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蓄勢待發 瞄準下一個iPhone級硬體產品
如果你認為蘋果iPhone的創新能力正在下降,那麼請將目光聚焦在亞洲。因為這裡有望誕生一下個蘋果iPhone級別的硬體產品。
世界正從“複製到中國”(Copy To China)向“從中國複製”(Copy From China)轉變。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一帶一路”沿線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正在受到中國科技發展的鼓舞與影響。
搭乘“一帶一路”的“雙創快車”
日前,來自8個亞洲國家16個城市的超過500個兼具應用和商業價值的智慧硬體團隊,在上海蔘加2018亞洲智慧硬體大賽(Asia Hardware Battle),其中海外團隊數量超過三分之二。經過激烈的角逐,獲獎團隊脫穎而出,由來自印度的Tesseract團隊獲得冠軍。
這也是亞洲智慧硬體大賽連續第二年成為全國雙創週上海的主力活動。目前,亞洲智慧硬體大賽已經成為全亞洲初創領域智慧硬體的頂級盛會。這些參賽團隊中有像科技電影裡那樣酷炫靈活的可控制仿生機器人,也有讓生活變得更有趣的增強現實AR,甚至還有為貓咪設計的“智慧廁所”。
亞洲智慧硬體大賽發起方動點科技表示:“這些亞洲的團隊到中國來取經,他們希望獲得中國資本,並借鑑中國市場和商業模式。同時,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大背景下,搭乘中國政府大力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快車。”
據動點科技方面介紹,大賽從9月中旬開始,經過為期兩個多月的激烈角逐,從中國北京、上海、深圳、西安、臺灣,以及海外地區的日本、韓國、印度、泰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創新水平最高、成果最豐富的參賽專案團隊中,甄選了15項具有全球領先的智慧硬體新技術、極具市場應用價值的創新應用團隊晉級上海總決賽。
動點科技創始人CEO盧剛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很早就堅信亞洲的科技一定會走向國外。早在八、九年前,我們就聯合了亞洲一批科技的媒體,在韓國做了一個‘世界的創新中心’(open wab)的專案,並認為世界創新中心在亞洲,硬體創新總有一天會向亞洲傾斜。”
iPhone 並非不可替代
盧剛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個小插曲。上個月,他曾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對蘋果iPhone創新的表示失望。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作為一個蘋果粉絲,我感到越來越失望,因為在我心目中蘋果iPhone代表的是美國矽谷的創新,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當最近一兩年體驗中國公司的手機或硬體產品,我發現他們在某些方面比iPhone做得更好,走得更快。”
根據2016年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智慧硬體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的預測,到2018年,中國智慧硬體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30%,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
兩年過去,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和雲服務等的市場爆發與發展,智慧硬體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同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讓使用者在購買硬體商品時,除了實用性等基礎需求,還增添了趣味性、科技感、便捷性等需求,如典型的、發展火熱的智慧家居硬體市場。
未來汽車可以自動駕駛、窗戶可以自動開合、枕頭可以檢查身體健康狀況,這些情景將不只存在於科幻片裡,將真正來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
本次亞洲智慧硬體大賽的冠軍團隊Tesseract公司創始人CEO Kshitij Marwa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比賽,他對中國政府鼓勵創新的舉措表示讚賞。Marwah同時還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印度專案的發起人。
針對亞洲是否會誕生下一個蘋果iPhone這樣顛覆性的創新硬體產品,Marwa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你要有一個恨長遠的目標,下一個十年,世界需要什麼樣的技術?這樣才能和現在的蘋果、谷歌或者亞馬遜這樣的巨頭來競爭。我們很欣喜地看到,亞洲的生態圈已經很成熟了,一些公司已經在預測未來,比如有些人認為是資源的利用,我認為是未來的世界是三維的,可以用虛擬現實或者增強現實技術來實現,而也有人認為,人和機器人進行情感互動會改變未來的世界,所以每個富有創造力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
創新方法解決現實問題
蘋果iPhone固然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但iPhone的成功正是基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手機,喬布斯賦予了手機新的內涵。這意味著,最有意義的創新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比其他人做得更貼近戶體驗。
Tesseract是一家增強現實技術公司,其推出的頭戴式AR產品Holoboard可與任何智慧手機配合使用,並將光學設計與針對智慧手機Holoboard優化的尖端AI啟用空間跟蹤軟體相結合,可實現跨平臺,多使用者全息體驗。Holoboard還附帶了手動跟蹤和場景理解附加模組,可以直接進行手動互動,並將數字內容與您周圍的物理世界無縫融合。這使得企業和消費者能夠以高於以往10倍的規模體驗增強現實。
這次比賽的亞軍團隊EcoWorth Tech(EWT)是一家廢棄物處理合作機構,專門將廢棄物轉化為可重複使用的產品,同時提供社會和環境效益。EWT將一種名為“碳纖維氣凝膠”的創新可持續技術商業化,並用於處理廢棄物,特別是去除和回收有機物質。
該團隊的創始人Stolz Andre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儘管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淨化技術,但是大多數技術都是極其複雜、昂貴且低效。而使用‘碳纖維氣凝膠’技術,有可能給食品廢棄物行業,石油和天然氣淨化和工業廢水處理機構帶來改變。”
Andre還表示:“我曾在上海呆了10年,看到了巨大的變化,包括政府對創新的鼓勵。亞洲誕生下一個iPhone級產品是很有可能的,雖然這需要長期的努力。”
獲獎團隊也都提到了人工智慧技術在硬體科技中的重要性。Marwa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是如何做出與眾不同的專案,這才是偉大的創業者需要考慮的。”
參賽者們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的很多想法都來自於科幻電影,比如星球大戰,因為這些電影充滿著想象力,但同時也要解決人們世界生活中的問題。
這次比賽中獲得第三名的D Free創始人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很多發明創造都是基於現有的技術,來解決現實世界裡人們的需求。”D Free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穿戴式排洩預測器,可以透過放置在腹腔下方的小型感應器進行超聲波感器,偵測收集膀胱資料,提前預測上廁所。這對於養老院、醫院有大量的使用場景,可以減少護理人員的負擔。護理人員可以在App上了解老人的排洩時間,從而及時幫助他們。
責編:劉佳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映象。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絡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