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定載入史冊!來自2018年這些“平凡”的太空故事!
201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從太陽到星際空間的邊緣,太空飛行經歷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發展,而這些發展帶來的突破註定載入史冊!如果你錯過了,那麼今天可以重溫2018年這些最偉大的太空故事!
1) NASA的InSight登陸火星
今年,NASA的將探索火星的手伸到了火星內部,這隻手就是InSight---洞察號。洞察號從位於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歷時近7個月,於11月26日成功在火星極樂平原著陸,開啟了火星探索的新時代!
2)聯盟號船員發射中止
2018年10月11日,俄羅斯聯盟號火箭從哈薩克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枚火箭在飛行中發生故障,迫使聯盟號太空艙的工作人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尼克·黑格和宇航員阿列克謝·奧夫齊寧中止並緊急著陸。
據瞭解,10月1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員尼克·黑格(Nick Hague)和俄羅斯宇航員阿列克謝·奧夫齊寧(Alexey Ovchinin)第57次太空探險飛行剛剛開始幾分鐘,他們乘坐的聯盟號(Soyuz)火箭上的一個變形感測器就迫使發射中止。這兩名男子在哈薩克(他們發射的國家)緊急著陸。黑格和奧夫齊寧的身體狀況良好,並立即被承諾進行另一次太空飛行嘗試(計劃於2019年2月28日進行)。
3)帕克太陽能探測器發射!執行“觸控”太陽艱鉅任務!
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德爾塔IV重型火箭於2018年8月12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37號發射場發射美國宇航局帕克太陽探測器。
帕克太陽探測器是第一個飛入太陽日冕的飛行器,僅僅位於太陽表面上方9個太陽半徑處,將在最靠近太陽的地方以每小時72萬公里的速度飛行,這也將成為迄今最“熱”的太空探測任務。這項任務是為了紀念芝加哥大學的先驅天體物理學家尤金·帕克。帕克在20世紀50年代預言了太陽風(不斷的太陽粒子流)。現年91歲的帕克是第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NASA任務的在世人士。
4)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號”(Falcon Heavy)進行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首次亮相
SpaceX於2018年2月6日向太空發射了一枚巨大的火箭,引起了世界各地人們的關注。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升空,火箭的上層可以將宇航員發射到太空深處,接近火星的軌道。而目前SpaceX正在開發一種新的巨型火箭和宇宙飛船組合,以便在未來幾十年讓殖民者登陸火星。
5)TESS號發射升空尋找系外行星
2018年4月18日,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了美國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
與過去的衛星不同,TESS的設計目的是在我們周圍的恆星附近尋找行星。找到靠近地球的行星有一些好處,比如可以讓其他望遠鏡快速對準這些行星,以瞭解它們的大氣成分。TESS還將擔任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的探路者天文臺(pathfinder observatory)。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於2021年發射,其科學使命將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外部行星研究。
TESS衛星被放置在一個獨特的、高度橢圓形的、為期13.7天的軌道上,在這個軌道上,它會相對靠近地球(6.7萬英里,即10.8萬公里),將資料傳送回家,然後再次飛行到23.2萬英里(37.3萬公里),進行科學觀測。TESS將在兩年的主要任務期間掃描整個天空,儘管科學家們希望它在穩定的軌道上可以持續更長時間。探測器的第一個行星發現是在9月19日宣佈的——一個正在蒸發的超級地球。
6)中國探月著陸器嫦娥四號發射到月球的遠端
2018年12月8日北京時間凌晨2點23分,中國嫦娥4號探測器發射成功。
2013年,中國用無人月球車的任務震驚了世界。如今,我國正在完成另一個月球里程碑:在月球背面著陸。它的預期目的地是馮·卡曼火山口,寬115英里(186公里)。這個隕石坑是更大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複合體的一部分,這個複合體跨越了令人難以置信的1600英里(2500公里)。
月球的遠端從地球上是看不見的,事實上,直到20世紀60年代蘇聯的第一顆衛星繞月球軌道執行,月球的遠端才被成像。在那裡著陸帶來了另一個挑戰,因為沒有中繼衛星,無法將資訊傳回地球。因此,中國在今年5月發射了一顆名為“雀橋”的衛星,該衛星位於太空中一個引力穩定的地點,名為“地月拉格朗日點2”。在這個位置,在月球之外,衛星可以向嫦娥四號和地球上的任務控制中心傳送資訊。
7)再見,開普勒和黎明號
2018年11月15日,開普勒團隊向天文臺傳送了退役“晚安”指令早在10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宣佈,其備受尊敬的行星搜尋望遠鏡開普勒(Kepler)的燃料耗盡。此前,開普勒的工作壽命遠遠超過了其最初的科學使命。到目前為止,在3800個已確認的外星世界中,有70%是在這段令人難以置信的旅程中發現的。開普勒在太空的頭四年(2009年至2013年),只盯著天鵝座的一小片天空,一項迄今已證實發現2327顆系外行星的調查得出了上述結論。在它的四個指向裝置中的第二個失敗後,美國宇航局想出了一個創新的方法來保持開普勒;飛船將利用太陽的壓力在太空中保持穩定,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天空的不同區域。
