中開始找不到價值。

  對什麼負責決定你的價格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一個有機化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因為工作難找,最後來到一個建在偏僻鄉鎮的化工廠做了一名技術員。

  看慣了城市的繁華,乍一到滿眼稻田三面山的窮鄉僻壤,年輕人怎麼也適應不了,他向一位老工程師大倒苦水。在他為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感慨萬千的時候,老工程師把一張科學家最近測算出的“人”的物質含量的列表遞給他:“算算看,你自己值多少錢?”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他抄下了表上所列出的人體所含的化學和礦物質成分:5%氧、18%碳、10%*、3%氮、1.5%鈣、1%磷、0.35%鉀、0.25%硫、0.15%鈾、0.15%*、0.05%鎂、0.0004%鐵、0.00004%碘。他把這些物質含量乘以自己的體重,再乘上所有元素當前的市場價值,甚至連人體含有微量的氟、矽、錳、鋅、銅、鋁和砷也換算在內,竟然發現自己“全身的東西”加起來還不到10元!而自己身上最值錢的面板,總面積約為16平方英尺,按牛皮的售價來計算,即每平方英尺約2元,價值為30元左右。如此算來,他的身體竟然才值40元上下!

  這個故事與其說是一個化學實驗,不如說是一個幽默。它最主要的目的,是從社會屬性上界定了人和人的區別。

  最近一個“你屬於幾K(千)?”的段子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月薪2k,對出勤率負責;5k,對按時完成率負責;8k,對質量負責;12k,對小團隊的情緒負責;16k,對到款率負責;20k,要想著怎麼保住自己的飯碗;40k,保住部門;100k,保住大部門;100k+,考慮如何創造機會給人存活;500k,優化所在領域。姑且不論對應是否嚴謹,這個段子至少讓我們瞭解到,每個崗位,都有對應的“價格”。大多數人,尤其是不直接創造效益的人,是不知道“多少事=多少錢”的。也就是說,大家雖然有這樣的概念,但是很難將“多少錢”與“多少事”進行等量對比,大家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職場價格”是什麼?簡單說,就是行業市場平均能給你開出的薪水,就是完全遵循市場規律而開出的價格表。按照職場專家的說法,如果你年薪“值”20萬元,那麼你在這家企業能得到,在別的企業同樣也能得到,它是一種通行的標準,而不是一個偶爾的特例。

  競爭力和市場需求:價格二元因子座標

  通常情況下,你值多少錢是由你在二元因子構成的座標中的位置決定的,一個因子是你的市場競爭力,另一個因子則是市場需求。構成競爭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你的個人素質(知識、經驗、技能、閱歷及解決問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工作業績、職位高低、知名度等。其中專業知識相對比較穩定,因為一旦步入社會,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某個領域的知識就是比較固定的了,而經驗和技能則可以隨著在實際工作中獲取的經驗逐步提高。工作業績也應當隨著資歷和經營管理能力逐步提高,薪資水平也會進而不斷提高,職場“身價”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很難為“職場價格”找到唯一的判定標準,對不同的工種和職業,對“職場價格”的判定是有所區別的。行業、地域、企業的所有制形式、規模,都會直接影響到薪水。

  從市場需求來講,每個行業的“薪情”都會有一個大致水平。當市場需求強烈時,對應的價格就越高;如果你能紮根在某個行業,隨著這個行業的發展,你的身價也就“水漲船高”。對於日益成為職場中堅力量的年輕人來說,有一個橫亙在他們職場生涯中的一個大問題催生了一個神話——初生嬰兒的護理問題讓市場中出現了“天價月嫂”。

  這種市場邏輯是——孩子們的健康跟安全當然是最重要的,家長絕對捨得一擲千金。奶媽無疑是能夠滿足客戶對健康和安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動手能力極差以及護理知識極度匱乏的年輕父母讓有經驗的“月嫂”早已經成為稀缺人才了。

  案例分析

  畢業於鄭州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李妍今年25歲,之前曾打過兩年工,後來自創攝影工作室,前不久剛關閉工作室。站在準備重新給別人打工的當口,李妍心裡沒譜。於是她走進節目錄制現場,想知道畢業4年的自己,“現在值多少錢”。

  給李妍“定價”的四名專家分別是:河南國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顧問姚光林、中裕河南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人力文化部總經理王春節、資深營銷策劃人清泉、校園人才網職業顧問劉海燕。

  雖然面對的是個嬌弱的美女,但專家姚光林並沒留情面,“你頻繁跳槽,自主創業後又想重新給別人打工,讓人懷疑你的職業忠誠度,如何評價以前離職的單位?未來的工作方向是什麼?”李妍大方接招,稱自己頻繁跳槽是因為之前的崗位不太適合自己更大的發展。

  節目主持人老來插話,“小姑娘你是否因為自主創業有很多麻煩,而給別人打工要省勁兒得多,所以重新選擇給別人打工呢”?李妍笑稱確實如此,但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升值”了。

