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不會做手機,更不會做硬體
雖然備受期待,但pixel 3並沒有完成它的任務。作為一個在other市場份額中都算非常小眾的一個品牌,它承載了本不應背上的期望,而在這重大壓力的pixel 3的表現,自然無法讓人滿意。
首先我們過一下pixel 3和3 xl的引數資訊:pixel 3和 3 XL的處理器跟隨高通升級為驍龍845,但頻率降低為2.5+1.6組合,運存舊有4G。兩款機型螢幕大小分別為5.5和6.3英寸,小3使用了三星的柔性OLED,大3則使用了劉海屏設計。兩款都使用大猩猩5玻璃蓋板,支援HDR。攝像頭應該是延續了上一代pixel 2的模組,引數和上一代相同,光圈擴大到f/1.8,同時前置擴大的雙鏡頭。
雖然谷歌在一開場即表示,谷歌未來將以AI+software+Hardware,三者結合來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但以pixel 3 這種硬體配置在如今的安卓市場上已經沒有優勢,它除了最好的攝像頭之外一無所有,雖然有看起來很美的各種功能,但細想之後卻並沒有必須購買的理由。這個問題不僅在pixel 上有,在其他兩個釋出的產品上也有。
隨同pixel 3一起釋出的還有Home Hub和pixel slate。谷歌將home hub歸為智慧家居,或者是一個帶有觸控式螢幕的智慧音箱,依託於谷歌智慧家居和谷歌服務的佈局,相比以往的智慧音箱更直觀————但它終究還是一個智慧音箱,假如使用者真的需要一個螢幕,為什麼不去用手機?
pixel slate則是谷歌對chrome book的變相更新,擁有單獨的觸控筆和鍵盤,搭載intel處理器,單機價格599美元起,價格遠高於微軟的surface和蘋果iPad,筆者並不覺得有人會為此買單,何況其他兩家在軟體和硬體上都有一定的優勢,而chrome os只能使用Android的應用。
乏善可陳是目前谷歌的產品線現狀,加上谷歌眼高手低的策略,谷歌的硬體可能會繼續成為它未來佈局中瘸腿的一環。
仍然以pixel為例,在谷歌棄用nexus品牌啟用pixel系列時,谷歌表示,“pixel的使命是保證使用者體驗中的每個元素都能保持一致的調性。。。還會始終如一地堅持我們的核心設計原則——簡潔、智慧、可定製和可信賴。”。谷歌沒有撒謊,它確實做到了一致性——一脈相承的“醜正面”、永遠不大的電池和過於激進的CPU排程。可能谷歌有自己的堅持,但硬體並不是這樣做的,硬體產品要求的就是沒有短板,而不是整齊的短板。
構成使用體驗的基礎就是硬體,其次就是均衡並且達到及格線的絕大多數配置和某幾個功能亮點,而不是為了一致性而捨棄某個對使用者十分重要的功能。三星的note系列和iPhone X為什麼能夠溢價,就是因為他們有著遠超其他手機的硬體配置和一些其他手機沒有的功能亮點,比如全視曲面屏,比如spen,比如三邊無邊框,比如疊加主機板。在pixel 3上,除了依舊厲害的攝像頭什麼都沒有,價格反而更嚇人的到了799美元起,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種盲目溢價的習慣也延續到了chrome os的新裝置 pixel slate上。谷歌可能不清楚,chorme os之所以能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僅僅只是因為它的價格低,它的生態系統弱於微軟的surface,應用少於ipad,一旦碰到高階一點的需求就歇菜。但谷歌就是敢溢價,就是敢比競爭對手貴。上市之後有人買賬嗎?我覺得沒有。
作為一個搜尋引擎起家的服務型公司,谷歌可能連軟體公司都算不上,但它卻一直想在硬體領域做出一份成就,硬體能夠讓谷歌有更多的主動權,並完成軟硬結合。作為起點,nexus開局順利但最終因為與合作廠商的利益問題被迫取消,收購MOTO也最終以失敗並賣給聯想為終。谷歌未來也不會放棄對於硬體的執念,但請谷歌再開始下一個硬體計劃之前好好想一想,硬體該怎麼做,如何讓一款產品受到大多數人歡迎,沒有短板,並且擁有合理的定價和定位。否則pixel系列也逃不過,“這個品牌已經完成了使命”的命運。
