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簡史——在質疑聲中長成的電商巨頭
文/九歌 微信公眾號:第九生活研究所
拼多多上市2個月來經歷了眾多媒體的口誅筆伐,又陷入美國多家律所集體訴訟的危險處境,但是其股價在經歷了最初的跌宕之後,近期卻一路反撲,總市值超過300億美元,緊逼京東商城。
現在來看,拼多多更像是一個大的IP,你文章裡不寫點拼多多,就是不會抓熱點啊;做短視訊不在拼多多買幾件像雷碧飲料、vivi手機一樣的商品做一下開箱評測,就沒熱度啊。從營銷的角度來看,這事情越熱鬧,拼多多的曝光度就越大,這可是多少企業夢寐以求的流量熱度。
這負面曝光度大了,怎麼會是一件好事,拼多多的口碑勢必越來越差。其實拼多多上的3億使用者更看中低廉的價格,至於品質,並不是他們第一位要關注的點。你如果是一名很注重商品品質的使用者,那麼說明你暫時不是拼多多的目標使用者。而拼多多隻要能繼續保證它恐怕流量的繼續增長,慢慢轉型,一切都是未知數。
這個只創辦了三年的社交電商,為什麼就變成了現在這龐大的電商巨頭?
1、黃錚

黃錚
2002年,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黃錚申請到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畢業工作時,在財大氣粗的微軟和未上市的谷歌兩者之間,黃錚選擇了後者。這讓他積累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2007年從谷歌中國離職後 ,他先後創辦過手機電商業務、電商代運營業務,吃過不少虧,也掙到了一些錢,但是似乎與黃錚心裡的夢想還差很多。於是2012年 ,黃錚乾脆成立一家遊戲公司,取名“上海尋夢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這就是拼多多的母公司。拼多多就是這家遊戲公司內部孵化出來的專案。
而且黃錚這些年的創業,都沒有離開過電商這個領域。
2、貴人

段永平和巴菲特
黃錚的恩師是段永平,“小霸王”“步步高”之父,當年就是他建議黃錚選擇去谷歌工作。
黃錚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網易的丁磊。
2002年網易的丁磊因為網上的一篇文章,解決了自己一個技術難題,而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黃錚。於是同為浙江人的理工男丁磊便和黃錚成了關係非常好的網友,經常探討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當時網易的股價一跌再跌,異常落魄的丁磊到處找投資人收購網易,但是在當時網際網路泡沫的大背景下,沒有人敢冒這個險。關鍵時刻,段永平幫了網易一把,重倉了網易股票,網易也藉助遊戲業務起死回生,段永平也順利轉型成為投資人。
黃錚去美國留學後,經過丁磊介紹,認識了同樣剛到美國定居不久的段永平。一老一少一見如故,段永平非常喜歡這個年輕人,將他收為自己的徒弟。2006年,段永平成為了第一位與股神巴菲特共進晚餐的華人,這個晚餐,段永平還帶上了他的徒弟黃錚。
26歲的黃錚相比起同齡人來說,在人脈和工作履歷上,已經令人望塵莫及 。只能說,如果沒有當初黃錚的努力勤奮,也不會有這麼好的機遇。
後來順豐的王衛、原淘寶網總裁孫彤宇和丁磊、段永平成為了拼多多早期的四大天使投資人,這陣容,堪稱業內四大天王,黃錚確實不一般。
3、拼工廠
在拼多多上有兩家紙巾的品牌兩年賣了2.61億包紙巾,每包紙巾的利潤壓縮到了3分錢。這兩個品牌一個是“植護”,另一個是“可心柔”。
2016年,拼多多團隊走訪了各大產業帶的企業,為“拼工廠”供應鏈專案尋找可靠的合作方。線上下處處碰壁的“可心柔”紙巾品牌通過另一家紙巾品牌“植護”的介紹,和拼多多“聯姻”成功。
拼多多給可心柔團隊的建議是:主打爆款商品,縮減產品線,運營成本儘可能降下來。於是“可心柔”團隊通過調研策劃,制定了“28包紙巾售價29.9元”的方案。每包抽紙有100抽,真正做到了高性價比。拼多多使用者下單後,紙巾通過流水線自動打包入庫,通過物流,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省去了中間眾多繁瑣的環節,工廠的也在低價的同時,保證了自己的利潤。可心柔這個方案上線當天就實現了300萬的銷售額 。
近三年, 拼多多已經孵化出上千家類似的“拼工廠” ,這無疑讓拼多多在供應鏈方面剩下了很多力氣,為2017年全力發展營銷打下了堅實的後盾。

