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父的自傳《Just For Fun》到底說了些什麼?

我對生命的意義有種理論。我們可以在第一章裡對人們解釋生命的意義何在。這樣可以吸引他們。一旦他們被吸引住,並且付錢買了書,剩下的章節裡我們就可以胡扯了。 —— Linus Torvalds
這是書中前言部分的一句話,竟說得如此直白。就內容而言,書中確實對生命的意義展開了一些闡述,Linus認為,有三件事情具有生命的意義,它們是你生活當中所有事情的動機,包括你所在做的任何事情和一個生命體該做的所有事情。
第一是生存,第二是社會秩序,第三是娛樂。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按這個順序發展的。娛樂之後便一無所有。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意味著生活的意義就是要到第三個階段。你一旦達到了第三階段就算成功了。但首先你要越過前面兩個階段。
以上就是Linus所謂的人生意義,可以說是整本書的精髓,但也僅限於此,因為接下來Linus真的要胡扯了!
說實話,Linus Torvalds 的 這本《Just For Fun》更確切地說是一本自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通篇廢話,第一章概括的話就是自己是如何喜愛程式設計進而對生活的瑣事都不感興趣,而後講了一些Linux產生的過程和中間遇到的版權、法律和自己工作和經濟的問題。但是從另一方面講,這本書確實很有趣,一本書鋪滿了Torvalds對於黑客和開放文化的自我陶醉感。當想起“道德衛道士”和“做事得體衛道士”的行為時,你便會覺得這本書像是陽光一樣灑在你身上,來自芬蘭或來自美國的陽光。
我們可以先大概瞭解一下Linus Torvalds的生平。
託瓦茲出生於芬蘭赫爾辛基市。父親尼爾斯·託瓦茲(Nils Torvalds)是一名活躍的電臺記者,母親安娜·託瓦茲(Anna Torvalds)也是一名記者。祖父奧爾·託瓦茲(Ole Torvalds)是一名詩人和記者。外祖父Leo Törnqvist是芬蘭第一批統計學教授。芬蘭統計學會設立Leo Törnqvist Award,授予在頒獎之前的兩年內傑出的統計學碩士學位完成者。林納斯·託瓦茲在11歲時,應其外祖父要求用BASIC語言編寫一些統計學方面的小程式,這是他程式設計經歷之始。託瓦茲家族屬於在芬蘭佔6%的芬蘭瑞典族,其父母都畢業於赫爾辛基大學,在學期間是積極的學運份子。他的名字來自於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88年,他進入赫爾辛基大學計算機科學系。1989年,他進入芬蘭陸軍新地區旅,服11個月的國家義務兵役,軍銜為少尉,主要服務於計算機部門,任務是彈道計算。服役期間,購買了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所著的教科書及minix原始碼,開始研究作業系統。1990年,他退伍後回到大學,開始接觸Unix。1991年8月25日,在網路上釋出了Linux核心的原始碼。1994年3月14日釋出了1.0版本。1996年,自赫爾辛基大學碩士畢業,學位論文是《Linux: A 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在拜訪全美達公司(Transmeta)之後,託瓦茲決定接受他們的聘用,並移居美國加州。自1997年2月,至2003年6月之間,託瓦茲都在全美達公司服務,參與該公司晶片的code morph技術研發。在1997年至1999年間,主要投入86open計劃。1999年,Red Hat及VA Linux這兩間公司,決定將他們公司的股票期權(stock option)一部分贈與託瓦茲,以感謝他的貢獻。同年,在這兩間公司的股票在市場公開發行之後,託瓦茲的財產估計為2,000萬美元。2003年,為了專心於Linux核心的發展,從全美達公司辭職,受聘於開原始碼發展實驗室(OSDL),擔任Linux核心的主要維護者。2004年6月,託瓦茲全家移居奧勒崗州Dunthorpe,接近於開原始碼發展實驗室的總部所在地Beaverton。2005年,為了管理Linux核心的原始碼,開發了Git。2007年1月22日,自由標準組織與開原始碼發展實驗室合併,成立了Linux基金會。Linux基金會提供薪水及各種協助,以支援託瓦茲繼續投入Linux核心的開發工作。
—— Wikipedia
一個芬蘭青年大學生Linus創造了一種名為Linux的作業系統。創造簡潔優雅的程式,寫出乾淨而無冗長的程式碼,或者是超一流的程式,就足以贏得同行們的尊敬和推崇。而Linus走得更遠,他不但重新定義了一流程式、程式碼和軟體的基準,而且邁向了“黑客”的終極高度,開創了另一個網際網路的傳奇故事。
