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做品牌宣傳,花小錢辦大事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創業公司如果不主動在公眾面前包裝和展示自己,把公司產品和理念傳遞給受眾,只怕會錯失很多絕佳的曝光機會。那麼創業公司應該怎樣花小錢取得不錯的傳播效果呢?
一、創業公司品牌宣傳的好處:
1. 讓公眾瞭解你的品牌
媒體報道能讓一家初創公司獲得大量的關注,從而提升品牌知名度。比如地方電視臺對當地的一家創業公司進行報導,在受訪的過程中,CEO可以將自己的產品和理念通過媒體傳遞給公眾。比如公司是做什麼的,怎麼做的,做得怎麼。當觀眾在需要的時候,可能就會想到電視臺當初報道的這一家了。很多電視臺、報紙、入口網站、創投類媒體都是獲得公眾認知的理想渠道。
2. 能在網上被搜尋到增進信任
你曾經用百度搜索過一個公司、品牌或產品嗎?卻發現沒有相關的新聞,然後就放棄挖掘這家公司了嗎?的確,潛在客戶在購買你的產品之前,會為了研究你的品牌而去網上搜索,根據相關的新聞報道來做出自己的選擇。新聞的特點就是讓搜尋你的潛在客戶可以通過媒體報道找到你。要想讓你的初創企業在被搜尋時靠前展示,就要通過搜尋引擎優化來優化排名,以便讓大家能夠在網上輕鬆地找到你的品牌。而媒體報道能極大地提高你的搜尋引擎優化,尤其是新聞報道中的回鏈,從而能形成強大的反向連結網。
3. 獲得投資者的關注
每個初創企業都需要融資,而品牌宣傳會增加你獲得融資的機會。風險投資機構、天使投資人和大企業都在新聞中尋找投資機會。恰到其位的報道會突出你的商業價值和增長潛力,從而獲得資本的關注。
二、品牌宣傳要根據不同受眾選擇打法
在策劃品牌傳播方案時,要清楚本次傳播的主要目標受眾群體。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傳播受眾一般分為兩類:一是創投機構(TO B),二是消費者(To C)。針對To B的受眾,一般要體現商業模式、競爭優勢、市場地位和目前取得的成績;對於To C的使用者,要著重強調,你的產品能夠滿足他什麼需求,跟競品比有什麼特色。另外,二者在傳播渠道上也是不相同的,要有針對性的選擇媒介。
三、如何花小錢,做出不錯的傳播效果?
1. 需要有好的內容
傳播的內容來自哪裡?內容素材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積累和發現。這其中最常用的是來自CEO對於企業的行業的研判,或者說是趨勢的解讀等等。我們可以看到帶情感屬性的內容更容傳播。因為感情色彩強烈的內容是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的。
2. 將報道物件人格化
設定被傳播物件的角色定位。公司的創業者通常是其直接掌管人。為什麼要將人物角色化?因為只有在一個人物的形象是有血有肉的情況下,他的形象才會深入人心,才能夠打動讀者。這裡要注意的是要將其的角色定位與產品的目標消費人群相吻合。比如說,你是一家做資訊保安的公司,卻一直在強調你老闆的顏值是多麼,這是不合適的。
3. 渠道傳播的選擇
今天的傳播除了在自媒體之外,傳統的PC端(比如各種垂直類的入口網站)還是有意義的。因為相較於自媒體而言,PC端類的媒體有更強大的採編團隊,他們能夠更長久的吸引目標受眾。簡單來說,PC端的媒體比自媒體更權威。另外,是各種活動的傳播。比如說,各種行業交流和學術研討等等都是很好傳播渠道。要注意的是,現在有很多活動,創業者需要有選擇性的參加。“出鏡率”方面也要有規劃,有節奏。有規劃指的是,在參加活動之前,要與主辦方有充分的溝通。傳播的內容要配合整個公司的宣傳方案。有節奏是指事先要安排好曝光的節奏。不要在某一時間突然就“銷聲匿跡”,也不要在某一時間節點上宣傳過多的內容。資訊是很容易被湮沒的,而使用者也是“健忘”的。
4. 保持開放性
記者在準備採訪時經常碰到這樣的問題;一些企業明明做的很好,想去採訪,可就是找不到聯絡方式。事實上這些企業本身是有宣傳需求的。但沒有聯絡方式,沒有溝通的渠道,雙方是無法建立聯絡的。現在我們常用來做宣傳的是微信,初創企業應建立一個公眾號,寫明各種聯絡方式,保持一種開放性,讓別人能隨時找到你。
5. 要不要花錢做PR?
PR的內容要和廣告推廣的內容一致。一個時間節點做一個內容是最適合的選擇。為了比較理想的傳播效果,花些錢在PR上是很有必要的。當然,這裡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衡量的標尺,就是你的內容是否足夠打動人。一個文章出來後,可以現在內部試讀一遍,如果內部人看了都沒有什麼感覺,也就每必要花錢去推了。
四、自帶媒體屬性的CEO:不花錢,也能做傳播
通常一個性格鮮明,言語犀利,甚至行為有點另類的CEO,能廣泛引起媒體的報道興趣,也能引起公眾的好奇,無形中就創造了傳播價值。比如神奇百貨CEO王凱歆,姑且不論她創業本身的對與錯,就傳播來說,她為什麼能屢屢獲得創投類媒體的採訪、報道,是值得創業者思考的問題。那麼,一個好的CEO如何才能成為具有傳播力的自媒體呢?
1. 耐磨
要經得起使用者的批評,“不為外界所動”。還要有自黑的心情。對此,在新媒體等其他傳播方面也要和CEO的形象塑造相符合,也可以從這些“負面的素材”中提煉傳播內容。雷軍的“Are you ok?”就是這方面很好的一個案例。
2. 有個性和鮮明的立場
“寧可死亡也不要中庸”。CEO對事物的觀點要非常鮮明,愛曾分明,千萬不要人云亦云以及中庸。只有立場鮮明的觀點才容易傳播開來。今天在網際網路傳播的情境下,要麼讓使用者愛死你,要麼恨死。剩下的都會走向滅亡。未來,留存下的是大公司和那些很接地氣的公司,而中小型規模的企業很可能機位難生存。因為,今天網際網路的使用者情緒已經非常極端。
3. 有溫情有溫度
在個性的基礎上要讓讀者可感知你的存在。這就需要CEO的形象是飽滿的。當提及雷軍時就能想到他的言論,比如“風口上的豬”、“七字方針:專注、極致、口碑、快”等等。我認為一個有血有肉的CEO形象,既要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戰士,又要體現自己的價值。這個價值是指,自己在做的事情能夠給行業帶來什麼,解決什麼行業痛點,改變社會現狀等等。
4. CEO要有過硬的筆桿子
要塑造個人品牌可以將自己撰寫的稿件廣泛傳播。現在有很多媒體的投稿渠道是很開放的。另外,動手寫東西的能力是很鍛鍊一個人的邏輯思維的。只有自己能夠寫下來的東西才是真正理解了的。如果你能夠將你的商業模式很清晰的闡述出來,那麼說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
5. 開放還是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