  幾個話題下來,李妍的思維雖然很清晰,但還是被資深策劃人清泉潑了一頭冷水,“你的外形就沒有顯露出總經理助理的氣質,或者說內在的氣場不夠。”

  清泉稱,李妍存在對管理崗位認知度不夠清晰的問題。“每一個重新出發的人,更要問問自己之前獲得了什麼經驗,真正適合做什麼”。

  專家姚光林給出李妍未來的崗位參考,一種是自己繼續發揮做設計的技術才能,第二是做技術型崗位的管理人員,再過渡到技術加管理的崗位,總之一定要沿襲自己熟悉的崗位。

  幾個專家輪番給李妍開出職場診療後,對李妍的表現作出定價——2800元。也就是說,李妍未來找工作的薪酬價值就是2800元。“有些失望,我自己定的是3500元,不過幾個專家的建議對我很有幫助,讓我明白了未來的職場方向和要提高的空間。”李妍告訴記者,此行她很有收穫。

  問題搞清楚,“提價”有道理

  要想提升自己的身價,有的放矢,找到提升自己身價的方式。

  1.知己。

  我的薪酬目標是多少?,我的市場競爭力有多少?職業經驗、人脈資源、職位高低、行業名氣。

  2.知彼。

  判斷自己當前的職場價格,應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自己是否公司需要的人才種類;自己有哪些潛在的競爭者;自己的專業或是過往經歷是否具有稀有性。

  提價方案

  1.照鏡子看自己。

  分析怎樣的職業狀態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降低劣勢。自我認識及評估是一個不斷延續的過程,可以通過參加網上提供的職業測評,或者經常與老師、朋友、家人、主管等進行討論來完成。

  2.吃虧就是賺便宜。

  別把多多事情當成是吃虧,在這個過程中你有了寶貴的練習機會,讓你能夠迅速提升經驗。這裡必須談到很多人在認識上的一個誤區———認為自我增值就是多參加培訓,多拿證書。很多人在簡歷中寫得很漂亮,但缺少實際執行的經驗,仍然不會給自身提升價值。

  3.跟自己較勁。

  科學驗證,人的心理免不了攀比,但過多的和別人比較,很容易讓自己失衡。所以,少盯著別人,跟自己較勁:設定目標,然後評估自己有沒有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或規劃,看自己今天是否比昨天更進步,明天會不會比今天更進一步。

  4.永遠別為“不順心”浪費沉澱的機會。

  任何職業都需要一定量的積澱才能有一個質的飛躍,如果沒有2~3年的積累,很難對一份工作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頻繁的跳槽不僅讓你缺少職業儲備,也會成為HR心中的“扣分”項。如果因為不好就換、就逃避,只會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的連續性和經驗的沉澱。跳槽的動機非常重要。不是因為現在的工作不好、不順心就決定跳槽,而是看有沒有一份更好的機會在等待你。

  我有一個員工,很聰明,但就是不夠努力。

  有一次我問他,“你對200萬人民幣感不感興趣?”

  “那還用說!”

  “容易,我剛才看到一個地下器官交易資訊,只要有人捐獻一對視網膜立即就會擁有200萬!”

  “老闆,你神經病嗎?我變瞎子後有200萬也得夜夜痛哭啊。”

  “好,沒關係,你不願意喪失眼睛,那就雙腿好了,也是200萬,賣不賣?雙腿?”

  “人販子老闆,我的未來還打算要環遊世界,沒雙腿,再多錢也不快樂啊!不換!”

  “OK,那就雙臂吧?”

  “……如果必須切掉我點什麼的話,老闆,你看指甲蓋切一點兒行不行?”

  “你的意思是不是說,把你全身的器官加起來,給你一千萬兩千萬你也不打算賣呢?”

  “對!就是這樣!五千萬一個億我也不賣!”

  我笑了,繼續問道:“你在我這兒月薪多少錢?2500對吧?年薪就是三萬左右,你現在二十出頭,還能再幹30年,30年的薪水加起來不到100萬,就算你退休後依然幹到死,大約也不超過200萬。你全部的青春都投入後??哦,不對,是你全部的生命。我買你一生才200萬,你和我吹什麼牛呢?還五千萬一個億都不賣?在可預計的未來,如果你沒能建立起自己的上升通道的話,你還是考慮考慮自己真實的價值是多少吧!”

  說完這話,那小傢伙有點傻。

  小傢伙心裡可能會說,你怎麼知道我一直只拿2500的月薪啊?沒錯,平均工資,大家都在緩慢增長,但你沒聽說過“通貨膨脹”這個詞嗎?今天的2500元一個月和三年後的3500元可能沒多大區別。

  所有的人都希望住大屋開好車,讓家人過富裕的生活,但大部分人會庸庸碌碌過一輩子,只有少數人會成為真正的英雄,一路領跑。為什麼呢?除了“方法不對”,就是“努力不夠”,不知道自己該值多少錢。【轉載務必註明:牛津管理評論-oxford.icx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