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風暴,你從一開始就做錯了
世界經理人專欄
ofollow,noindex">滷豆乾
90後英國博士在讀。讓我們用科學的方式,找到合適你的商業模式。
頭腦風暴 可能是最不受我們歡迎的會議模式了。
老闆讓你想一個新方案,搞一個頭腦風暴。你組織十幾個不熟,甚至根本不認識的同事,逼著他們坐在同一個會議桌前,絞盡腦汁的編寫幾個看起來“創新”的觀點,貼幾個便籤,然後大家開始乾瞪眼。
迷迷糊糊混過這一下午,你精疲力盡,卻不知道到底取得了什麼進展。第二天,公司還是和往常一樣,彷彿那場會議壓根就沒有發生。
對不起,沒有頭腦風暴,我們喝不到星巴克,用不了蘋果,甚至連滴滴都沒得坐。
為何頭腦風暴改變的都是“別人的公司”?
因為他們有著系統科學的頭腦風暴方法,懂得如何高效完善的進行一次頭腦風暴。
那麼,作為一個管理人員,如何才能讓你的會議也充滿效率?
按照下面3步就能解決:
1. 充分準備,保證公平
2. 利用“ 沙漏模型 ”
3. 回顧,總結,更新
1. 充分準備,保證公平
我們的會議往往是這樣開始的:
“小李,我們今天下午開個會,你跟大家說一聲。”
“我們現在需要做一個xxx,就和XXX差不多。”
“你們想想怎麼辦吧。”
這樣沒頭沒腦的會議開啟方式,我們應該怎麼辦?
一個優秀的公司,頭腦風暴會議都提前在 以下3點 有著充分準備。
1) 目標
試著想象一下“十條腿的兔子”,“長得像馬的羊”,“倒著的比薩斜塔”。
是不是很容易?
那麼換幾個問題“五彩斑斕的黑”,“很高個的矮子”,“一個四維超正方體”。
為什麼第一類問題很容易?因為他們都有一個明確的,可聯想的,符合實際意義的 點 。
頭腦風暴會議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是首先我們就要找到那個 點 ,也就是找到 會議的目標 。
一般來說,一個會議“第一個”目標都是領導事先給好的:
“我們沒什麼創新了,來點新想法”。
“我們要提升一下品牌知名度”。
這些目標,如果放在會議裡,大家當然無法提出有趣的點子。為什麼?因為太空泛了!
利用 “ 標題拆解法 ”,可以很快的將這些模糊的,不準確的目標變得清晰。
以“我們來做一個類似微信朋友圈的APP,給老年人用的” 為例:
首先我們只留下主要名詞:“微信朋友圈”,“APP”,“老年人”。一定要保證名詞不少於3個,否則就很難將目標細化。
第二將每個名詞發散出來:“微信朋友圈” 指的是“一種可以釋出自身狀態,方便朋友之間瞭解近況的工具”。“APP”指的是“在蘋果(或安卓)手機上,利用Swift(Java)編寫的軟體”。“老年人”指的是“高於60歲,退休在家,對同齡人社交有一定需求,但是缺乏渠道的人”。
最後重新整合成一個目標:“因為有很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對社交有一定需求,但是缺乏合適的渠道。所以我們想要借鑑朋友圈的運營方式,做一個在手機平臺上釋出的軟體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看起來很容易?那麼我們來試試難一點的:“我們沒什麼創新了,來點新想法”。
和上面一樣, 首先我們留下主要名詞 :“沒創新”“新想法”。
好像不夠3個啊?而且“沒創意”和“新想法”代表的同一個東西啊!
現在再問領導好像不太實際,所以我們要在裡面自己來新增詞彙,細化自己的需求。
假設我們的產品是 “一瓶冰可樂”。那麼首先思考“我們從哪裡缺乏了新想法”。由於可口可樂口味很難進行大範圍變化。所以我們要集中到產品的附加值上:“外觀”,“形狀”,“包裝”等等。
那麼我們可以擴充套件這三點, 將這些名詞發散出來 :“外觀”指的是“可口可樂的顏色:黑色,藍色,粉紅色”。“形狀” 指的是“可口可樂的形態:液態,粉末,噴霧”。“包裝” 指的是“外包裝的樣式:簡約型,奢華型,實用型”。
最後重新整合成一個目標:“我們可以在冰可樂的顏色,形態或者是外包裝的樣式上有一定的創新。”
現在利用“ 拆解標題 ”解決第三個問題:“我們要提升一下品牌知名度”,你也可以輕鬆完成的!
2) 人員
如果讓領導來參加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最後的結果卻變成領導對大家的洗腦(Brainwashing)。 領導權威性註定了成員無法在一個輕鬆自在的環境進行討論。
所以頭腦風暴會議中人員的第一要素就是“ 拒絕領導的參與 ”,不論是真正的領導,還是容易評判他人觀點的人,都要拒絕。特別是後者,很容易產生“一人誇誇其談,其他人心不在焉”的窘境。
那麼我們需要哪類人來參加呢?
