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李開復——人工智慧領域的中堅力量

李開復——人工智慧領域的中堅力量

據英國《自然》雜誌18日發表的論文報道,一款新版的“阿法狗”(AlphaGo)橫空出世。這款名叫“阿法狗—零”(AlphaGo Zero)的新程式,以100比0的戰績打敗了舊版“阿法狗”。再次引發了公眾對於人工智慧的熱議。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耕耘與突破。這次筆者想介紹的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中堅力量——李開復先生。
李開復的生平經歷或許不必贅述,這裡筆者重點關注李開復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貢獻,思想與創見。

一,使用統計模型破解語音識別難題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AI熱潮中,語音識別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突破性進展之一,而李開復站到了當時研究的最前沿。
當時,李開復博士畢業在即,他的老師拉吉 瑞迪教授邀請他加入研究語音識別的團隊。這個團隊希望沿著專家系統的技術路線繼續努力。但李開復有不同看法。之前的學習和工作讓李開復意識到,基於資料的統計建模,比模仿人類思維方式總結知識規則,更容易解決計算機領域的問題。

於是李開復決定拋棄專家系統,打算嘗試基於統計模型的新方法。
最終,李開復順著概率統計的道路研究出了比當時所有聽寫系統好很多的語音識別技術,用他的博士論文宣告了以專家系統為代表的符號主義學派的完敗。
李開復:博士論文的誕生
博士論文文章名:Large-vocabulary speaker-independent continuous speech recognition: the sphinx system
註冊登入後(應該)可以下載全文(博主沒試過,不行的話自己搜應該也搜的到)
這裡寫圖片描述
李開復博士畢業時與父親的合影

二,創辦AI黃埔軍校——微軟亞洲研究院

1998年李開復回國創立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已經是中國培養人工智慧人才最多,輸出人才質量最高的人工智慧“黃埔軍校”。
在那個年代,科研界和產業界還處於人工智慧發展的低谷期,許多急功近利的科研人員耐不住人工智慧領域的寂寞,匆匆轉向其他更容易完成產業轉化的領域。但微軟亞洲研究院眼光深遠,一開始就面向未來,確定了圍繞人工智慧各技術領域組建高水準研究團隊的基本思路。
這裡寫圖片描述


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慶典

彈指一揮間,20年過去,當年李開復親自聘請或招募到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青年才俊們,已經在科技大潮中熠熠生輝。
視訊檢索領域的“開山鼻祖”張曉紅: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期間帶領和指導視覺計算組解決人臉識別的問題。今天人臉識別方向的優秀初創團隊,幾乎都能從師承關係上回溯到張巨集江當年指導的這個研究組。
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視覺計算組主任,商湯科技的核心團隊也基本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
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曾在視覺計算組工作了十幾年,是沈向洋的得意門生,而曠視科技的技術骨幹幾乎都是孫劍和湯曉鷗的學生。
此外還有:聯想CTO芮勇,今日頭條副總裁馬維英,360公司首席科學家顏水成,曠視科技創始人印齊,商湯科技的楊帆,初速度創始人曹旭東,依圖科技創始人林晨曦,Linkface創始人夏炎,深度學習框架Caffe作者賈楊清

等等。
今日中國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微軟亞洲研究院可說是功不可沒,作為創始人的李開復不僅自己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中堅力量,更為未來培養了一大批生力軍。

三,創辦佈局AI的投資機構——創新工場
2009年,李開復離開谷歌,創辦了幫助青年人完成創業夢想的風險投資機構——創新工場。
一方面直接投資創業公司:迄今已在移動網際網路和各垂直領域投資了近300家創業公司,包括30餘家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公司。
另一方面成立人工智慧工程院:是專門面向人工智慧的創業人才培養基地和創業專案孵化實驗室,為人工智慧創業提供人才與技術,產品和商業經驗,市場推廣,軟硬體平臺,高質量的大資料來源等多方位支援。

這裡寫圖片描述
創新工場在AI產業的佈局

可以說如今創新工場已經完成AI產業的巨集偉佈局,未來十年,如今學習電腦科學和軟體工程的我們,很有可能亦將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