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旅行箱遇到黑科技,中國品牌如何創新升級
國產拉桿箱品牌突圍市場的思考
隨著商旅市場規模愈發龐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旅遊客源地,中國消費市場正面臨結構優化調整時期,很多旅遊習慣也出現新的趨勢。對於如今常奔波在路上的人們來說,品質已成為這一群體越來越重視的元素。所以,很多旅遊必備產品也逐漸迎來更新換代潮。其中,拉桿箱作為出行必備工具之一,也蘊藏巨大市場潛力。但因長久市場累積所致,國產拉桿箱品牌要突圍市場,還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難題。值得欣慰的是,雖然問題不少,但一些品牌已經出發,力爭在這一時期,讓國內遊客重新認識國產品牌拉桿箱。
出遊人群與生活品質
綜合很多資料看,中國基本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客源地。按照艾瑞諮詢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出遊人次達51.3億。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集團聯合釋出的《2017年中國出境旅遊大資料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突破1.3億人次,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而這些數字預計仍將繼續上漲。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巨大群體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人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改變。
有分析稱,隨著中產階級在人口占比中逐漸提升,更多高階消費也正在被不斷挖掘。這些高階旅遊使用者多為新中產領袖,有一定社會地位,追求高品質生活,個人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達到57.4%,人均旅遊消費萬元以上達75.8%。除旅遊人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出差群體,也在默默引領旅遊市場的轉型升級。這部分群體在消費特徵方面也開始出現不小轉變,商旅管理人員總會(ACTE)在現代商務旅行者管理的相關研究報告中指出,當前全球差旅人員正呈現出更復雜的需求和行為,他們更看重差旅出行的生活品質。
不難看出,如今出遊人群正顯示出一個明顯特徵——注重出行品質的人群已佔據整體越來越大比重。從很多細節方面就已越來越明顯感覺到這種趨勢,比如人們出行過程必備的旅行箱就已發生不小變化。
從旅行箱本身來說,其自身就已有了非常大的進化,如果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歐洲貴族們環遊世界都是帶著木箱。可以想象提著或扛著一個沉重的箱子,是十分不方便的。真正出現帶著軲轆的行李箱是在1972 年,一位名叫Bernard Sadow的男子,將手提箱安裝上四個輪子,從此輪式行李箱正式誕生。隨後行李箱經歷一路升級,到1991年正式確定現代基本形狀。如今拉桿箱的形式主要以布箱、ABS硬箱、皮箱、PC等為主要材質。
如果在國內火車站或機場觀察不難發現,十幾年前人們出行,更側重於編織袋或行李包作為主要工具,雖然如今仍有不少人在使用,但越來越多商務人士或高階旅遊群體隨身帶著的,都已變成看起來非常精緻的行李箱。對此也有分析稱,我國中產階級如今“M 型”的消費結構愈發明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向高性價比和奢侈化兩極分化。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消費結構轉化中,如今已有越來越多消費群體開始喜歡上了“新國貨”。人們開始對品牌有更高要求的同時,對於國產中高階品牌的需求也在提高。在今年一些電商節日中不難發現,在拉桿箱市場,類似小米、途加、地平線8號、舒提啦等國產品牌,正準備趁著這股新需求深度開拓國產拉桿箱市場。
中國拉桿箱面臨諸多難題
可以預見的是,面對消費結構升級愈發明顯的旅遊市場,拉桿箱行業將迎來一片巨大藍海。但對於國產拉桿箱品牌來說,因起步相對較晚,如今在爭奪市場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最大問題,就是消費者對國產拉桿箱品牌認知的嚴重缺失,這主要也是因為常年市場問題累積所致。時至今日,我國箱包低端市場依舊氾濫。散落於各種小商品批發城、地攤,80%的包飾為小工廠、小作坊做的低檔產品,這樣的產品也基本與品質一次無緣。