還是利用第一個點子“我們來做一個類似微信朋友圈的APP,給老年人用的”。
我們需要請四類人,每類人最好1-3個:
1. 導向者:為專案提供大方向指導,不讓專案偏離最終目標。例如專案經理,產品經理,等等。
2. 分析者:為專案提出分析或改進意見,對專案出現的問題提前評估。例如營銷分析師,風險分析師,等等
3. 實施者: 為專案實施提供服務,對專案提供技術或科技支援。 例如軟體設計師,外觀設計師,資訊保安工程師,等等。
4. 客戶: 獲得專案的成果,並且願意為成果進行成本支付。 例如對社交有需求的老年人,或想要為父母提供娛樂環境的年輕人。
導向者,分析者,實施者,三者相互制約和相互補強。最後所做出的產品為客戶服務。
這樣的人員配置可以減少在頭腦風暴中的不平等,促進大家能夠在公平的情況下表達自己的想法。
3) 環境
成員間平等就夠了麼?不夠,我們更要創造平等自在的環境,讓大家能更快地投入會議本身,而不是受到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
可能有人會覺得不理解: “圓桌會議” , “暢所欲言” , “平等自由” 不就是頭腦風暴會議的基本原理麼?
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你是不是第一眼就看見了“ 黑色:染頭髮 ”,甚至連目標都略過了?
顏色,紙張的大小也會影響大家的關注度。也會潛在影響成員的注意力。
當然不止這些細節:會議室是否離衛生間過遠?有中間休息時間的飲食與飲料麼?有考慮到需要接小孩的成員麼?紙筆準備充足了麼?
這些容易忽視的小事,往往是導致會議無法高效進行的關鍵。
在會議之中,只有讓成員不會被非會議的事情所幹擾,他們才能專心在會議上。
(當然,會議計劃書也是必不可少的,限於篇幅問題,這裡就不展開了。請繼續關注 滷豆乾 ,之後會有完整的會議計劃書介紹。)
2. 利用“沙漏模型”
經過至少一週的準備,頭腦風暴會議終於開始了。
你在會議上收集了一大批新點子,新主意,新想法。然後呢?全寫進會議記錄裡面?
這樣只會導致會議的結果仍然毫無意義,而且浪費了所有人的時間。
那麼如何才能有一個合格的會議方式?
我利用了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和逆向頭腦風暴法(Anti-brainStorming)開發了一個新方法: 沙漏模型(Hourglass model)。
沙漏模型分三步:
1. 收集想法
2. 達成一致
3. 找出問題
1) 收集想法
第一階段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常規的頭腦風暴會議方式。作為主持人, 做好以下3點 就可以了:
1. 避免評判
這個點子看起來有些缺點。
我有個想法但是可能不太切實際。
這個點子好像有類似的提過了。
以上這些話語,會對以下這類人產生很大的打擊:沉默不語的程式員,閉目養神的工程師,還有初來乍到的新人。
為什麼?因為評判會帶來不平等。評判者一定是站在頭腦風暴會議外的角度來進行評判的,這樣會直接導致不相干的事物介入會議。
主持人要避免任何人對點子批判。這個階段,只要創意是和目標相關的,所有創意都是合理的。在國內的教育中,我們從小養成了習慣 “自謙” ,然而對於頭腦風暴會議沒有任何好處。 因為我們需要對自己有“自信”,才能對自己的創意有“自信” 。
2. 保持專注
今晚準備吃啥?
你這包真好看,哪個牌子的?
對了,老闆說下週有一個報告。
很多管理者建議禁止私下討論,因為這個很容易引起目標偏離。然而我認為這種一刀切的態度並不合適。
回想一下你小學的時候,如果你和同桌討論一個數學題,老師會怎麼做?如果另一桌同學在講小話,老師又會怎麼做?
老師會批評講小話的人,但是會幫助遇到數學難題的你。
所以一兩個人的私下討論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要學會判別他們是否專注於目標。
要判斷是否偏離主題,主持人只需要關注以下幾點即可(仍然用一瓶冰可樂舉例)。
1. 是否包含主要名詞: 外觀,形狀,包裝,等等。
2. 是否類比相似產品: 百事可樂(味道),水(解渴),蛋糕(甜),玩具(娛樂),等等。
3. 是否考慮解決問題: 儲存食物,裝番茄醬,滅火,等等。
3. 調節氣氛
沉悶的氣氛經常出現在會議剛開始和創意暫時枯竭時。而一些管理者的建議是:
我們自我介紹來破冰吧!