巧合的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佈另一項長期任務“黎明號”(Dawn)的結束。黎明號也耗盡了燃料。這是第一次近距離探測原行星(灶神星)和矮行星(穀神星)的探測器。黎明號於2007年9月發射,2011年7月抵達灶神星。在那裡,它停留了14個月來仔細觀察小行星的表面;它發現液態水(來自隕石撞擊)曾經在火星表面流動。黎明號的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目的地是穀神星,探測器在那裡發現了一堆亮點——地下水穿過穀神星表面蒸發到太空後留下的鹽分。黎明號預計將在穀神星周圍的軌道上停留至少20年,但在那之後的幾十年裡,它還可能停留在空中。
8)日本的Hayabusa2飛機抵達琉球
Hayabusa2任務的MINERVA-II1B漫遊者(OWL)在2018年9月22日晚8:46(格林尼治標準時間9月23日早上0046)躍過小行星表面之前,拍下了這張小行星琉球的照片。
2018年9月22日,美國東部時間晚上8點46分(格林威治時間9月23日上午00點46分),Hayabusa2任務的MINERVA-II1B探測器(OWL)在飛越小行星Ryugu表面之前,抓拍到了這張照片。
經過三年多的太空旅行,日本“隼鳥2號”宇宙飛船於6月27日抵達小行星“琉球”,並迅速開始工作。“隼鳥2號”的目標是將小行星樣本送回地球,就像“隼鳥2號”宇宙飛船在近10年前所做的那樣。但首先,“隼鳥2號”降落在“玉兔”號上,兩個漫遊者和一個著陸器傳回了一個奇怪表面的照片。
德國製造的“吉祥物”著陸器於10月3日發射升空,在著陸前6分鐘降落在小行星南大氣層附近。這架小型著陸器依靠電池供電(約17個小時)存活了較長時間,使得一組完整的照片能夠傳回地球。與其他近距離研究的小行星相比,科學家們對“玉兔”的岩石構成感到驚訝。
9)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奧西里斯-雷克斯”探測器抵達小行星本努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奧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宇宙飛船從大約50英里(80公里)遠的地方看到的小行星本努(Bennu)。
12月3日,這顆名為“起源、光譜解釋、資源識別、安全、風化層探測儀”(OSIRIS-REx)的小行星抵達了它的小行星目的地——1640英尺(500米)寬的太空岩石本努(Bennu)。最終,OSIRIS-REx將會降落到Bennu的表面去取一個樣品,然後運回地球。但首先,科學家們要花時間瞭解這顆小行星及其附近地區,然後才會選擇一個地點著陸。
10)旅行者2號到達星際空間
插圖顯示了美國宇航局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的位置。2018年12月10日,美國宇航局宣佈旅行者2號進入星際空間,在日球層之外,日球層是由太陽形成的一個保護層,延伸到冥王星的軌道之外。
插圖顯示了美國宇航局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的位置。2018年12月10日,美國宇航局宣佈旅行者2號與旅行者1號在星際空間相遇。這兩顆行星現在都在日球層之外,日球層是由太陽形成的一個保護層,延伸到冥王星的軌道之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著名的航天器之一在11月5日左右達到了一個宇宙里程碑,旅行者2號越過邊界進入星際空間,在那裡太陽的影響被其他恆星的影響所取代。這並不是NASA的第一個這樣做的航天器;探測器的孿生兄弟旅行者1號於2012年進入星際空間。因此,旅行者2號現在提供了另一個數據點,關於太陽風頂(太陽的鄰域)和星際空間之間的過渡區域是如何工作的。
這只是這艘長期執行的宇宙飛船的最新里程碑,該飛船於1977年發射,進行外行星的“大旅行”。它是美國宇航局唯一一艘掠過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四大外行星的航天器,它的發現數不勝數,包括髮現所有這四顆行星都有光環特徵。任務小組成員稱,航天器的鈽供應將在幾年內開始減少,迫使其關閉儀器,直到2025年左右永遠沉寂下來。
11)維珍銀河進入太空
2018年12月13日,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的VSS Unity spaceliner在黑暗的太空中捕捉到了這張地球的照片。
今年,太空旅遊市場達到一個里程碑,在12月13日維珍銀河終於讓兩個測試飛行員到達海拔51.4英里(82.7公里),只是過去的美國空軍空間的分界線。(卡曼線(Karman line)是更受歡迎的空間邊界,全長62英里(合100公里)。)在太空梭第四次火箭動力測試飛行中,飛行員負責VSS聯合號的六名乘客。
成百上千的人在維珍銀河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準備飛向亞軌道空間;最新的票價是25萬美元。最近的里程碑是向這些客戶中的一些人提供幫助邁出的一大步。
維珍航空一直堅持其太空飛行計劃,經歷了多次開發延遲,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在2014年前一款測試飛行器VSS Enterprise在一次火箭動力測試飛行中發生致命事故後實施的設計變更。
12) BepiColombo發射到水星
2018年10月19日,搭載歐洲和日本兩艘BepiColombo水星探測器的Arianespace Ariane 5號火箭從法屬蓋亞那庫魯的蓋亞那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2018年10月19日,搭載歐洲和日本兩艘BepiColombo水星探測器的Arianespace Ariane 5號火箭從法屬蓋亞那庫魯的蓋亞那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信貸:阿麗亞娜空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