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NOTE7的Type-c介面只貴幾塊錢,為什麼友商不用?
文/黑貓評測
在紅米NOTE7的釋出會上,雷軍提到了一個行業現狀:大部分的千元機都不願意採用標準的18瓦QC3.0快充,而是選擇沿用老舊的5V2A的10W快充,僅僅是為了節省十塊錢的成本;大部分的千元機都不願意改用Type-c介面,而是繼續固守micro-usb,僅僅是為了節省幾塊錢的成本。我替小米算了一筆賬,這兩項升級加起來無非就是十幾塊錢,卻成了足以區分千元機和旗艦機之間差距的重要賣點。
紅米NOTE7下放了不少旗艦機上才有的配置:比如說支援QC4+的快充技術,波光粼粼的雙面玻璃,水滴狀缺口的LCD屏,以及這個旗艦機才有的type-c介面。正因為如此紅米NOTE7才顯得那麼有誠意,讓飽受"價效比"薰陶的我們依然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和紅米NOTE7比起來,其他廠商的千元機只能算得上是庸庸碌碌。
要知道,這種誠意其實成本並不高,紅米NOTE7上最值得一提,也是最不亮眼的就是這個type-c介面。要知道,這個type-c介面只是貴了幾塊錢,為什麼友商的千元機一直都不用呢?
其實國產手機的逆襲是從千元機上開始的。就想紅米一代一樣,口號是讓每個人都能用得起千元機,這個特性就意味著千元機手機是一個銷量重於利潤的品類,往往是上千萬的銷量,每一臺卻只有五十塊錢不到的利潤。
在這50塊錢利潤裡,摳出10塊錢上18W快充,再摳出5塊錢上type-c介面,它的總利潤是按百分比下跌的。這就是為什麼千元機一直在充電方面摳門的原因--銷量為王的產品,哪怕是十塊錢的差距,也能關係到10-20%的利潤。
而今年紅米獨立品牌的戰略又是用少量的精品去打市場,所以紅米NOTE7必須是這個價位段上競爭力不俗,且有很強銷售壽命的產品。這也是為什麼紅米NOTE7在用料上更為激進,迅速把旗艦機上較為廉價的賣點--type-c介面下放。如此一來,等到友商反應過來,已經是半年以後了,在這段時間之內,紅米NOTE7可能都是同價位的最優選擇。
隨著type-c介面在手機上的普及,如今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選購一個type-c充電器甚至比micro-usb更方便。而且type-c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甚至連蘋果的ipad也在用。從"不被淘汰"這個使用者需求的角度來看,用上type-c介面只需要花幾塊錢,但是給消費者帶來的心理優勢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