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戲稱人傻錢多的張磊 如何將一手"單牌"打成"王炸"
微軟 雅黑;">從求職被拒到耶魯首個華人校董,從被稱為 “烏合之眾”到逆襲翻盤,從被人說“人傻錢多”到錢越來越多,這就是本期央視財經頻道《遇見大咖》的嘉賓: 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兼CEO——張磊 。不管是投資 京東 一戰成名,還是力推 騰訊 和京東的合作,張磊都里程碑似地影響了中國網際網路電商格局。 他卻一直在創業者和企業家背後,低調地幫助他們成長 。
1 “人傻錢多”曾經說的就是他?
張磊曾經是投資圈戲稱的“人傻錢多”的典範,因為他在2010年,京東的重資產模式普遍不被認可的時候投了京東。

那時張磊很清醒,他知道投資人普遍不喜歡重資產模式,但很多時候清醒的人看上去“最荒唐”。 他果斷投資,而且當京東只融7500萬時,張磊出乎意料地給了3億美元, 更是傲嬌地說:“要麼你接受我整個錢,要麼我就不投了” 。


在投資界,“拿去花”大概是投資人對創業者最浪漫的情話。但這背後的原因,並不是表面上的“有錢任性”,張磊其實在心裡已經為京東算好了賬。
如今,隨著京東的崛起、上市到一路狂奔, 三億美元變成了幾十億,“人傻錢多”、“有錢任性”的調侃自動退場。
為什麼張磊能篤定拿出三億美元押一個專案?張磊說人的精力有限, 他不喜歡“仙女散花式”地投資一大堆企業,更傾向於精準打擊。

2 從求職受挫到耶魯首個華人校董
張磊一路走來並沒有太順利。他說自己上大學時沒什麼大理想,畢業後,就老老實實在北京找了份工作,去五礦上班了。後來,因為工作原因接觸到了美國客戶,才有了去美國繼續學習的想法。
張磊去了耶魯求學,但由於是半路出家做金融,之前的工作經歷不對口。張磊在華爾街的求職經歷讓他知道了, 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完的坎。 同學都找到實習的時候,只有他還沒找到。他說自己當時很不幸。

張磊說當時自己就是坐著這趟火車去紐約面試的。每次滿懷憧憬去,垂頭喪氣回。

最終,還是張磊在耶魯的導師——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大衛·史文森給了張磊一份實習工作。張磊沒有辜負導師, 18年後再回到母校,他手中多了一張可以開啟耶魯所有房門的萬能卡。

此時,張磊已經成為了耶魯大學的校董。 這個身份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榮譽,此前沒有中國人,也沒有亞洲人獲得過這樣的榮耀。
當時看好張磊的導師大衛·史文森這樣評價張磊: “大家會說百裡挑一,這不是張磊,張磊是百萬裡挑一的人才。”

3 首個合夥人是同學老婆 初始團隊像“烏合之眾”
2005年,張磊放棄美國高薪的工作回國創業。組建團隊是第一道門檻。當時業內人士都懷疑他,覺得“你行嗎?”他的第一個合夥人是同學的老婆。因為同學想幫他,自己又隱隱覺得張磊的基金不太靠譜,下不了狠心辭職過來,就讓老婆來幫忙了。

東拼西湊,張磊總算有了五個合夥人,但問題又來了,除了張磊的背景和金融相關,其他幾人都不是科班出生。當時有人這樣評價張磊的初始團隊:“人都是看著很好的人,但是有點烏合之眾的感覺 ” 。

採訪時說起這些,張磊自己都笑了。

多年之後,當初所謂的“烏合之眾”團隊的五個合夥人,至今仍在和張磊並肩同行。
4 “重倉中國”,從沒人信到600億美元基金規模
創立高瓴資本的13年間,市場瞬息萬變, 而唯一不變的是張磊一直的堅持“重倉中國”理念。 2005年他創業初始在海外募資時,打出了這樣的口號:中國正在崛起,高速火車正在離站,請立即上車。

然而,效果並不理想。按張磊自己的話說,當時的狀況是“一幫沒做過投資的人在賣一個大家沒投過的國家的故事”,想開啟局面是非常困難的。

而今,張磊的高瓴資本已經具有600億美元的規模。 這時他正在趕往紐約的卡耐基大廳,這裡將舉行高瓴資本全球機構投資人大會。他會繼續用第一手資料,跟外資投資人講自己“重倉中國”的價值投資理念。

13年間,張磊從零開始做投資,他說自己沒有資源也沒有訊息。從高瓴資本創立初始,他的每一步決策都不缺少質疑的聲音。 他卻在質疑聲中保持著自己的節奏,一步步帶領高瓴資本逆風翻盤,把一手“單牌 ” 打成了“王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