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在市場的裹挾中失去了最初的信仰
喬布斯已經離開我們七年了。

然而,2018年8月3日,蘋果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一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功臣是庫克。
可是把蘋果推向巔峰的庫克卻完全不受圈內人待見,“創新乏力”、“向市場妥協”這些標籤一直伴隨著他和iPhone。

但是不得不說,庫克是個成功的商人,在庫克的領導下,蘋果近年來在營收和利潤上實現了質的飛越,因為相對於偏執設計的喬布斯來講,庫克更是一位優秀的商業運營者。
和蘋果巨大的商業成功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大眾對iPhone產品越來越多的吐槽和詬病。

2007年6月,蘋果推出基於iOS系統的iPhone手機,從此之後,從iPhone、iPhone 3G、iPhone 3GS、iPhone 4、iPhone 4S到iPad,每一次的新品釋出都會引發世界級的狂歡,全球各地的果粉能熱情到徹夜排隊等待購買。
但是庫克時代的蘋果,每年的釋出會已褪去了科技圈盛會的魅力,迎接它的是數不盡的吐槽和批評。

還記得3.5英寸的黃金比例嗎?2011年,智慧手機已經趨於大屏化時代,三星憑著NOTE系列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喬布斯卻固執的堅持小螢幕,3.5英寸螢幕才是最佳的黃金比例,堅決不向市場退讓半步。
因為喬布斯認為,使用者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蘋果要做的就是推出比預期體驗更完美的產品,喬布斯的強大自信和完美主義可見一斑。
然而喬布斯逝世後,蘋果的每一代iPhone都在向市場做著妥協,妥協的結果便是產品缺陷隨著市場的爆發而爆發。
2012年9月,iPhone 5釋出,果粉們發現,相對於4s,5的尺寸變長了,因為螢幕增大到了4英寸。

iPhone的新變化引起了大眾的嘲笑,還記得那把形如鐳射劍的iPhone 20嗎,大眾對iPhone的崇拜慢慢變成了調侃。
隨後的iPhone 6完全拋棄了喬布斯的設計理念,對外形進行了大幅改動,螢幕已達到了4.7英寸和5.5英寸,而凸起的攝像頭和後背的兩根白條被調侃為“醜到爆”,伴隨著泯然眾人的設計背後便是從5開始的機身彎曲和掉漆染色。

2016年10月,小米釋出MIX,開啟了全面屏手機的熱潮,時隔一年,蘋果也釋出了自己的全面屏手機iPhone X,當時劉海屏的設計被吐槽的體無完膚,但是這種設計卻被國內廠商瘋狂模仿。錘子科技羅永浩表示,劉海屏將會被丟進歷史的垃圾桶。很顯然,劉海屏是限於目前的技術水平而對全面屏做的妥協,我想如果喬布斯在世的話,一定不會把這種天生殘缺的半成品推向市場。

2018年9月,蘋果推出了迎合中國市場的雙卡雙待手機iPhone XS Max,從此傲慢的蘋果向中國消費者彎下了腰,但是高昂的售價和創新乏力的窘狀又一次讓蘋果成為了吐槽物件。

回望這幾年的手機市場,全面屏、雙攝像頭、快速充電、屏下指紋識別、升降式攝像頭、AI智慧晶片這些新技術和新的設計理念大多都是國內手機廠商率先提出,蘋果在這些領域已慢慢從一位領導者變成了跟隨者,如果沒有iOS的加持,我不敢想象蘋果的境況會如何。
不得不說,後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在市場的裹挾中失去了最初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