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進入養殖業,丁磊和馬雲如何讓豬肉生意更高階?
最近,智慧養殖公司“睿畜科技”獲得了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據悉,資金將用於研發與市場開拓,包括牲畜可穿戴裝置的研發投入、AI場景資料積累等。
在人工智慧迅速普及的潮流之下,AI養豬也愈加如火如荼。從網易的“味央豬”到阿里的“ET大腦”,在中國低調了數千年的養豬業也火了一把。雖說AI今時今日已然滲透到教育、醫療、娛樂等諸多領域,然而將AI用在養豬方面依然十分新鮮,也會讓很多人懷疑AI養豬到底靠譜不靠譜呢?

目前的AI養豬,就是將人工智慧與養豬結合到一起,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技術的連線,實現養豬效率的大幅提升。 看網易和阿里的養豬成效,可以窺見AI養豬的一些進展。
幾年之前,丁磊宣佈要開始養豬,網易開始打造“幸福豬場”,利用高科技全面提升動物福利。在味央豬場裡,豬可以聽歌劇、玩玩具、蹲馬桶,不吃人工飼料,並且有AI技術實時調控豬舍環境,保證豬的舒適健康。如今,網易味央豬場頗具規模,從產量到利潤都極其可觀,最高一頭以20萬人民幣的“天價”售出,可謂有付出就有回報。

此後,馬雲也宣佈要開始養豬,並且直言自己的方法比丁磊更高階,就是將AI技術與豬的自然生長天性相結合。在3月的深圳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和四川特驅集團合作的“世界首創的AI養豬”專案正式簽約。阿里將大資料、人工智慧、視訊語音等技術引入養豬產業,依靠叫聲識別、溫度感知、行為分析等多項AI技術,可以分析小豬的出生率和存活率,以及豬的健康狀況,如有病菌感染,AI能迅速識別病豬有助於迅速隔離。
而最近獲得融資的睿畜科技則採用了養殖狀態分析系統,基於物聯網和機器視覺,實現生豬的存欄量自動盤點、健康監控、生長曲線監控等功能。另外還有可以為豬建立身份檔案的智慧耳標和監測生豬生理指數的電子醫生,從多角度實現AI養豬的好處。
通過以上事例可以看到,AI技術已被成功地運用到養豬業,人工智慧能夠有效節約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推動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是全球範圍內最大的生豬養殖國家。僅2016年生豬出欄量就達到6.85億頭,整個豬肉市場規模大約在1.4萬億元,相當於智慧手機總銷售額的2.3倍,對GDP貢獻率超2%。
由此可見,養豬對中國非常重要。然而中國生豬產業也面臨著效率低、疫病風險高、金融服務缺失等一系列問題。伴隨著生豬養殖規模化的趨勢,高效、科技化的養殖需求愈加強烈,而AI養豬是可行的方法,可以有效緩解養殖業存在的問題,給中國農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突破。

目前AI養豬技術還處於初步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強化,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不斷的探索,養豬業將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實現巨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