紙巾製作車間
4、營銷

說真的,我不太喜歡拼多多在微信上狂轟亂炸的營銷方式。它的微信公眾號我關注了幾次,就取關了幾次。當同事朋友發來幫忙砍價、搶紅包、1分錢搶加油卡的連結,礙於面子,又不得不去參與。這就是社交電商的魔力吧,因為社交,我們必須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在“失去一個同事朋友”和“浪費1分鐘參加砍價”的選擇面前,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後者。
拼多多的營銷方法簡單粗暴、直接有效,拼多多微信公眾號上那誇張的標題,簡直是標題黨的nuber one。面對如此擾民的營銷手法,微信一聲不吭,誰讓騰訊是拼多多的重要股東,馬化騰就是看中了拼多多。但是這些營銷手法,就是拼多多的快速獲取使用者的不二法門。拼多多這種貨找人的拼團模式,決定了拼多多必須使用最吸引人眼球的字眼去獲取使用者。
到了2017年下半年,拼多多開始在全渠道投放廣告,全面發力,這一打法就是典型的段永平的營銷手法,和OPPO、vivo一個路子。“拼的多,省的多”的廣告被鋪滿了大街小巷。
2017年拼多多的成績單是,拼多多APP周活躍滲透率僅次於手機淘寶,位於所有電商APP第二位,超過了天貓和京東,年成交總額(GMV)達到上千億人民幣,僅次於阿里巴巴和京東。為半年後拼多多的成功上市鋪平了道路。
5、使用者

這兩年,當大部分網際網路產品都將城市的中產階級預設為主要使用者的時候,快手和拼多多卻告訴我們,三四線城市以及廣大的鄉鎮農村,也是一片巨大的流量藍海。
拼多多能在短短三年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績,也要承認它趕上了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好時候,整個中國,網路沒有普及的地方可以說很少見。躺在微信裡的8億使用者,對拼多多來說,也仍是隻開墾了一小點的肥沃土地。
5年前,我回農村老家,大家都還在看電視,智慧手機都不多見。到了2018年,我再回家,我父母已經不看電視了,不幹農活的時候就一人一部手機,刷今日頭條、西瓜視訊,向我諮詢怎麼網購。剛學會上網兩年的父親已經能熟練地使用網站查詢農產品價格,獲取資訊的媒介已經從電視直接轉移到了移動網際網路上,甚至直接跳過了PC網際網路。
雖然鄉鎮農村的生活方式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消費習慣卻沒有太多變化。如果你去當地城市的小商品市場看看,2元店、5元店、10元店總是人頭攢動,擠滿了前來購物的人群。我想,這部分線下使用者和拼多多的目標使用者有很高度的重合,那就是對於商品,只要價格足夠低廉,可以容忍商品品質的殘次,畢竟他們的犯錯成本也比較低,大不了花幾塊錢買個開心。
如果你在知乎上搜索《中國真的有很多窮人嗎?》,底下9000多個回答總會有一個讓你感同身受。
在 使用者方面,拼多多的定位確實做對了 ,因為在中高收入使用者佔有率上,拼多多是抗爭不過京東的。黃錚甚至表示,拼多多就是電商界的今日頭條。
6、質疑

山寨貨
不過,拼多多快速成長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質疑聲。山寨假貨層出不窮,某些商品品質的把控實在應該接受批評。比如涉及到兒童健康安全的奶粉,能隨隨便便就上架銷售嗎?當然,拼多多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僅8月初,拼多多強制關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萬件,不過這些只能在短期內有點效果。
從長遠來看,拼多多任重道遠,雖然拼多多已經制定了嚴酷的假貨懲罰措施,但是它必須像淘寶學習,在邀請大品牌加盟的同時,培養讓拼多多重度使用者熟悉的品牌和店鋪,提高商品品質,類似於淘品牌。
自從上市,拼多多已經被相關部門被約談了好幾次,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相關領導都坐不住了,可見拼多多有些地方是做得太出格了,是該敲打敲打了。
結語
未來,拼多多將會在品牌信譽度和口碑上花更多的氣力改善,從長遠來看,低價、優質才能讓拼多多走得更遠。拼多多極有可能往平臺式B2C發展,變成低價版的天貓,阿里和拼多多將會有更多的摩擦和戰爭。我們拭目以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