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6年,騰訊再次按下“重啟”鍵,利用C端基礎吞噬B端市場
“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清醒,充滿危機意識和前瞻性,才能引領騰訊進入下一個時代”。這是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曾經說過的話。今天,騰訊用實際行動迴應了這句話。

9月30日,騰訊宣佈重磅訊息,時隔六年,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調整,由原來的七大事業群整合為六大事業群。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而此前的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繼續保留。
此外,騰訊將整合社交與效果廣告部(SPA)與原網路媒體事業群(OMG)廣告線,成立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AMS)。可以看到騰訊如此大的動作,是進一步加強2B的力量。
回顧這20年來,這是騰訊第三次重大變革,前兩次分別為2005年的事業部制和2012年的事業群制,第一次讓初創公司騰訊直接轉型平臺,第二次確保騰訊從PC端網際網路轉向移動網際網路,億技術背景為驅動,連線上億使用者,建立起自己的騰訊生態圈。而這次騰訊再次按下了“reset”鍵,並非是因為C端做不下去,而是要依靠C端強大的基礎吞噬B端市場。

騰訊帝國擁有業界最強大的社交平臺和內容生態佈局,尤其微信擁有10億月活,這是巨大的流量基礎,更是強大的關係網路,以此為基礎可以推出更具互動性、粘性的產品,繪製出更加精準的使用者畫像,最終實現更好的內容推薦。
根據騰訊2018Q2財報顯示,騰訊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9%,環比增長32%,收入達到141.1億元,可以看到這個增長趨勢是喜人的。
當然,騰訊也是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之一,多個爆款遊戲大量吸金,讓國外同行都看著眼紅,雖然因為監管問題遊戲業務逐漸低於預期,但也無法阻止騰訊在遊戲界的霸主地位。所以,騰訊在C端擁有極其強大的基礎,著重佈局B端的騰訊更像是為未來蓄力。
從近幾年觀察可以看出,騰訊越來越重視B端市場。總歸騰訊在C端已經擁有穩定的商業模型,想要在使用者難以增長的情況下,繼續保持利潤高速增長確實難度很大。而調整方向,全力轉向下一個增量市場確實是最好的選擇。網際網路上半場,騰訊已經與使用者做好連線,形成了一張關係網,而網際網路的下半場,騰訊將依靠自身優勢助力各行各業發展。

未來雲市場將會成為主戰場,從國外的亞馬遜到國內的阿里巴巴都可以看出,騰訊雖然多年前就佈局自己的雲業務,如今在遊戲、金融、零售、交通等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案,但還遠遠不夠。騰訊需要利用背後的整個社交生態,成為連線企業和使用者的橋樑,幫助企業更瞭解使用者,幫助使用者篩選合適的企業,最終形成雙方的“智慧大腦”。
這麼多年走過,騰訊確實向我們展現了它的前瞻性和危機意識,2018年再次按下“重啟”鍵,相信不是管理層一拍腦袋決定的事情,而是過去幾年深思熟慮的結果,我們期待騰訊在未來幾年,幾十年為我們帶來更多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