我一開始瞭解Linus這個人的時候,是在關於他的一個Ted裡面。如今記憶尤深的是,當時節目的主持人說Linus就像個肥宅,Linus也確實承認了這個事實,很坦誠,沒有一絲隱瞞。而且當時覺得他說的話很有趣,於是就查了一些有關他的資料,當看到他的一些事蹟之後,我整個人對他都肅然起敬了,而且懷著好奇之心裝了個Linux作業系統,甚是喜歡。
好像是談論夢想,又好像是“X檔案”中的一段情節。一個21歲的芬蘭大學生,在學生宿舍裡寫了一個作業系統的核心——Linux,然後公佈於眾,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程式設計師為之增補、修改和傳播,短短几年就擁有了1000多萬的使用者,成為地球上成長最快的軟體。
有人說,21世紀是自由軟體的世紀,這話一點都不假。儘管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深入平常百姓家,但是從整體上看,Linux 的優勢在近年來逐漸顯現。
《幸福》500大企業的資訊主管已經紛紛在著手Linux的評估和部署。而且,在不到一年時間內,Linux就得到了IBM、HP、Compaq、Sun、SGI、Dell、Oracle、Informix、SAP、Sybase、CA、 Intel、SCO等除微軟之外的幾乎所有計算機大公司的支援。雖然已被一群信徒崇拜多年,Linux,這個穩定、開放、可靠、廉宜的作業系統,只有在 1999年才堂而皇之躋身業界主流,成為微軟帝國合法的競爭對手。而且,成為地球上最炙手可熱的作業系統。
光芒四射的Linux憑藉產品的卓越脫穎而出。毫無疑問,這要歸功於世界各地無數富有才華卻又不計報酬的黑客(特指執著狂熱的程式設計師),尤其是Linus Torvalds創世紀般的貢獻。曾經被無數個巨頭公司猛烈攻打,而屹然不動的微軟帝國,如今,有可能被一個人發動的戰爭所摧毀。
Linus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他發明了Linux驚世傑作,跟在於他所提倡的“開源軟體”精神,直到今天,這種軟體開發方式仍被人們普遍接受並且成為一種良好的開發生態。
《Just For Fun》這本書,寫的恰恰是Linus開發Linux,以及維護Linux的過程,
儘管書中廢話比較多
,但是仍有一些經典語錄值得收藏。現摘錄如下。
那年夏天我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什麼都沒做。第二件事是讀完了七百一十九頁的《作業系統:設計和執行》。那本紅色的簡裝本教科書差不多等於睡在了我的床。
I was an ugly child.I was a nerd.I was a geek.
關於自己的童年,林納斯顯然有著強烈的陰影。
Talk is cheap,show me your code.
在軟體世界中,一旦你解決了最根本的的問題,興趣就容易很快地消失。
同時我也不斷地擔心,在像中國這樣的地方,企業並不承認GPL的效力,從而也不會尊重我的版權。
Linus在不少地方說中國對開源軟體如何拿去佔為己有,如何不尊重版權。這是當時的情況,現在已經有好轉了。
我很早就明白,最好的領導者不是讓手下做他要求他們做的事情,而是讓手下做他們自己想要做的事。同時,最好的領導者也明白,當手下犯錯時,要讓他們自己有能力糾正而不要總是自己出面糾正。最佳的領導者是能夠讓手下自作主張的人。
我的回答是:“為什麼我要關心這些?為什麼我要對蘋果公司的故事表現出興趣?我不覺得蘋果公司所做的事情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我一生的目標也不是佔領什麼面作業系統的市場(的確,雖然我馬上就要做到這點了,但這從來就不是我的生活目標)。”
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無論是開放原始碼的理念還是Linux作業系統都在各大學裡贏得了最廣泛的支援,其原因之一是:青年學子們大多都抱有對主流與權威的逆反心理。
創造作業系統,就是去創造一個所有應用程式賴以執行的基礎環境。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在制定規則:什麼可以接受,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事實上,所有的程式都是在制定規則,只不過作業系統是在制定最根本的規則。”
我喜歡電子郵件的眾多理由之一是,它如此方便又如此容易被忽略。你可以輕鬆地對某些郵件不加理睬。
原來,Linus對待無端的攻擊郵件秉承著這樣的態度, “你可以輕鬆對某些電子郵件不加理睬” 。
《Just For Fun》給我最大的影響無非就是騙我去使用了Linux作業系統,在命令列模式下不斷敲打著一些難記的指令,好讓人覺得這樣是如此的高階!不過,說實話,感覺Linux系統的確非常好用,就我目前使用的Ubuntu來看,它首先給了我全新的體驗,用過之後竟然覺得Windows是個劣質的作業系統。另外,在Linux下做程式開發是真的舒服!
附上我的部落格地址,歡迎來訪問!SeekIn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