業內人士都知道,對於拉桿箱來說,除了外型等時尚設計外,為了能讓拉桿箱材質更結實、推動更加流暢,就必須加入工業設計技術。可以說,工業設計是製造業的先導環節,處在創新鏈前端,但目前來看,拉桿箱領域的工業設計師極度缺乏,已經成為這個行業創新的最大痛點之一。因缺乏資金,諸多企業硬體生產設施和軟體研發人才十分薄弱,造出的包飾無品牌、質量差、無設計、無個性、無保障,有的還大量使用有毒原料,無法滿足都市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這樣引發的後續問題,就是中國高階供應鏈的不健全。一些裝置好點的OEM工廠(原始裝置製造商)更多隻生產國外大牌產品,對給中國品牌生產存在不小抵觸情緒。因為在他們眼中,中國品牌只喜歡模仿和低價,並不是做品牌應有思維。但近幾年因金融危機關係,大多以出口為主的箱包企業逐漸轉為內銷,沒有品牌、沒有團隊、沒有渠道等問題開始逐漸顯現,在設計創新、自主品牌、營銷網路等方面也明顯遜色於國外大牌,導致目前箱包行業較容易受到外部環境波動影響,抗風險能力、盈利水平都相對較弱。
此外,中國箱包行業目前在高階市場方面,尚沒有非常成功的經驗可參考,很多人對製造國產高階箱包品牌還心存疑慮,這自然阻礙了市場創新。尤其在國際大品牌箱包產品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後,對國內箱包產品更是產生嚴重衝擊。在國內箱包市場的“金字塔”頂端,是諸如LV之類的國際頂級品牌,價格利潤高,市場份額逐步擴大。
如今國內箱包品牌更多集中在價格及渠道的淺層次層面,市場份額雖大但盈利極低,只能以量取勝。再加上整體市場造成的氛圍,很多品牌開打惡意價格戰,使得企業為盈利只能生產更多不良產品。這也讓少數國產中高檔品牌,無法凸顯自己品牌的個性與感染力,更難提與消費者有深度情感共鳴。
但產品的整體升級,一定是國內箱包行業必須要解決的,隨著國際檢驗標準不斷提高,各國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限制商品進口。為適應國際標準,國內箱包品牌也必須加快新技術開發,依靠技術進步調整出口商品結構,促使產品升級,促使產品結構向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轉型。這種升級,也一定會帶動國內市場積極研發出,屬於中國自己的高階箱包品牌。
國產品牌努力轉型升級
從資料來看,行李箱已成為近年增長較快產品。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行李箱市場規模為220億元,到2017年增長至35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9.7%,增長十分迅速。在可預見的未來,國產品牌想要抓住這一市場新的機遇,就必須要打造好自己品牌的中高階品質。
為加速提升品質,很多國產製造品牌都會選擇與德國大師強強聯手,在原有生產環節增添更為先進的理念。比如國產拉桿箱品牌舒提啦就將宣佈,為增強產品品質,特別邀請了德國著名工業設計師、德國舒曼設計公司創始人德克·舒曼先生強勢加盟。德克·舒曼先生在2006年至今連續多屆擔任德國紅點設計獎評委,2015年至今同時擔任紅點設計概念獎評委。自1992年在德國明斯特創立德國舒曼設計公司以來,為各行業的品牌提供服務,是世界專業獎項的獲獎常客。舒曼設計公司至今已服務了德國STIEBEL ELTRON(斯寶亞創)26年;義大利IMMERGAS(依瑪)18年。
這次合作,緣於德克·舒曼與舒提啦創始人張銘庭的產品理念不謀而合。據瞭解,作為已在通訊行業內幹了十餘年的張銘庭,在2007年一次旅途中發現,由於旅途中的顛簸和暴力託運,幾乎一半團隊成員箱子都有所損壞。這種破損對常出行的人來說,是非常尷尬與麻煩的。所以,張銘庭就決定轉行進入箱包市場創業,其一開始創業理念,就是打造屬於中國的高階旅行箱品牌。
從2009年到2013年長達四年時間裡,每年在拉桿箱產品研發上張銘庭都要花費上百萬元,並在東莞成立舒提啦研發中心,注重每一個標準和每一個細節,以“抗摔”為核心進行創新研發,4000次拉桿拉合測試,12000米萬向輪負重行走測試,5000克箱面重錘衝擊測試,也已經讓舒提啦榮獲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頒發的“承重力更強,使用壽命更長”的實用新型專利。經過十多年發展,面對市場新需求舒提啦也將重新出發,“對接國際設計,提振中國品牌—舒提啦旅行箱2019品牌合作釋出會”將在2019年1月17日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屆時張銘庭將同她的團隊,向中國箱包市場以及消費者交上一份這十多年來屬於自己從業心得的答卷,同時將與國際工業設計大師德克·舒曼先生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攜手研發更高品質的未來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