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月球的首位中國客人,也曾讓世界驚歎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中國終於實現了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開啟了探月的新旅程。
那麼,你還記得五年前的嫦娥三號嗎?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成功互拍。(新華社)
2013年的今天,也就是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攜“玉兔”(月球車)“奔月”,成為中國第一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擬人化的“玉兔車”(新華社)
小編又雙叒叕一頭扎進《參考訊息》的報紙堆,把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這對“小姐妹”的登月之旅查了個清清楚楚。
早在2012年的時候,《參考訊息》就刊登了題為《專家預言下一位登月者將是中國人》的文章。據法新社2012年8月27日報道,繼尼爾·阿姆斯特朗之後,只有11個人在月球上行走過。報道稱,下一位將登月的地球人很有可能來自中國。
當時澳大利亞太空問題專家莫里斯·瓊斯表示:“前往月球旅行從來都具有誘惑力的一面,但也同樣有科學的一面。月球有可能因為擁有核燃料而成為新的王牌。中國並不掩飾它對這種可能性的關注。”
其實呀,也不是外媒預言得多麼準確,當時的中國早已雄心勃勃地推出了“嫦娥”工程,並且早有一對“姐妹”的成功證明了中國的航天實力: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分別於2007年和2010年發射,先後實現了“繞月探測”和“小行星探測”。
而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的成功落月,又一次讓外媒對中國的航空航天實力刮目相看。
看到中國這一成績,英媒感嘆:中國在航天領域緊緊追趕美俄!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011年9月20日報道,那時中國即將發射“天宮一號”,向建造自己的空間站邁出第一步,此舉進一步表明中國在追趕美國和俄羅斯。
那麼作為當時航空航天領先者的美國和俄羅斯對此作何感想呢?
2013年12月14日,北京飛控中心大螢幕顯示的嫦娥三號探測器監視相機傳回的月球表面照片。(新華社)
2013年8月28日,據路透社報道,中國表示將在年底發射嫦娥三號探測器登月,完成其雄心勃勃的探月工程第二階段任務。
得知這一訊息,美媒(美國《華盛頓時報》網站)坐不住了,說:“中國將在太空競賽中痛擊美國。”
而早些時候,俄媒(俄羅斯之聲電臺網站)也發過此類感嘆:中國正成為航天時尚的引領者。
美俄發出這樣感嘆的時候,嫦娥三號其實還未落月成功。那麼,嫦娥三號的落月成功又意味著什麼呢?
2013年12月15日,北京飛控中心大螢幕上顯示,嫦娥三號著陸器上的相機成功拍攝到“玉兔”號月球車。(新華社)
僅在嫦娥三號落月的當天,各國媒體的各類報道可謂鋪天蓋地。
小編在這裡精選了一下《參考訊息》報紙記錄的一小部分外媒報道,讓大家看看,嫦娥三號的這次落月到底多麼讓世界矚目: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功將轉化為“地緣政治影響力,體現地區領導力”。
·德國《明鏡》週刊網站:登陸月球使中國躍升到航天大國的甲級隊之中。
嫦娥三號的落月點,被命名為“廣寒宮”。
·英國路透社:這次著陸將成為該國民族自豪感的來源。
·法新社:中國將與世界分享探月成果,使其造福人類。
·俄羅斯之聲電臺網站: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擁有月球開發計劃的國家。
……
兩天前(2018年12月12日)的《參考訊息》報紙還刊發了這樣一篇文章,稱中國嫦娥四號任務充滿“國際範兒”。
看完本期的參考日曆,相信各位讀者就會了解,“國際範兒”可不是嫦娥四號的專屬——五年前落月成功的嫦娥三號也有著滿滿的“國際範兒”。
那時,當世界為嫦娥三號的月面登陸歡呼不已之際,也許不會想到,中國的月背探索僅僅在五年後就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