你這個都想不到,從窗戶那跳出去!
想不到新點子的人去給所有人倒水!
你是不是還需要給大家佈置點家庭作業,安排大家跳個舞?
你的孩子不想寫作業,因為他覺得寫作業沒什麼作用。但是你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你該怎麼辦?
你是罵他,打他,讓他自學,告訴他寫了作業之後才能找到工作,沒寫就沒飯吃呢?
還是在旁邊陪著他寫,鼓勵他克服難題,告訴他可以適當放鬆,並且在他寫完之後表揚他呢?
主持人需要記得這一點: “你是唯一一個對這個會議重視的人” 。大多數人並不太在意這個會議的結果,他們只是在完成自己分內工作。所以只有正向刺激才能有效推動會議程序。
所以主持人要做的事是,在會議剛開始時適當參與,在創意枯竭時進行鼓勵。
這個想法很有啟發性。
還有人有新的想法麼?
這個點子給了我一個啟發。
如果實在不知道怎麼做,很簡單,和當狼人殺的法官很像。
2) 達成一致
現在我們有了大量的創新的點子,就需要組織大家來重新評估每一個點子。
我們都需要從下面三個方向來進行綜合評價:
1. 可行性:是否符合自然規律或者社會常識。
2. 經濟性:能否最大化的減少開支或者最大化增加盈利。
3. 目標性:能否有效解決目標中的問題。
不同的公司的側重點會有所區別:
建築公司會更側重於可行性:西班牙傳奇建築大師安東尼奧•高迪的聖家堂,修建130年仍未完成。
它經濟麼?130年的捐贈和門票全投入到了教堂籌建。第一任建築師就是因為設計的教堂成本太高才辭職的。
它達成目標了麼?沒有建成前,都無法稱之為達成目標。
但是它是可行的。因為高迪知道自己無法建成這座教堂,生前留下的大量資料、設計稿和模型。之後的所有建築師,都是依照他的可行性思路進行不斷完善的。
製造公司會更側重於經濟性:美國發明家哈利·庫弗在發明一種塑膠作為qiang支瞄準鏡時,意外發明瞭萬能膠。由於其快乾和黏著的特性,越戰時被用作傷口止血。
它沒有達成目標(作為qiang支瞄準鏡),也不太可行(黏著劑粘傷口,只是為了應急,並不能真正保護傷口)。但是隻要有足夠的經濟性,製造公司就能從中獲利。
服務公司會更側重於目標性:餓了麼的外賣運送,風雨無阻。就是為了達成一個目標:將晚飯送到客戶手中。
它會忽略經濟性(堵車時的成本上升),也會忽略可行性(較差的天氣造成騎手送貨困難)。但是隻要達成目標,就能獲得足夠的客源。
你需要找到公司的側重點,並且將點子進行排序,製作成創意列表。選擇優先順序最高的作為主攻的創意。
3) 找出問題
現在我們有了一個主攻的創意。我們需要把這個創意變成真正的解決方案。 我們只需要找到這個創意的缺陷和難關,並且想辦法解決它們。
我們需要遵循一個結構: “這個創意有……的缺陷,改進這個缺陷需要……的方式”。
拿“可樂染頭髮”這個創意來說:
這個創意有容易粘住頭髮的缺陷,改進這個缺陷需要使用無糖可樂的方式。
這個創意有不容易染色的缺陷,改進這個缺陷需要加入染色劑的方式。
這個創意有可能瓶子過於廉價的缺陷,改進這個缺陷需要改進包裝的方式。
如果創意的缺陷不能以任何方式解決。我們需要重新回顧 創意列表 ,對下一個創意進行評估。
當我們對某一創意出現的問題都有了合適的改善方式。這個創意就能被作為合適的解決方案來放入會議記錄了。
3.回顧,總結,更新
終於,我們現在有了會議記錄,並且這個會議記錄裡有完整的解決方案。讓我們把這個交給老闆吧!
等一等,先別急。你能保證大家的創意在3小時內充分發揮了麼?塔爾蒂尼在夢中都能創造出舉世聞名的《魔鬼的顫音》。大家在經過一晚的深思熟慮後,一定會迸發更多的創意。
至於辦公室中的創意模型,也不要著急收拾乾淨。將他們完整記錄下來,有條件的話,保持原狀留在會議室內。 第二天再聚集會議成員,讓大家花一點時間重新審視這個解決方案 。
如果出現了新的點子,不要忘記使用 沙漏模型 。如果出現新的補充,可以整合進原有的解決方案裡。
最後,我們有了一套創新的,穩健的,有效的解決方案,可以抵禦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而我們只用了: 一週的準備時間;三小時的會議時間;一小時的回顧時間。
現在,你還覺得頭腦風暴會議是低效的嗎?
作者簡介:一名英國在讀的建築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